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集團敗亡,竟因諸葛亮的六大戰略失誤!(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集團敗亡,竟因諸葛亮的六大戰略失誤!(上)‖老家許昌
文‖解淑雲
在《三國演義》這部大書中,富有智慧的人物,就像一座金字塔,諸葛亮可以說是這座塔的寶頂。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諸葛亮的名字成了「聰明智慧」的代名詞,但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卻「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所輔佐的劉備的事業實在算不得成功。
如果將這些歸咎於天命,那不過是託詞。
事在人為,在很大程度上,起決定因素的是人,人在戰略戰術上的作為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
諸葛亮的一生中,無論在軍事、政治還是外交方面,時時處處無不顯示出他那神鬼莫測的智慧。
正是這些戰術上的成功,掩蓋了他一生無數次的敗績。
後世的讀者常常被諸葛亮所表現出的高超智慧所折服,而往往將劉備這一政治集團的每一次挫折或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敵方或者他人。
於是乎,諸葛亮就這樣成了後世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甚至是智慧之神。
其實,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劉備這一政治集團之所以完不成興復漢室的大業,最終以敗亡告終,與作為劉備的軍師或者丞相的諸葛亮在戰略決策上的一再失誤,實在有太大的關係。
縱觀諸葛亮一生,在戰略上起碼有以下六大失誤:
第一大戰略失誤,是所謂的「茅廬對策」。
這一對策主要包含以下三點:一是「三分天下」;二是「聯吳抗曹」;三是「兵分兩路」進攻曹魏。
先說「三分天下」。
諸葛亮準備出山時,在躬耕地南陽茅廬中與劉備分析大勢,曾定下「三分天下」大計,這是最初為劉備制定的最大的戰略決策。
諸葛亮分析當時天下:曹操占據中原,孫權護佑江東,劉備都奈何不得他們。
要爭地盤,只有劉表的荊州和劉璋的益州可以拿下。
諸葛亮以此為據,設想占據荊益之後,形成「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而最終如何「一統天下」、「興復漢室」卻並沒有根本上的考慮。
所謂想不到就做不到,故劉備軍團最後只能偏安一隅,建立三國時期最弱小的「蜀國」。
次說「聯吳抗曹」。
因為這是最初的對策,所以也就具有最根本的戰略決策性質。
它使諸葛亮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始終不渝地按照「聯吳抗曹」這一戰略行事,一味強調東吳「可用為援而不可圖」,始終把東吳當成「盟友」。
結果怎麼樣呢?關羽、劉備先後都栽在了東吳這個「盟友」手裡,「盟友」實際上成了最大的敵人。
「抗曹」的戰略固然沒錯,但到了不可「抗」的時候,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不僅耗盡國力民財,也累死了他自己,單單落了一個忠君報國的美名而已。
再來看「兵分兩路」的問題。
在茅廬對策中,諸葛亮設想的興復漢室大戰略,就是在占據西川之後,「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
也就是說將戰略進攻的設想定為:一路由一員上將守荊州,進而攻宛、洛;另一路由劉備率大軍出秦川,進而攻取中原。
這實在是最大的失策。
荊襄一帶,實是曹操、孫權與劉備爭奪的焦點所在,是真正的前沿陣地,怎麼可以只用一員上將守荊州、攻宛、洛?一名什麼樣的「上將」能擔當得起如此大任?後來,諸葛亮果然這樣安排關羽守荊州,其結果自然是荊州失守、關羽敗亡。
關羽一死,劉備「出秦川」的計劃也就改變為「踏平東吳」,諸葛亮茅廬對策的戰略構想也就全部泡湯,所謂「興復漢室」也只能化為泡影了。
從當時的軍事形勢看,劉備占據西川後,「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經形成。
如果劉備將進攻路線主要放在諸葛亮所說的西線,即「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實際上是從正面躲避來自東吳和曹魏的壓力。
從地理形勢上看,這等於將已經到手的荊襄乃至長沙等廣大地區拱手送給東吳或者曹魏,而益州與曹魏所占有的秦川之間,有秦嶺阻隔,其地勢對於蜀漢和曹魏來說都是易守難攻。
諸葛亮把這裡作為進攻曹魏的軍事線路,根本就沒有取勝的可能。
秦川一帶遠離曹魏的政治軍事中心,即使蜀漢在局部取得勝利也不會對曹魏產生多大影響。
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事實是,他始終連長安城的影子都看不到,更不要說進兵中原了。
如果當時在戰略上,不是兵分兩路,而是把西川作為財力物力兵員供應的大後方,劉備和諸葛亮親率精兵強將首先占據荊襄作為軍事大本營,再集中精力把勢力擴大到長江中游的廣大地區,然後再圖實現「興復漢室」的大業,則陳壽的《三國志》會不會是另一種寫法?
第二大戰略失誤,是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巧妙奪得荊州等地,為劉備爭得了地盤,但不該在東吳派魯肅前來索要荊州時,用了一個「借」字。
你諸葛亮是聯吳抗曹,赤壁之戰中你是出了力的,曹操戰敗逃回中原,是你用兵奪得荊州之地,而不是周瑜取了荊州讓你來「借住」。
況且,荊州本來就不是東吳的地盤,那是漢朝的荊州,正所謂「漢家天下人人有份」。
你自己爭來的城池,怎用得上一個「借」字?曹操不南下,那荊州是劉表父子的荊州,與東吳也沒有關係。
如何能因為東吳在赤壁打敗了曹操,就把荊州當作勝利的果實收在囊中了?他東吳勝了曹操,並沒有占據荊州啊!從何處用得上這個「借」字?
