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劉備引以為恨的人: 直接破壞了蜀漢大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當中,劉備一直是一個爭議較大的人。

有人說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一輩子都在為「興復漢室」的大事奮鬥。

有人說他是個野心家,他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取名為劉封、劉禪,「封禪」,正是顯示了劉備稱帝的野心。

不過,不管如何,劉備一生的奮鬥經歷,都是值得肯定的。

從一個編草蓆,從未被正式認證過的漢室宗親,成為漢中王,最後三分天下,問鼎中原。

劉備的一生,其實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的時候,劉備雖然想要做出一番成績,但一直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

這段時期的劉備,雖然得到過一些地盤,但都很快失去,距離他想要得到的,還是很遠。

第二個階段是遇到諸葛亮以後,諸葛亮為劉備定下的大戰略:結盟東吳,占領荊州,奪取蜀地,分兩路兵馬,從秦川、荊州出兵,奪取中原,擊敗曹魏,興復漢室。

這個戰略,後來也成為蜀漢的大戰略。

但這個占領的實行,其實並不順利。

至少有四個人的出現,讓劉備的蜀漢大戰略最後引以為恨,難以成功。

陸遜

夷陵之戰,劉備再一次嘗試到了失敗的滋味。

這種滋味,幾乎伴隨了他的前半生。

幾年的勝利,讓劉備有些飄飄然,對於眼前這個歲數不大的將領,劉備輕敵了。

這場戰役的失敗,對於劉備,乃至整個蜀漢而言,都是一場重大的實力損失。

劉備多年積攢的物力、人力,幾乎損毀大半。

蜀漢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出現一種頹敗的局面。

如果不是諸葛亮善於治理國家,恐怕也不會有後來的北伐。

沒等到曹魏、東吳打過來,蜀漢就要提前滅亡了。

曹操

不管劉備對曹操抱有怎樣的個人情感。

只要劉備打的是「興復漢室」的旗幟,那他跟曹操之間,就永遠有無法消除的矛盾。

曹操把漢獻帝玩弄於自己的股掌之間,逼死了董妃,誅殺了不少忠於漢室的大臣。

這些事跡,都讓劉備手上掌握著號召天下,討伐曹操,興復漢室的把柄。

不過,曹操實在是太能幹了。

無論治國、治軍,都是一把好手,而且培養的幾個兒子,能力都還不錯。

呂蒙

在關羽出兵北伐的時候,呂蒙在背後捅了關羽一刀子,占領了荊州。

呂蒙的這個做法,讓關羽的軍隊軍心大亂,很快就失去了戰鬥力。

關羽也失去了一個可以依靠的根據地,直接導致了關羽北伐軍的失敗。

孫權

在蜀漢的戰略中,從荊州出兵是關鍵的一步。

這裡可以更快,也更有效的威脅到曹操的大本營——鄴城。

這一步,劉備把它交給了關羽。

這是一個有能力,又足以信任的人。

這一步如果成功,劉備就可以親自率領大軍從蜀地出軍。

興復漢室成為可能。

但因為荊州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從這裡出兵,需要東吳的緊密配合。

但在關羽大勝於禁、龐德後,東吳卻選擇站在曹操這一邊,在關羽背後狠狠的插上一刀,最終導致關羽兵敗麥城。

而斬殺關羽的,正是東吳。

對於劉備來說,這不僅是北伐的失敗,更是關羽的離去。

當年劉備還只是個普通人時,關羽就追隨在他身邊。

多年下來的感情,自然不用多說。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源自東吳。

而作為東吳最高首領的孫權,怎麼可能不會遭到劉備的痛恨?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2):時機的選擇

在上篇文章中分析了劉備出師伐吳的動機,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則意在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在公元219年,劉備舉兵伐吳的時間是公元221年,這期間有兩年的時間,劉備在幹什麼呢,他在等待合適的出兵時機。

揭秘關羽之死:被劉備和諸葛亮謀害?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關羽丟失荊州、身死麥城,而蜀漢方面先不支援、後不救援,有種種議論。較為普遍的觀點,是諸葛亮計劃不周,和劉備的疏忽遲鈍。但章太炎先生不認同上述觀點,他認為:「關羽,世之虎臣,……...

關羽大意失荊州:受傷的何止是蜀漢!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劉備若用此三計之一,便可興復漢室一統三國

劉備不是小人,在窮困時,沒有亂來,不擇手段。而是固窮。這樣看來,劉備仁義性格的體現,更多是出現在他輾轉流浪之時,因此,我暗暗僥倖,劉備的失敗,才使桃園三結義流傳千古,才使君臣一體流芳百世,這是劉...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