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傳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破英雄驚煞人

蜀漢建立於221年,開基立國者是劉備。

劉備志向高遠,才志卓越,百折不撓,艱苦奮戰4 0年建立蜀漢政權,可惜在位不足3年便病逝白帝城,只能含淚以託孤,遺憾多多。

繼任者劉禪,在位40年,平庸腐朽,人稱"扶不起的阿斗",是導致蜀漢滅亡的、倍受譏誚的歷史人物。

(一) 亂世起兵

劉備(公元161-223年),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祖劉雄、父劉弘都曾在州郡做官。

因之劉備既是"帝室之胄",又是"官宦之後",還因是漢獻帝的叔輩,時人尊稱劉皇叔。

由於父親早逝,別無依靠,家庭很快敗落,劉備小時候日子過得比較艱難,沒有能夠享受闊綽、奢侈的貴族生活,只能以織席、賣鞋為生,與母親 相依為命。

直到15歲,劉備才被送進學校讀書。

雖然學費是他人資助,又遇上了好老師(東 漢名儒、曾當過九江太守的盧植),但劉備卻不珍惜學習機會,學習很不認真。

劉備最感興趣的還是交結朋友,攀識豪俠。

他不太愛講話,喜怒不形於色,但待人友善,喜好俠義。

一 些英雄豪傑之士與劉備訂有兄弟之交。

同學中有劉德然、公孫瓚等人,與劉備很要好,劉備還拜公孫瓚為兄長,後來,劉備又結識了關羽和張飛。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在今山西臨猗縣西南)人;張飛,字翼德,與劉備同鄉。

三人意氣相投,義結金蘭,並且在此後長期征戰中,確實做到了同呼吸、共命運,攜手並肩、出生入死,以至有了流傳後世的"桃園三結義"的美談。

據說劉備少有大志,決心將來做大事、當大官。

他家院子的東南角上,有棵 5丈多高的大桑樹,枝葉繁茂,樹冠如蓋。

劉備小時候在村下玩耍時曾對小夥伴們說:"我長大後,一定要坐象這樹冠一樣的大蓬蓋車。

"當年,這樣的車子可是皇帝坐的。

劉備的性情、愛好與志向,與他所處的時代有很大關係。

劉備少年時代正值東漢後期。

東漢自和帝以後,社會政治、經濟情況日益惡化。

由於豪強地主勢力惡性膨脹,土地兼并日益劇烈,宦官、外戚黑暗統治,以及連年對外作戰,人民痛苦不斷加深。

到桓、靈時,統治集團更加腐朽奢侈,封建國家的稅賦和差役愈加沉重,農民不堪忍受,紛紛起而反抗,農民起義此伏彼起,終於引發了著名的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的組織領導者張角等,他們利用宗教形式,廣泛發動群眾,經過長期宣傳、組織準備,終於舉行起義,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農民革命戰爭。

黃巾軍起義後,東漢政權驚慌失措,急忙組織大軍分頭進行瘋狂鎮壓。

黃巾軍起義波及全國,持續近20年之久,起義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它卻給東漢王朝以最猛烈衝擊,使東漢王朝分奔離析、名存而實亡。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勢力得到發展,他們不接受 中央政權的控制,割據一方,形成許多封建軍事集團,並且展開角逐。

這就構成了劉備鍛鍊、提高和表現自己的社會大舞台。

在黃巾起義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中,劉備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並且獲得了初步成功。

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後,又結識了兩位有錢的朋友:中山(今河北定縣)富商張世平與蘇雙 。

