蜀漢亡於諸葛亮?別鬧了!《隆中對》沒問題,只因後來突變太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直有一種說法是蜀漢是亡於諸葛亮之手,說孔明窮兵黷武勞而無功,致使蜀漢國力枯竭,終於被曹魏所滅。

筆者一直對這種說法是嗤之以鼻的,我的觀點是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話,蜀漢應該滅亡的更快。

丞相的《隆中對》里的大戰略思想無比正確,如果一直按照計劃發展,最後興復漢室重新統一可能還是相當大的,但是諸葛亮不是神仙,後來出現的幾件突然的變故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最終導致北伐功虧一簣,武侯出師未捷身先死。

而諸葛亮死後長達三十年以後,曹魏才機緣巧合僥倖滅亡蜀漢,怎麼能說蜀漢滅亡有諸葛亮的責任呢?下面就詳細論述一下,那幾件突發的重大變故。

劉琮突然降曹

《隆中對》對劉備的建議是,先要取得荊州之地作為立足之地。

其實劉表在世的時候,劉備在荊州的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

劉備已經慢慢取得了劉表的信任,獨自在新野附近招兵買馬,勢力迅速增長。

而且劉備集團一直和劉表的長子劉琦保持親密的關係,按照正常繼承順序,劉琦成為荊州之主之後,劉備取得荊州控制權的機率那是相當高的。

但是劉表的突然去世,立劉琮為繼承人,尤其是劉琮一聽說曹操大軍南下就立刻投降。

這一系列的重大變故,讓劉備措不及防,也徹底打亂了諸葛亮的原有計劃,變故如此重大和快速諸葛亮是不能預料到的。

以劉備區區萬餘人,很難獨自和曹操的十幾萬精銳加上投降的荊州兵抗衡。

劉備只能從最靠近前線的新野往南方撤退。

撤你就快點撤到江夏和劉琦關羽會合啊,仁慈的劉皇叔還要保護著數以十萬計的荊州逃難百姓。

結果走的太慢,被曹軍追上,才有了長坂的慘敗。

其實劉備這時候還有一個機會,他們經過荊州城的時候,曹軍還沒有到。

諸葛亮曾經建議劉備突襲劉琮,奪取荊州憑藉很多不願意投降的荊州兵對抗曹操。

可惜仁慈的劉皇叔不忍心對故交劉表的兒子下手,拒絕了孔明的建議。

試想如果這時突襲劉琮,勝算極大,奪取荊州後抗拒曹操,以諸葛亮之能和荊州雄厚的兵力,曹操必定會受阻於荊州而北返,後面的赤壁之戰和借荊州就都不需要了。

立足的根據地立馬有了,也不會有以後東吳唧唧歪歪一直要歸還荊州這種事,三國鼎立的局面會提前形成。

所以說,劉琮突然降曹等這一系列的突然變故,已經使《隆中對》的戰略計劃從一開始就先天不足了。

關羽丟失荊州

諸葛亮後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占據了荊州大部分地盤。

但是因為荊州的核心南郡是周瑜打下來的,諸葛亮是跟東吳借來的,這裡就埋下了不安定的伏筆。

幸虧周瑜死的早,繼任的魯肅比較忠厚,劉備又娶了孫權的妹妹聯姻東吳,所以荊州可以暫時不用歸還。

但是這種好的局面被關羽給搞砸了,諸葛亮奪取西川後派關羽鎮守荊州,其實這個任命沒有問題。

關羽文武雙全可以獨擋一面,又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但是關羽後面的所作所為是諸葛亮不能預料的。

如果他能堅持和孫權的聯盟,本來不該有任何的問題。

可是關羽對待孫權的態度太差,激化了孫劉之間的矛盾。

關羽得罪了孫權還渾然不覺,率重兵北伐曹操,雖然北伐節節勝利,嚇得曹操都要遷都了。

但是自家後院的荊州大本營已經暴露在孫權貪婪的目光之下。

曹操利用關羽和孫權的矛盾,約定孫權南北夾擊關羽,這才有了關公「走麥城」 ,痛丟荊州的重大變故。

荊州的戰略地位重要性,無需多言,從三國一直到南宋的一千多年都已經無數次的證明了。

荊州向北可以窺伺中原,比後來諸葛亮出祁山北伐容易多了,向東順江而下對於孫權也是威脅巨大。

如果關羽能處理好和孫權的關係,把富庶遼闊的荊州牢牢掌握在蜀漢手中,蜀漢國力就會超過東吳,在三國鼎立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局面。

