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隕落,蜀漢敗亡,皆源於《隆中對》錯誤的戰略方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想必廣為人知。

劉備借荊州不還,自有其緣由,荊州之餘蜀漢是重要的戰略根據地,是將來爭霸天下不可缺少的位置,更是吳蜀聯盟時候壓制、威脅東吳,從而取得聯盟主導地位的有力棋子。

但是,荊州對於東吳同樣至關重要。

姑且不論孫權是否野心勃勃想一統天下,還是無心進取希望偏安江東,荊州都是必須要得到的軍事要地。

北進爭霸中原,荊州是調頭堡,是渡江後的落腳點,同樣為北進中原增加了一條道路;鎮守江東,荊州一扼峽口,二扼漢江,守住從上游順江深入東吳本土的水道,毫無疑問的上游屏障,荊州在外人之手之餘東吳如鯁在喉。

既然荊州對於東吳如此重要,怎麼可能容忍蜀漢長期占有?特別是劉備入主益州,取兩川之地,更使的東吳忌憚。

蜀漢對於「還荊州」的態度一直以拖、賴為主,始終沒有表現出誠意來。

固然耍雕蟲小技,玩無賴手段是為了保持吳蜀聯盟不受到破壞,表面上是行之有效,東吳被諸葛亮玩弄於鼓掌,可是這始終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孫權終於失去了對蜀漢的耐性,放棄同盟,任用都督呂蒙,開始武力奪回荊州。

呂蒙把軍隊駐紮在陸口,他表面上拉攏關羽,暗中卻在籌劃怎樣才能攻克荊州。

關羽當然也考慮到呂蒙可能發動襲擊,因此在自己北上攻打魏國樊城的時候,留下一大部分兵力防守在公安、南郡一帶,又在長江沿線部署了監視崗哨。

呂蒙見此情形,就知道了關羽有所防範,一時感到難以下手。

於是,他設計了一個初步方案:呂蒙身體時常不適,就以治病為由,建議孫權將其調回建業,並且撤回大部分士兵,藉以鬆懈關羽的戒備,然後再尋求機會攻打關羽。

呂蒙對付關羽的計劃只有一個輪廓,真正把這個計劃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去的是當時的年輕將領陸遜。

呂蒙假裝生病回到建業的時候,陸遜前去拜望,直率地將自己的看法告訴了呂蒙。

他說,關羽自以為勇猛,剛而自矜。

如果他聽到你因病離職,一定會不自覺的放鬆警惕。

我們就利用這個機會,打他個措手不及。

這樣,荊州就可以攻破了。

呂蒙和他不謀而合。

在見到孫權的時候,呂蒙轉達了這個意見,並且推薦陸遜代替自己的職位。

他向孫權說,陸遜才幹出眾,可擔當重任。

他年紀輕,名望不高,正好以此來麻痹關羽。

於是孫權就認命陸遜為副將,代替呂蒙駐守陸口。

陸遜一到陸口,就寫信給關羽,措辭十分恭敬,把關羽圍樊城取得的一連串勝利比作歷史上有名的晉楚「城濮之戰」和韓信「破趙之戰」。

信中,陸遜又謙虛地自稱書生,沒有經驗,請求關羽指教幫助。

48歲開始鎮守荊州,12年之後,已經60歲的關羽 「攻撥襄陽郡」、「決戰龐令明」、「放水淹七軍」,似乎又找到了當年「千里走單騎」的感覺。

關羽果真落入圈套,自以為荊州安若泰山了,他放心大膽的抽調一部分守軍,加緊了對樊城的攻打。

正當關羽猛攻樊城之際,呂蒙已經假冒商船率領大軍沿長江逆流而上,暗中出掉沿岸布置的崗哨、眼線。

大軍日夜兼程,突襲南郡、公安。

面對吳軍的突然而至,蜀軍來不及反抗,只好乖乖的投降。

就這樣,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呂蒙就輕取了江陵,面對後院被奪的局面,關羽不得已退守麥城。

在麥城突圍時被活捉,而後被殺。

大意失荊州是作為神的關羽的敗筆。

荊州的失守,主要責任不在關羽,而是蜀國戰略方針失誤造成的。

主席說過「關羽是愚蠢的,可悲的」。

小平同志也說「諸葛亮用人是講手段的,但對關羽就非常遷就甚至不講原則,助長了關羽的驕傲情緒,故後來鑄成大錯」。

《隆中對》把荊州作為蜀國北伐中原的一個戰略據點,忽視了荊州已於東吳的必要性。

劉備、諸葛亮在夷陵之戰以前,對此始終無深刻認識,從而反覆同吳國爭奪荊州,把蜀軍主力10餘萬消耗在荊州戰場。

所有這一切,皆源於《隆中對》所包含的錯誤因素,未據政治形勢發展而加以修改。

假如蜀漢放棄荊州,集中主力北上爭奪雍、涼和關中,並有吳國為援,如此蜀國形勢當會改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竟然是被諸葛亮借刀殺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出兵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嚇得魏主曹操一度考慮遷都,以避其鋒芒。但是後來,關羽為什麼會以兵敗收場,荊州失陷,父子都被殺了呢?要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

確定蜀漢走向的戰役你知道嗎?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比拼,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決定三分天下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格格尾聲。而真正決定三國後...

諸葛亮隆中對失敗關鍵:少了個龐統

荊州地區,既是劉備奔波大半生後重新創業的起家老本,也是諸葛亮等一大票蜀漢文武的故鄉或第二故鄉,同時又是《隆中對》裡面北伐中原的重要地區。不幸的是,這塊三國交匯的四戰之地,又是東吳方面一直窺視的肥...

關羽的最後一戰

樊城之戰,亦可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襄樊戰爭,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此役中蜀漢大將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蜀漢失荊州,與東吳關係惡化,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呂蒙奪取荊州後為何不願意放關羽一條生路?

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占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劉備屯兵公安,不利於發展,便向孫...

你的任性,要多少人為你買單?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但也有人說,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掐架,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三分」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尾聲。而真正決...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眾人拾柴火焰高

我們常說的眾人拾柴火焰高。意思是說:把大家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就會產生巨大的威力。做人辦事也應該多使用這種方法,以把本來難以辦成的事辦成。聯吳抗曹,是諸葛亮根據當時的情況,向劉備提出了合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