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名義上是替關羽報仇,實際上卻有另外的打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羽在水淹七軍,生擒曹魏五虎上將于禁,斬殺猛將龐德後自信心爆棚,緊接著發動了樊城之戰,一路勢如破竹,連克襄樊兩城,逼的曹操都準備遷都了。
就在關羽高奏凱歌的時候,沒想到卻後院起火
他負責鎮守的荊州卻被孫權手下大將陸遜乘機奪取了,關羽聽到此消息大吃一驚,也顧不上去攻打曹魏,趕緊回師救援荊州,不料陸遜早有準備,在關羽必經之地麥城設下埋伏,一舉擒獲關羽父子。
其實這件事也怪不得孫權,因為是劉備先做錯事情的,當初孫劉聯軍在共同抗擊曹操時曾經有過協議,拿下荊州後主權屬於東吳,暫時借給蜀漢作臨時棲身之地,待劉備占據益州後再把荊州歸還給東吳,哪知劉備拿下益州後卻遲遲不提歸還荊州一事
因為當時東吳蜀漢是友好國家,所以孫權也不好翻臉,就派魯肅多次出使蜀國交涉,劉備心虛本來準備是按約定歸還給東吳的,但諸葛亮卻從中作梗,說荊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進可攻退能守,好不容易才騙到手,千萬不能交還給東吳。
劉備原本心裡也是不願意,只是礙於身份不能失信於人,現在聽諸葛亮這麼一說,就說:「還是丞相你去和魯肅周旋吧。
」就這樣魯肅來了多少次都被諸葛亮忽悠走了。
孫權知道劉備壓根是不想歸還荊州了,於是暗自下決心要採取武力手段解決。
這次終於逮著機會了,不僅攻取了荊州而且還讓蜀漢折損了一員大將。
劉備心想:你東吳不地道,我們本是聯邦國家,你不但不幫我攻打曹魏,反而趁虛而入背後捅刀子,我怎能咽下這口氣。
於是,不顧眾人勸阻,親自帶兵討伐東吳,理由當然是為關雲長復仇。
你想是皇上親自出馬這陣勢能小嗎?幾乎是傾盡全國之力。
當時趙雲就出來告誡主公,千萬別因小失大,我們的頭號敵人是曹魏而不是孫權,聯孫抗曹是我們的基本國策,此時攻打東吳必定兩敗俱傷。
但劉備根本聽不進去,揮一揮手:「朕意已定,勿再多言!」
孫權聽說是劉備親自帶隊來了,心想這次是徹底鬧翻了,不免感到害怕,不光是怕劉備,還怕曹魏再乘機來攻打麻煩就大了,於是趕緊派諸葛瑾前去斡旋,孫權派這個人選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因為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大哥,事情當然要好說的多,以前遇到與蜀漢之間的麻煩事一般都是由諸葛瑾出面找二弟諸葛亮解決的,但這次不管用了。
既然你劉備執意要打,那我孫權也不是軟柿子,就讓你知道我東吳也不是好欺負的,於是還是安排襲取荊州的陸遜擔任主將迎戰蜀軍。
那麼,劉備率領全國的力量,親自過去攻打東吳,真的只是為了替關羽報仇這麼簡單嗎?其實不然,替關羽報仇當然是一個重要原因,而且是出師東吳的一個理由,但更重要的原因卻是奪回荊州,這才是根本目的,因為畢竟關羽已經死了,人死不能復生,犯不著因為一個死人和東吳鬧僵。
而荊州卻不同,當時的荊州與現在比可是大不相同,當時的荊州可不是現在隸屬於湖北的地級市,比現在的湖北湖南兩個省還要大,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旦占據荊州要地,東可擊東吳,南征曹魏。
因此,劉備名義上是替二弟報仇,實際是為了把荊州搶回來。
除了奪回這裡這個主要目的之外,劉備內心其實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教訓一下東吳,讓東吳知道蜀漢的厲害,以後不要再放肆。
按照當時的實力,蜀漢已經超過東吳,所以始終沒有太在意東吳,而東吳對蜀漢也是一直敬重有加,從不敢造次,沒想到這次卻做出這等事來。
因此,劉備認為,此刻教訓一下東吳還是很有必要的。
從道理上講,劉備的想法無可非議,也是一場正義之戰,但在具體實施上卻過於草率,沒有制定周全計劃,犯了冒進錯誤。
也是劉備過於自信,沒有把陸遜放在眼裡,最終導致大敗,自己也憂鬱而逝,蜀國自此國力大損,孫劉聯盟也出現危機,再也回不到當初的甜蜜時期,這正是曹魏願意看到的結果。
後來雖然諸葛亮能力也是很厲害的,而且盡力輔佐劉禪,但畢竟元氣大傷,很難再恢復到鼎盛時期的蜀漢,不得不讓人遺憾。
本文由「謀書社」原創著作,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劉備攻打東吳的決策單單只是報仇嗎?網友:劉備就是一個偽君子
公元222年6月,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不過登基還沒三個月,二弟關羽就被東吳的呂蒙乾死了,於是劉備就打著為二弟報仇的旗號,傾全國兵力舉國伐吳,勢必要為二弟報仇。其實當時孫權是非常害怕...
