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執行《隆中對》的戰略,等到「天下有變」時再進行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隆中對中曾言:「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
之後劉備的戰略也基本按照隆中對執行,還比較順利,拿下了荊州、益州、漢中,甚至超過了江東孫權集團。
魏蜀吳短暫的出現了戰略平衡,按照隆中對的構想,只要休養生息幾年,劉備出漢中,關羽出荊襄,或許真的「大事可成」。
然而事實卻超出了計劃,關羽的盲目北伐打破了戰略平衡。
一方面是益州方面剛結束戰爭幫不上忙,消息不靈通,而曹魏被關羽打的難以招架,急需孫權來制衡。
另一方面孫權看到劉備做大就十分眼紅,劉備又遲遲不肯歸還荊州,孫劉聯盟的十年矛盾爆發,最終劉備丟失了荊州。
此時,《隆中對》的戰略已經破壞,即使益州之眾能出秦川,而荊州之上將已經不復存在。
劉備又兵敗身死,夷陵之戰使益州雪上加霜。
益州本無事,劉備來了以後先後經歷益州爭奪戰、漢中爭奪戰、夷陵之戰,益州損失嚴重,從有望統一天下到只能自保的割據政權。
諸葛亮主政後開始進行休養生息,經歷了六七年戰亂的益州得到了一定的恢復。
此時諸葛亮的北伐已經不再是《隆中對》中天下有變的兩路出擊之一,而是與東吳結盟,主動北伐製造曹魏的變局,在變局中擴大戰果。
從諸葛亮北伐的路線來看,更是與《隆中對》不同,隆中對說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而諸葛亮北伐繞道隴西,拒絕了魏延的「子午關奇謀」,此時的諸葛亮已經不再執行《隆中對》的戰略,其實也不具備執行的能力。
《隆中對》所設想的「天下有變」,應當指的是曹操篡漢稱帝,因為曹操早就掌握了漢帝的生殺大權和自立稱帝的能力,而曹操的稱帝必然引發周圍割據勢力的不滿,甚至出兵顛覆曹魏政權。
出乎意料的是曹操不僅沒有稱帝,反而消滅了大部分割據勢力,曹丕繼位後又順利的和平演變,並沒有出現任何的「動盪」,也就是「天下有變」。
面對新的形勢,諸葛亮不得不調整戰略,作為三國最弱的國家,無法面對來自曹魏、東吳兩方的壓力,最後只能選擇結盟東吳,穩定益州,再找機會北伐。
然而已經沒有機會了,孫吳坐擁江東、荊州,又是盟友,不能取荊州。
而曹魏皇帝雖然不及曹操雄才大略,治理國家還是有一套。
魏國控制了當時大半個中國,當時的發達地區幾乎全部在曹魏手中,而且非常穩定,人口近兩千萬。
反觀蜀國人口不足兩百萬,又是欠發達地區,北伐失敗在所難免。
《隆中對》本來是要等到曹魏「天下大變」,結果曹魏變得越來越穩定,反倒是蜀漢變的越來越弱,已經不再具備執行《隆中對》戰略的能力了,尷尬。
就諸葛亮個人而言,諸葛亮領益州牧,兼任丞相,完全是當年曹操的姿態。
諸葛亮的北伐直取隴西,而不是長安。
也許諸葛亮需要的不再是恢復中原,而是朝廷對諸葛亮的認可,甚至是立威,這樣來的比較直接。
諸葛亮何許人也,他能不知道北伐的結果嗎?然而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秉性,仍然值得敬重!
寒硯三國:季漢北伐與隆中對戰略的放棄
犯了左傾機會主義錯誤的關羽北伐,試圖在本應戰略防禦的時期將西線的勝利拓展到整個漢水流域,莽撞地衝破了曹孫劉三方在漢水、湘水地區形成的短暫戰略平衡態勢。關羽北伐,在招致以關羽為首的劉系荊州方面軍全...
讀書筆記:隆中對是諸葛亮的失誤?其實是替人背黑鍋
最近在看《三國志》,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先從傳統上《三國演義》最核心的角色諸葛亮說起。說起諸葛亮,就不能不說隆中對,這是諸葛亮為劉備集團定下的宏偉藍圖。但是最終沒有實現。有人說是諸葛亮背鍋...
隆中對明明不能實現,為何劉備還相信?其實諸葛亮早看穿劉備
三國中最經典的一段就是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臥龍諸葛亮出山,而諸葛亮也在茅舍內對劉備闡明了未來的藍圖,稱為隆中對,隆中對怎麼說呢?為什麼最後隆中對的內容只實現了一部分呢?真的是關羽破壞了隆中對的實現嗎?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為什麼諸葛亮不等「天下有變」時再北伐呢?
隆中對選自陳壽的《三國志》,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去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向劉備表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如果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那蜀漢的命運會逆襲嗎?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君主,早年以賣鞋織鞋為生,喜歡結交豪俠,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後相繼投奔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雄主,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地盤,前半生可為是顛沛流離,三顧茅廬後劉備...
關羽進攻樊城完全是違背隆中對規劃,也註定隆中對無法實現
在我國,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後,荊州被瓜分,劉備按照隆中對規划進軍益州,於是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集團進軍益州時,荊州形勢很微妙,三方形成了一個平衡。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南...
三國有四大戰略構想,有一個尚未實施已宣告破產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三國時期,天下大亂,不少智謀之士提出了結束亂世的戰略構想。例如沮授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毛玠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魯肅的榻上對、諸葛亮的隆中對...
假如關羽不丟荊州,會不會出現又一個漢朝?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劉備方面最重大的戰略失誤之一,這直接打亂了劉備和諸葛亮隆中對時對劉備方面發展的戰略規劃,即在占有荊州和益州、漢中時,「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
關羽北伐與《隆中對》不符,諸葛亮要借吳人之手除掉關羽?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初期,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諸葛亮明明說過天下有變才可北伐,為什麼自己都不遵守?
東漢末年,身為漢室後裔的劉備,因出身貧寒,只能白手起家。在那個亂世中,他先後擔任過幾任縣令,又據有過徐州,卻在不久之後,再次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到處寄人籬下。當他在荊州的時候,名士徐庶和水鏡先...
《隆中對》堪稱史上最有名的戰略方針 但被毛主席指出致命要害
上一篇文章中,濤哥為大家分析了,為什麼諸葛亮不會投曹操、孫權、劉表,只能選擇劉備的原因。是因為諸葛亮是一個沒落士族子弟,在被士族掌控統治權利的曹操、孫權、劉表等勢力中,即便這些人能重用其才,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