這兩個人是馬販子,有很多錢,他們覺得劉備氣質不凡,志向遠大,將來必成大氣候,便給了劉備很多錢,以幫助劉備成就事業。

有了錢,劉備著手招募鄉勇、打造軍器,建立起一 支隊伍,並籍此依附當時的涿州太守劉焉,參與對黃巾起義軍的對抗與鎮壓。

仗著有關羽、張飛協助,劉備打了一些勝仗,為封建統治階級立下不小功勞。

但是由於根底尚淺、人緣有限,劉務只撈到縣尉的官職,其地位不高,權力有限,所以連郡中的督郵也不把他放在眼裡 。

當劉備要求見督郵時,督郵竟裝病不予接見,劉備一氣之下,帶著一幫人將督郵狠狠揍了一頓。

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劉備也參與其事,並且還小有作為。

董卓乘東漢宮廷鬥爭之機率兵入京,引起軍閥混戰。

劉備參與討伐董卓的軍事行動,給董卓所部以打擊,開始受到豪強勢力的重視,又在老同學、老朋友公孫瓚幫助下,當上了平原相。

在這個職位上,劉備表現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

當時,由於戰爭頻繁,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人民缺吃少穿,生活困苦。

劉備著力安定環境,恢復生產,促進經濟發展,他還願意接近下層群眾,關心部屬,甚至與他們同坐同食,因而在郡內有很好聲望。

有個官員很嫉妒劉備的名聲,便收買了一個刺客去暗殺劉備。

劉備不知道來者是個刺客,同樣給予熱情接待,乃至刺客深受感動,不僅沒有對劉備下毒手,還將暗殺企圖告訴劉備。

後來,劉備當上了徐州牧(一州之最高行政、軍事長官)。

不久,曹操表薦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候。

從此,劉備成為擁有軍事實力的群雄之一,參與了其中的劇烈角逐。

(二) 隆中拜賢

劉備所據徐州,在今天的山東南部、江蘇北部一帶,是戰略要地,為兵家之所必爭。

呂布、袁述都向這裡用兵,使劉備受到很大威脅。

呂布是員猛將,一舉將劉備擊敗。

劉備只好逃到曹操那裡,曹操讓他當了豫州牧,曹、劉二部聯手擊敗呂布。

劉備隨曹操來到都城許都,受到了曹操熱情接待。

兩人"出則同車,坐則同席",關係顯得相當密切。

但是,劉備不甘心寄人籬下,又對曹操"挾天子而令諸候"的行為極為不滿,因而參與了反曹密謀。

於是劉備找藉口離開曹操,回到徐州舉兵反曹。

這時,曹操已經是中原地區兩個最大的軍事集團首領之一(另一個是袁紹),又掌握著漢獻帝,形成了很大的軍事、政治優勢,這時的劉備遠遠不能與之匹敵。

因而在曹劉交鋒中,劉備大敗虧輸,妻子被俘,連猛將關羽也為曹操所虜。

在無可奈何情況下,劉備只好投奔袁紹,但不久袁紹也被曹操打敗,劉備只得投奔劉表。

劉表對劉備很尊重,出城迎接,待以上賓之禮,使居河南新野。

在新野,劉備的最大收穫,是得到了諸葛亮輔佐。

新野屬於荊州地盤,當年荊州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大部以及河南西南部,管理面積較大。

天下大亂而荊州相對平靜,荊州牧劉表這人雖然平庸,卻愛招攬人才,做到禮賢下士。

所以在荊州境內一時賢士趨附、人才聚集。

劉備客居新野,十分閒暇,利用這個機會劉備認真總結自己過去的經驗教訓,認識到自己所以屢遭挫折,重要原因是身邊缺乏謀劃性人才。

有鑒於此,劉備登門拜訪襄陽名士司馬徽,並請他推薦人才。

司馬徽指點他說,這裡有臥龍、鳳雛兩個傑出人物!臥龍即諸葛亮,鳳雛即龐統。

徐庶到新野投奔劉備,也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並建議劉備親自去請。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水)人,漢末隨叔父避亂到荊州。