這是對於諸葛亮《隆中對》戰略計劃打擊最大的一個變故。

夷陵之戰蜀漢慘敗

劉備為了報關羽張飛的仇,不聽諸葛亮的苦苦勸阻,傾蜀漢全國之精兵,入侵東吳。

最關鍵的是,劉備沒有帶諸葛亮一起出征。

結果在夷陵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劉備自己也因此憂憤而死於白帝城。

這場戰役對於使得蜀漢再次元氣大傷,國力急劇下降,開國之君也過早去世,已經徹底成為三國中勢力最弱的國家。

諸葛亮《隆中對》的美好遠景,至此其實實現的機率是已經是極度渺茫了。

孔明以攻代守延續蜀漢國祚

經歷過前面幾個重大的挫折後,諸葛亮的蜀漢面臨的是一個極度危險的局面,曹魏和東吳都虎視眈眈,都有一舉吞併蜀漢的能力。

還是諸葛亮力挽狂瀾,先是重新說服孫權重建孫劉聯盟,後來又親征南中,徹底降服孟獲的叛亂,解除了後顧之憂。

在認真審視了蜀漢自身實力後,為了繼承劉備未完的遺願和實現《隆中對》的戰略目標,諸葛亮做出了以攻代守的戰略思想。

因為丞相心裡明白,如果困守西川,等曹魏來犯,以曹魏強大的國力早晚會困死蜀漢。

於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最好的防守是進攻嘛,用進攻來蠶食曹魏的地盤,此消彼長慢慢消耗曹魏的國力。

孔明還經常和孫權約定一起從東西兩線北伐曹魏,使得曹魏收尾不能相顧。

諸葛亮的北伐雖然沒有實現預期攻占長安,進逼洛陽的終極目標,但是基本上勝多負少,蜀漢的傷亡和消耗相對較少,諸葛亮在世期間曹魏被壓制的幾乎沒有反擊的能力,更不用說敢於主動進攻蜀漢了。

以攻代守的基本目標完美實現,曹魏在諸葛亮在世期間從來不敢正視蜀漢。

最可惜的是,諸葛亮因為極度勞累,過早的巨星隕落在五丈原,沒有等到《隆中對》所說的「一旦天下有變」的機遇,這是令人十分惋惜的。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戰略思想,只不過因為姜維能力上和諸葛亮的巨大差距,使得蜀漢後來的北伐敗多勝少。

後主劉禪聽從了別人的建議,不讓姜維繼續北伐。

以攻代守的局面一旦消失,局面立刻逆轉,曹魏的鄧艾鍾會主動進攻蜀漢。

鄧艾這廝也走了狗屎運,竟然找到了陰平小道而且順利通過了這一天險,魏軍於是繞開了蜀漢大軍的背後,長驅直入殺進防守薄弱的成都。

蜀漢的滅亡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但是絕對不能怪在諸葛亮的頭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誤讀的《隆中對》戰略

常有人把諸葛亮比作蕭何,我是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的。蕭何在劉邦時期,僅僅是足食足兵,為劉邦提供後勤。諸葛亮在這一方面上或許並不比蕭何差,但他的才能絕不僅限於此,從諸葛亮還在草廬中的時候,他的軍事才能...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三國蜀國的戰鬥力第一!

好像大部分人都說蜀國是最差的,其實是最強大的!開始諸葛亮和關羽鎮荊州,龐統輔助劉備進攻,這都是按照隆中對的計劃而行,如果龐統不意外死,諸葛亮也不用入川,到劉備取得漢中,那就牛逼了,隆中對說的就能...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