關羽慘死到底是誰該負責?六個字:自作孽不可活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公元220年2月),關羽攻擊樊城失利之後,身後的荊州各地也陸續被孫權占領,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一年前還威震華夏的關雲長,突然陷入了無家可歸的境地,只好敗走麥城,並且在突圍戰中被...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劉備為什麼攻打孫權?難道真的是為了替關羽報仇?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收藏,也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小編每天都會更新有趣的歷史資料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遭到曹操孫權兩面夾擊,兵敗被殺。建安二十五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稱...
劉備攻打東吳其實另有原因,其他皆浮雲,史書不會記載這歷史真相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聞劉備將來伐,...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
劉備舉兵征討東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
摘要:公元221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東征孫吳,但是劉備沒有帶上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公元221年,劉備舉全國之力,率十萬大軍,發動了三國最後一場大戰役——夷陵之戰,東征孫吳的口號是為...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三國演義》里對於劉備伐吳的原因有交代嗎?顯然是有的,劉備稱帝之後立刻就發布了一道詔命:「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
不能忽略的東吳四英,支撐了東吳國百年基業,魏蜀絲毫不敢入侵!
世人所知的三國名人,絕大部分都是曹魏和蜀漢的,如司馬懿、諸葛亮、關羽、張飛、夏侯淵、夏侯淳、趙雲、張遼等等,對於東吳,可能腦海中第一時間冒出個周瑜和孫權,就別的都沒了。其實,東吳一直被弱化了,其...
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為何諸葛亮要力勸劉備伐吳,奪回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由於曹魏與孫吳聯盟,蜀漢將領多有背叛,最終關羽敗走麥城,蜀漢失去了接近曹魏腹地的荊州。得知消息後,蜀國上下一片悲痛與恐慌。劉備當時大聲痛哭,幾度昏厥,畢竟這是當年許下諾言的手足,...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夷陵之戰發動的前因後果,劉備是有預謀的,夢三國陸遜力克劉備
在那個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江東可謂人傑地靈,藏龍臥虎。中原板蕩,江南的少年英雄橫空出世,天下離亂,東南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前有孫策後有周郎,又要「坐斷東南」的孫權,更有後起之秀陸遜,三分天下,孫...
要不是周瑜死的早,孫權早就拿下四川,讓劉備雞飛蛋打
劉備兵屯新野的時候,徐庶向他推薦了諸葛亮。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向劉備提出了奪取天下的方略。諸葛亮認為,當時北方的曹操有百萬雄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尚無法與之爭鋒。東吳已經歷父子三人經營,有長江天險...
魯肅單刀赴關羽,任你再強,就是不怕
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後,天下十三個州,曹魏政權占據了九個,北方大部分地區基本上被曹操控制,實力在三國中是最強的。孫權的實力雖然比不上曹操,但孫氏政權在江東的基業由來已久,甚至可以用「根深...
三國時期,蜀國和東吳為抗擊曹操結盟,結果東吳又殺死了蜀國關羽
說起三國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火燒赤壁,草船借箭這一類耳熟能詳的故事,但為什麼都是孫劉聯合起來打曹操呢,了解三國的人都知道因為曹魏實力是最強大的,所以孫權劉備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抵禦曹操。按理說孫權...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1):劉備出師的真實動機
夷陵之戰是蜀漢與東吳之間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劉備承擔了蜀軍死傷數萬的慘痛代價,蜀漢國勢從此由盛轉衰,而東吳則憑藉此役進一步鞏固了荊州的歸屬權。劉備發動這場戰爭名義上是為結義兄弟關羽報仇...
劉備攻打孫權真的是替關羽報仇嗎 答案沒有這麼簡單
221年,劉備很生氣。生氣的原因是,結拜兄弟關羽被孫權害死了!30多年的兄弟情深,讓劉備倍感痛苦。於是他決定,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孫吳。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劉備卻是「衝冠一怒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