叔父死後,諸葛亮獨自隱居於隆中(今湖 北襄陽縣西),躬耕隴畝,潛心謀略,靜觀世變,名聲顯著於當時。

劉備多有所聞,又求賢若渴,便親自冒著嚴寒、"三顧茅廬",終於請到了諸葛亮。

諸葛亮敬佩劉備百折不撓的精神,感動於劉備求賢若渴的真誠態度,便向劉備提出了"興復漢室"、返於舊都的戰略方針 ,即"隆中對"。

他向劉備建議:利用"帝室之胄"的有利身份,打出"興復漢室" 的鮮明旗幟,用以號召天下,必然能獲得廣泛的響應;軍事上要占領荊州、益州兩地,利用其險要位置,東聯孫吳,北拒曹操,安撫西南少數民族;對內則應廣招人才,勵精圖治,不斷地積蓄力量,待到時機成熟時,即出兵直取南陽、洛陽、長安等地方,消滅曹操,統一中原。

如此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劉備對諸葛亮的高見宏論欣佩至極,懇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慨然應諾。

從此,諸葛亮便成為劉備的股肱之臣,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籌謀奔走、嘔心瀝血,作出了最突出的貢獻,也顯示了他傑出的才能。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重新發展、壯大起來,他新招攬了一大批英雄豪傑,軍隊也由幾千人發展到幾萬人,還贏得了荊州老百姓的衷心擁戴。

前208年,曹操親率大軍南下,直逼 荊州。

時劉表病故,其子劉琮繼任後舉州投降曹操。

這時,能與曹操抗衡的力量,只有占據 江東的孫權和棲身於荊州附近的劉備。

劉備礙於劉表在世時的情義,沒有實行諸葛亮奪取荊 州的建議,失去了鞏固陣地的機會。

在曹操大軍壓迫下,劉備及其部眾自樊城(今湖北襄樊 市北)而江陵、而夏口(今湖北漢口),不斷撤退,最後退守樊口(今湖北鄂州市西)。

劉備派 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去見孫權,商討孫劉聯盟,共拒曹操。

不久,孫劉聯軍與 曹 操大軍遭遇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初戰即敗曹。

接著,火燒曹軍戰船,大敗曹操,繼而乘勝追擊,一舉將曹操趕回北方去了。

赤壁之戰勝利後,劉備推舉劉琦(劉表長子,劉表在時被排擠,又不肯降曹,有功於劉備)為荊州刺史,劉備自己則率軍南征武陵、長沙、桂陽 、零陵(均在今湖南境內)各郡,取得系列勝利,力量有所增強。

第二年劉琦病逝後,劉備自 領荊州牧,實力進一步壯大。

從而為此後進軍益州、建立蜀漢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成都立國

劉備雖然有了可靠的立足之地,但要實現既定的宏偉目標,要走的路很長,而且很艱難。

荊州八郡,劉備僅有其四,南陽、江陵二要郡尚為曹操所占據,南郡、江夏則掌握在孫權手中。

孫權見劉備在荊州確有根基,又是抗曹的骨幹力量,既已自領荊州牧,只好暫時承認既成事實,把江陵南岸的地盤一併借給劉備,讓劉備住在公安(今屬湖北)。

孫權審時度勢,從長計議,決定結好劉備,於是把自己的新妹妹嫁給劉備,並將荊州所轄其他幾處一併借給劉備。

這樣,劉備就有了幅員相當遼闊、戰略上相當鞏固、經濟文化基礎相當雄厚的根據地,從而為西入益州、稱帝成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益州,當時主要管轄今天的四川,還包括雲、貴等省的部分地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發展農業生產的條件很優越;這裡經濟基礎相當雄厚,自古有天府之稱;這裡地形複雜地勢險峻,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里,益州是劉備的必得之地。

