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一再失敗卻要堅持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在演義中被塑造成了一個謀略方面的奇才,但是真正歷史上的諸葛亮卻多是以一位政治家的形象出場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諸葛亮北伐時候的那些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的北伐經歷: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設疑兵於斜谷,自己率大軍攻祁山。
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
建興六年(228年)年冬,諸葛亮為相應東吳而進行第二次北伐。
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攻打二十多天未破,蜀軍糧盡退軍。
魏將王雙率兵追擊,被蜀軍擊敗,蜀軍斬殺王雙。
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派遣陳式攻占武都、陰平。
魏將郭淮帶兵援救,諸葛亮親自率軍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漢成功得到二郡。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軍包圍祁山,司馬懿和張郃帶兵援救。
李嚴運糧不繼,蜀軍糧盡退軍。
張郃追擊蜀軍至木門,被蜀軍射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
因未能成功搶占北原而與魏軍僵持達百餘日。
秋,諸葛亮逝世,蜀軍退回漢中,至此諸葛北伐結束。
從這五次戰鬥中我們可以發現,諸葛亮退兵原因大多因為一個字:糧。
蜀漢固然有天險易守難攻,可是在易守難攻的背後是道路崎嶇。
加上三國時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原,河北一帶,即曹魏集團的中心地帶,而在關羽失荊州劉備病死白帝城後,蜀漢國力已經被大幅度的削弱。
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其實很簡單:我就讓你魏國疲於防守,不讓你好過。
事實證明這一戰略非常明智,因為諸葛亮在北伐中吸收了西北三郡(安定武威天水)的人力,以襲擾的方式,用非常低的死亡率讓魏軍付出數倍的代價。
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就對劉備說過:「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看到了嗎?命荊州之軍,上將。
諸葛亮北伐時荊州在孫權手裡,孫權也只是個自保有餘的傢伙,東吳幾次作戰都是以失敗告終。
所以諸葛亮北伐時的目的也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告訴孫權:大哥我都快把四川火鍋搬到長安城門下吃了,快點揍他丫的啊。
可惜他看錯了人,孫權真的是豬隊友沒跑了。
因此,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很明了了:以攻為守,不讓魏國集中優勢兵力攻打蜀漢,事實也確實證明了他的判斷:諸葛亮死後姜維被排擠到沓中屯田沒幾年,蜀國就被滅了。
襄樊之戰後,劉備如果北伐,結局會如何?
有粉絲問小編,如果當時劉備不攻打東吳而選擇北伐,歷史是否會改變?小編認為……沒有機會……。劉備之所以選擇攻打東吳,絕不是為關羽報仇,而是為了爭奪重回中原最重要的戰略要地:荊州!所以缺少荊州的蜀漢...
如果諸葛亮不出祁山改奪荊州,歷史會被改寫嗎?
歷史上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期,對曹魏發動了六次戰爭,可是出祁山次數只有兩次,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連山就算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蜀道之難還是難於上青天,以至於後代很多歷史學者,都評價諸葛亮...
歷史上對姜維九出祁山褒貶不一,《三國演義》的結尾說的很明確了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為了貫徹《隆中對》的戰略方針,可惜由於缺少了荊州這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每次北伐最終都被迫撤軍,甚至還曾遇到生死危機;但是諸葛亮從未放棄過,因為如果取勝了,就能使蜀隴連成一片,擴大地...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
諸葛亮五次北伐的時候,吳國孫權都在幹什麼?
三國鼎立,蜀漢最弱,吳國次之,魏國最強大,眾所周知,只有吳國和蜀漢聯合,才能抵擋住魏國。諸葛亮為了恢復漢室,以畢生精力,連年舉兵北伐,在諸葛亮五次北伐的時候,作為曾經的盟國,吳國孫權都在幹什麼呢?
諸葛亮五次北伐的經過和戰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公元225年,蜀漢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孟獲等少數民族凱旋歸來,平定南中,將兵士氣高漲。諸葛亮又派費禕出使東吳,蜀吳聯盟進一步加強。公元226年,魏國皇帝曹丕病死,曹睿繼位,曹睿年幼,能力比不上曹...
《軍師聯盟.虎嘯龍吟》來襲,諸葛亮和司馬懿歷史真正交鋒怎樣?
聽說《軍師聯盟》第二部《虎嘯龍吟》月底就會播出,三國兩位傑出軍事家臥龍諸葛亮和冢虎司馬懿,即將面對面上演巔峰對決。按照第一部的風格,司馬懿估計還會是占盡上風。讓我們拋開電視劇和演藝小說的演藝,一...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一生傳奇,武鄉侯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
三國史上蜀漢丞相諸葛亮:千古傳誦的智慧化身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