也許有人會說,因為劉備勢力不抵東吳,諸葛亮用一個「借」字作為緩兵之計,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
試看當年的孫堅,堪稱世之大英雄吧,他要攻打荊州,居然敗在劉表手下,而劉表在曹操看來,不過如「豕犬」而已。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東吳兵將雖眾,但只習於水戰,陸戰則無優勢。
孫權不比孫堅厲害到哪裡去,而劉備卻不知道要比劉表強多少倍。
怎麼會擔心守不住荊州?事實上,諸葛亮後來同周瑜爭奪荊州而氣死周瑜,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可是,這一個要命的「借」字,使東吳咬定了一個字要你「還」!
(未完,請看明日刊登的下篇)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
【作者簡介】解淑雲,原許昌市政府旅遊新聞發言人,許昌職業技術學院曹魏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許昌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許昌三國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只採擷有溫度的鄉土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諸葛亮只有治國之才,而缺少軍事謀略?請不要看不起司馬懿!
在漢末群雄當中,劉備可是唯一一個平民出身,手下最依仗的關羽,是身背人命的逃犯。同樣,《三國志》中並沒有張飛是財主的記載,估計應該也是寒門。從弱冠之年的小鮮肉到四十多歲的中年的大叔,劉備走的都是寄...
諸葛亮的隆中對成就了蜀漢霸業,也使蜀漢滅亡,因為一個致命的缺陷!
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曾總結歷史,預測天下大勢,向劉備提出了一個使之由弱變強的戰略,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洞悉天下大事,深知曹操官渡之戰以弱勝強,打敗了強大的袁紹,並最終坐擁...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司馬懿:諸葛亮的《隆中對》存在致命錯誤,諸葛亮一死蜀國必亡
導讀:公元207年,被曹操打敗的劉備無處可去,只能南下荊州投靠了劉表。多年的寄人籬下讓劉備經常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難道自己就要這樣一事無成的老去。正當劉備心灰意冷的時候,劉表的身邊的謀士徐庶向...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隆中對」應該這樣改
諸葛亮在隆中對劉備說,三分天下,占兩川而後荊襄川蜀兩路出兵,統一中原,興復漢室。這便是有名的隆中對。在此之前,魯肅也給他的東吳主子提出了四分天下或五分天下的計劃。一前一後,那我們 是不是可以理解...
諸葛亮最要命的弱點,曹操沒看透,司馬懿心裡最清楚
說道蜀漢大軍師諸葛亮,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此人才華過人,計謀無人能擋,曾經活活氣死周瑜。就連唯一阻擋過他的魏國骨灰級軍師,司馬懿就差一點被他燒死。諸葛亮的故事得從先帝劉備三顧茅廬說起了,劉...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諸葛亮為什麼不執行《隆中對》的戰略,等到「天下有變」時再進行北伐?
隆中對中曾言:「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之後劉備的戰略也基本按照隆中對執行,還比較順利,拿下了荊州、益州、漢中,甚至超過了江東孫權集團。魏蜀吳短暫...
讓劉備引以為恨的人: 直接破壞了蜀漢大計
在三國當中,劉備一直是一個爭議較大的人。有人說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一輩子都在為「興復漢室」的大事奮鬥。有人說他是個野心家,他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取名為劉封、劉禪,「封禪」,正是顯示了劉備稱帝的野心。不...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若無此人促成和維護「孫劉聯盟」,曹操早已一統天下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此人,給我們留下了忠厚老實,甚至有點膽小怕事的印象,尤其是在諸葛亮和周瑜兩位聰明人面前,他又顯得有點傻裡傻氣的,這對他未免有些不公平。那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
大意失荊州背後是諸葛亮的戰略失誤造成的
話說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時,提出了很多戰略目標和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取的荊州和益州的控制權,以此為基礎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最終達到復興漢室的目標。然而這些目標的基礎,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就是...
隆中對明明不能實現,為何劉備還相信?其實諸葛亮早看穿劉備
三國中最經典的一段就是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臥龍諸葛亮出山,而諸葛亮也在茅舍內對劉備闡明了未來的藍圖,稱為隆中對,隆中對怎麼說呢?為什麼最後隆中對的內容只實現了一部分呢?真的是關羽破壞了隆中對的實現嗎?
漫談三國:失荊州的責任在諸葛亮,卻讓關羽背了黑鍋
三國武將中最受後人敬仰的要屬關羽了,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被後人津津樂道。關羽不僅武功蓋世,為創立蜀漢立下赫赫戰功,更因其忠義的品德,被尊為武聖。然而關羽也有人生的敗筆,那就是失荊州敗走麥城,...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遺憾——《隆中對》沒有實現完
武廟十哲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直是古代歷史上智慧和忠誠的化身,其27歲的時候一直隱居鄉野,但是卻兩耳只聞窗外事,一心還讀者聖賢書。對天下大勢諸侯秉性可謂是瞭若指掌。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