東漢末年,劉璋擔任益州牧。

劉璋這人懦弱昏聵,德薄能淺,內受益州土著集團反對, 外受張魯農民起義軍進攻,真所謂內外交困。

這時曹操即將發兵征討張魯的消息已傳到了成都,張魯更怕有"虎狼之心"的曹操,心中因之十分焦慮。

在這種情況下,劉璋接受別駕從事張松的建議,請劉備入川幫助打張魯,攻占、據守漢中(今陝西西南部),以增強益州抗拒 曹操的能力。

劉璋派法正攜帶重禮,到荊州邀請劉備。

法正雖為劉璋下屬,但他看不起劉璋,早有另覓明主之心,便乘機投靠劉備,為之出謀劃策。

他認為劉備施展宏偉抱負,必須據有益州地盤,並且眼下便是最好時機。

這與諸葛亮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劉備也同意這個看法,便欣然接受了劉璋的要求,留諸葛亮、關羽鎮守荊州,自己親率大軍西上入蜀。

入蜀並得蜀,是劉備的極重大勝利。

劉備應邀沿水路溯江而上進入益州地盤,劉璋命令沿途迎接,並提供足夠糧草,劉璋自己也東出成都,在涪縣(四川綿陽市東北)與劉備會師並宴 請劉備。

龐統建議劉備在宴席上用突然襲擊的方法除掉劉璋,這樣就可以輕鬆、便當地奪取成都,獲得對益州的統治權。

但劉備認為,這樣做太失之道義,堅決不贊成,可謂"坐失良機 ",亦如前次劉表新死時之不取荊州。

但是劉備如此表現,政治上得分不少。

會見劉備之後 ,劉璋任命劉備為大司馬,並撥給大量的軍用物資等,讓劉備北擊張魯。

劉備到達葭萌關( 在今四川廣元西南)後,部隊就停滯不前了。

本來,劉備入川目的是奪取益州,並沒有打算 真正地為劉璋出大力。

所以,獲得立足點之後,劉備不是尋找機會與張魯決戰,而是致力於樹威立德,以籠絡人心。

劉備的這個戰略的實施的效果相當好,在很短的時間裡,益州的才識之士及老百姓紛紛歸附,劉備的實力迅速壯大。

212年,曹操出兵攻打孫權,孫權請劉備往援。

在這時,謀士龐統向劉備獻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乘劉璋不備,發動突然襲擊,奪取成都;中策是以回救孫權為名,向劉璋借兵、借糧草等,如劉璋不予滿足,則起兵伐之,進而 奪取益州;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以荊州為後援,逐步蠶食益州。

劉備取中策行之,向劉璋 提出借兵1萬及糧草、車馬等。

劉璋已生顧慮,便僅借給4千兵士及一半糧草,劉備生惱。

不久,劉璋獲知張松私結劉備後即將張松斬首,同時下令將士堵截劉備,二劉戰爭於此爆發。

劉備是早有準備的,他很快回師攻占涪縣,劉璋派出數名大將率部堵截均告失敗。

接著劉備又攻克綿竹(今四川綿竹之東南),進圍維城(在今四川廣漢縣西北),經過一段時間的圍困,終於拿下維城。

劉備隨即包圍成都,劉璋追悔莫及,倉惶應戰。

這時諸葛亮、張飛及趙雲等 也領兵入蜀,很快拿下巴東、江州(今重慶)等地,會師成都城下。

214年6月,劉璋等在外無救兵、內無糧草的絕境中出城投降。

益州得手,標誌著劉備"跨有荊益"戰略目標的勝利實現。

從此,劉備有了稱王呼帝、開基立國的大本營。

216年,劉備進兵漢中,經過近兩年苦戰,終於打敗曹操駐軍、斬曹操名將夏候淵,占領漢中。

這樣,劉備在益州的統治也就更加 牢固。

當各方麵條件成熟、時機到來時,劉備登基稱帝了。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分立的基礎,又經過多年戰爭,劉備奪得漢中,在益州站穩了腳跟;孫權攻殺關羽、占領荊州全境,在江東鞏固了統治;曹操在北方更是軍事、政治、經濟多管齊下,苦心經營,儼然一個強大的國家。

216年,曹操稱"魏王",劉備不久便仿效之,自稱"漢中王"。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 曹丕代漢稱帝,國號曰"魏"。

