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

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這塊不知真假,可有可無的身份。

前期的他因為沒有豪強的政治背景,只能小打小鬧。

可他硬是憑著這塊破招牌在當時的天下闖出了名堂,陶謙因為覺得劉備仗義,於是將徐州拱手相讓。

後來漢獻帝也意圖拉攏他,親自承認了他大漢皇叔的地位,從此劉備不管怎麼落魄,不論到哪各地諸侯都會給他幾分薄面。

說到底還是劉備會做人,懂得低調,善於拉攏人心。

最先跟隨他的就是關張二兄弟,兩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加上後來的趙雲等都是因為看劉備仗義才投奔他的。

要說劉備為了拉攏人才,花心思最多的,那一定要屬諸葛亮了。

當時的諸葛亮臥居隆中,劉備三顧茅廬才用誠心將他請出山,並且對他委以重任。

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程度,可以說連他的兩個結拜兄弟都要嫉妒,因此說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可劉備臨終有個心愿未了,為何諸葛亮卻不管不顧,這是為什麼呢?

在劉備得到諸葛亮的輔佐後,諸葛亮為他提出的《隆中對》,分析天下形勢,北方曹操勢大短時間不宜攻取,江東孫氏經營江東已有三世,人心基本歸附也不宜攻打。

只有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昏暗無能,若可以奪取荊州,益州形成三分天下之勢,定可一統中原。

劉備也基本按照這個思路走的,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後,趁東吳與曹魏相互攻打時,劉備攻取了荊州大量土地。

之後又奪取了益州之地。

在與曹操對峙時獲得了漢中,由此劉備建立了蜀國,勢力達到鼎盛時期。

然而物極必反,正當蜀國還沉浸在奪取漢中的喜悅之下時,關羽在荊州發動了襄樊之戰。

起初斬龐德擒于禁,嚇得曹操幾欲遷都,但是卻被東吳的呂蒙白衣渡江抄了後路,最終敗走麥城被東吳斬殺,劉備得知後傷心欲絕,在準備兩年後御駕親征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

可惜他放棄水軍,全都在岸上安營紮寨,最終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餘里,蜀國因此精銳盡失,從此一厥不正。

劉備也被活活氣死,臨終前他還有一個心愿未了,那就是討伐東吳,諸葛亮雖然接受託孤重任,卻沒有為劉備實現這個願望,這是為什麼呢?

當時的曹魏依舊是東吳和蜀漢最大的敵人,當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曹魏已經在兩國邊境部署了大量的兵力。

就等兩國打的你死我活之時,乘機吞併東吳和蜀漢。

憑藉諸葛亮之大才當然能識破曹魏的詭計。

況且當時蜀國的精銳基本被陸遜燒光了,已經無法打敗東吳。

後來蜀國又爆發了叛亂,在這內憂外患之際,諸葛亮只能外聯東吳,北拒曹魏,平複本國叛亂。

也許有人會說為啥後來諸葛亮也一直沒給劉備報仇呢?其實諸葛亮只不過想著先征服曹魏再打東吳,只不過他連曹魏都沒打下來就死了。

綜上所訴,諸葛亮並非不懂的知恩圖報,而是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與東吳議和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否則蜀國在夷陵之戰後就有可能被滅國,至於後來為啥沒報仇,是因為蜀國國力弱小,在諸葛亮的帶領下連曹魏的雍涼地區都沒征服,更談不上排在計劃後面的東吳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舉兵征討東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

摘要:公元221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東征孫吳,但是劉備沒有帶上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公元221年,劉備舉全國之力,率十萬大軍,發動了三國最後一場大戰役——夷陵之戰,東征孫吳的口號是為...

劉備鼎盛時擁有多少軍隊

劉備鼎盛時擁有多少軍隊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劉備鼎盛的時候非常強大,甚至有人還疑惑為什麼劉備在蜀國鼎盛的時候不去攻打曹魏,進而奪取天下呢?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會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