第二年春,包括諸葛亮在內的許多官員上書劉備,說漢獻帝已遇害,劉備肩負著興復漢室的重大使命,請劉備稱帝。

經過準備,劉備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不繼,四海不可以無?(據《三國志》)為由,宣布即皇帝位,國號仍為漢(史 稱蜀漢),建年號為章武,以諸葛亮為丞相,大封其餘文武百官。

至此,雖然孫權臣服於魏,尚未稱帝,但三國鼎立局面已完成形成,並且這種格局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

曾幾何時,劉備兵不滿三千,將不過關張,東奔西投竟無可靠之人,棲棲惶惶全無立足之地。

而一旦訪賢用才,俊傑歸心,便即如魚得水,馳聘縱橫,大展宏圖,何其雄壯!只是,歷史從來不是直線發展,行進之中,曲折迴旋,不隨人意而扭轉。

劉備事業、蜀漢運命,斯時確乎輝煌。

問此後將會如何,斯時則恐怕難予簡單回答了。

(四)白帝城託孤

劉備新近稱帝,"天下"初定,百業待興,特別是初據川蜀,豪強未服,土著不安,急乎要做的事確實很多。

但歷來英明且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的劉備,不念社稷之重,不聽眾人之請,硬是要御駕親征東吳,報仇泄忿,卻演出一場悲劇,給蜀漢留下無可療治的創傷。

在諸葛亮的政治設計中,孫劉聯盟是極其重要而且務必堅持的,但在實踐中卻是很不牢固的。

早在劉備得益州不久,孫劉聯盟便出現裂痕。

當年劉備以地盤狹小為由,親往江東,請求孫權暫借荊州,並許諾得到益州後即還荊州。

孫權當時想藉助劉備,鞏固孫劉聯盟,便答應了劉備。

劉備得益州後,孫權即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劉備卻說:"等我取得涼州(今甘肅 境內) 之後,才能還你荊州"。

孫權聽說後大發雷霆,隨即發兵攻占了長沙、零陵、桂陽諸郡。

劉備本欲率軍回擊,因曹操已進兵漢中,益州的處境相當危險,只好同意孫權和解建議 ,雙方以湘水為界,中分荊州。

後來孫權又利用曹劉交兵之機,武力奪取了荊州全部,特別是殺死了劉備的盟弟關羽,劉備怎肯罷休。

稱帝不久,劉備置國家諸多大事、要事、急事於不顧,決計向東吳用兵。

這時,魏帝曹丕正在積極尋找機會,以圖吞併蜀吳。

蜀漢興兵伐吳 ,於曹魏十分有利。

蜀漢許多有識之士已經看到這個危險,紛紛極力提醒、勸阻劉備。

名將趙雲說:蜀漢的主要敵人是曹魏而非孫吳,打敗和消滅曹魏,孫吳必然歸附,舍曹魏而進擊 孫 吳,恐怕不好收場。

連在東吳任職的諸葛謹(諸葛亮之兄)也寫信給劉備,勸劉備計較利害、三思而行。

劉備報仇心切,誰的勸告都聽不進去,親率大軍4萬,於221年出征東吳。

劉備派張飛為先鋒,領1萬人馬從閬中向江州進發,不料途中張飛被部下暗害。

聽到這個消息,劉備更加憤怒,把這筆帳也算在孫吳頭上。

如此新仇舊恨,使劉備怒火中燒,恨氣沖天。

督促大軍沿著三峽順流而下,殺向東吳,攻占巫縣、秭歸(均在今湖北境內),旋即分兵兩路,一路以黃權為鎮北將軍,進駐江北,以防曹魏;一路由劉備親自率領東進。

第二年2月,劉備大軍占領夷陵(今湖北宜昌)後,又進抵亭(今湖北宜都)。

劉備以亭為大本營,不斷向孫吳挑戰。

在嚴峻形勢下,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主持對蜀戰爭。

陸遜避敵鋒芒,按兵不動。

劉備欲戰不能,便於沿江谷地,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個軍營,連續數百里,看起來能相互照應,實際上卻造成了兵力嚴重分散,在敵軍的進攻面前,易造成被動挨打局面。

這個嚴重危險,連遠在北方且不諳軍事的曹丕也認為失當,而劉備卻不能擺脫錯誤。

幾個月後,蜀漢軍隊銳氣漸失,鬥志鬆懈,又遇著盛夏暑熱,更加疲憊不堪。

陸遜看到決戰時機已到,針對劉備所部分布的嚴重弱點,火燒連營。

劉備措手不及,損失慘重,所有的舟船器械、水陸物資等,一概棄失,將士屍骸飄流、塞江而下。

乘夜突出重圍之後,劉備先逃到秭歸,再退至白帝城(今重慶市奉節縣東),便一病不起。

223年4月,劉備在託孤於諸葛亮等人後,逝世於白帝城永 安宮,享年63歲。

他歷經艱難曲折建立蜀漢,蜀漢此後命運如何,他可就管不到了。

劉備起兵下層,白手起家創業,最初並沒有什麼政治、軍事倚靠,而後來能成為三國鼎立的一方雄主,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

劉備一貫抱負遠大,意志堅強,敗而不綏,折而不撓;重用人才,深結情義,是劉備的一大特長,諸葛亮、趙雲等一大批人才,都得到劉備及時延請,擔當重任,並且對劉備深懷感激之情,各各效忠竭力;劉備政治策略高明,他長期打著"興復漢室"旗號,用以號召士民、擴充隊伍,創造政治優勢,使自己不斷發展壯大;劉備用 "忠誠仁義"包裝自我,廣樹恩德,收攬人心。

他與關羽、張飛義結桃園、情勝兄弟,又與諸葛亮、趙雲等感情深厚、誠信加之。

他禮送徐庶,三讓徐州,不肯乘劉表新死而奪荊州,不肯因利益重大而殺劉璋,這些也確實值得稱道。

因此,《三國演義》把劉備塑造成一個相當完美的仁義之君,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良好的文學形象。

臨終之時,劉備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格言和劉備的事業、聲名一樣,流傳甚為廣泛,影響甚為深遠。

(五)樂不思蜀

劉備死後所留下的蜀漢,既是一個新國家,也是一個亂攤子。

這個新國家或者亂攤子的直接繼承人是劉禪。

劉禪字公嗣,乳名阿斗,是劉備的長子,為甘夫人所生。

在中國古代眾多的亡國之君當中,蜀漢後主劉禪,是一個知名度很高、差不多家喻戶曉的可悲人物,他以低能而流傳後世,"扶不起的阿斗",這句無人不知的諺語便是有力證據。

劉備飽受艱辛建立蜀漢,自己在皇位上不過年余,便不幸撒手白帝城。

劉禪雖然毫無作為,卻過了40多年皇帝癮。

所以,講蜀漢王朝,是不能夠避開劉禪的。

劉禪出世於劉備寄居荊州之始,成長於動盪多事之秋。

曹操率大軍南下時,劉備因兵微將寡 、城小地窄,在小沛、新野等地一再受挫,倉惶東逃,此後還是南征北戰,居無定所,劉禪幼年時因之顛沛流離,多遭厄難,甚至險些喪命。

只是大災大難並沒有陶冶大德大志,卻造就出了大庸大朽之人。

從劉備入據成都、天下三分後,劉禪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轉折。

劉備稱漢中王時,劉禪被立為太子;劉備稱帝,劉禪又當然地成為皇太子。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自知來日無多,想起當年自己屢遭挫敗、百折不撓地創業而至建國稱帝,正當恢復劉漢一統大有希望之時,自己卻不聽勸阻而導致慘敗,使蜀漢政權元氣大傷,此後蜀漢事業及劉氏子孫命運如何,他都無法掌握更無法預料,只得無可奈何地閉上了眼睛。

劉備死後,劉禪 登上了皇帝寶座,改遠建興,時年17歲。

劉禪即位後,任諸葛亮為丞相,諸事盡交諸葛亮處理。

有諸葛亮執政,可以說是蜀漢之大幸 。

諸葛亮早在提出"隆中對"時,就有了將來治理蜀漢的計劃:"西和諸戎,南抗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如今面對複雜局面,諸葛亮從容不迫。

他先派人通好東吳,恢復孫劉聯盟,免除了後顧之憂,同時集中力量治理內政、軍備,為將來北伐曹魏創造條件。

諸葛亮很重視發展經濟,在農業上他鼓勵耕種,幫助農民利用和修建水利設施,用一千多人長期守護和維修都江堰,保證了川西平原的農業豐收。

他重視農、戰器械的製造與革新,發明木牛流馬車輛,節省運輸勞力,便利交通。

左思在《蜀都賦》中說,成都"家家有鹽泉之井" , 還說"火井沉熒於幽泉,高焰飛煽於天垂",可見當時火井煮鹽十分發達而且興旺。

另外,絲織業在蜀國經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一點《蜀都賦》也說到:"成都"伎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可見,當時織戶之多,以及織業之興旺。

而蜀錦的工藝水平相當高,是當時絲織物中的上品,因而大量地銷售到吳、魏各地,成為國家的重要財源。

諸葛亮執法嚴謹 ,躬親督辦,革除了東漢以來的一些積弊。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諸葛亮"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 。

可見,諸葛亮治政確實採取了不少有效手段,並且成就顯著。

但蜀國畢竟地盤狹小,主要統治區域實際上僅巴、蜀、漢中;蜀國人口也有限,直到蜀漢末年,蜀國也不過28萬戶、94 萬口,士卒10萬,吏4萬。

雖然有諸葛亮精心、努力治理,國力仍相對弱小。

諸葛亮治蜀時武功更為突出。

為了保證蜀國的穩定與安全,諸葛亮首先堅決地鎮壓了地主豪強的叛亂,清除了對蜀漢政權的直接威脅。

接著,諸葛亮於225年兵分三路出征南中(包括今大渡河以南及雲貴兩省),以解決"西南夷"問題。

蜀軍士氣高昂、所向披靡,很快深入南中腹地。

按照"攻心為上"策略,對南中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七擒七縱",使之最終心悅誠服,叛亂隨即被平息。

諸葛亮還採用漢、夷合作統治當地,使漢夷關係得到改善,鞏固了蜀漢後方,還促進了當地的經濟開發,為國家開拓了財政源泉,也為北伐中原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

217年,諸葛亮決計北伐,為此他特地給劉禪寫了一篇《前出師表》,對劉禪進行 諄諄教誨,然後劉禪下達討魏詔書,授權諸葛亮率兵北伐中原,以圖恢復漢室,這一次由於錯用馬謖,北伐功敗垂成。

後來諸葛亮又多次北伐,均未獲成功。

久之,諸葛亮積勞成疾,鬱悶成病,帶著巨大的遺憾死在北伐進軍途中,實踐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消息傳到成都,劉禪十分悲痛,以至於"肝心若裂"。

按諸葛亮之所囑、繼承諸葛亮輔政的,先後有蔣琬、費礻韋、董元等忠臣良相。

在這期間,劉禪也 稍有長進,學到一些理政能力,國家政治較清明、社會較安定。

至此,屬於蜀國比較平穩、 不斷發展的良好時期。

可惜在董元死後,蜀漢不斷走下坡路,朝中閹豎迷惑,劉禪日益昏暗,朝政腐朽,國是日非,終至於滅絕。

首先是黃皓與陳祗勾結起來,狼狽為奸,蠱惑劉禪,導致劉禪貪圖奢侈淫樂的劣根性日趨發展,愈演愈烈。

他常常在宦官宮人的慫恿下外出遊樂,又讓人在宮中廣置聲樂 ,以供自己隨時賞玩。

有一次,大臣劉琰的妻子胡氏朝見太后,因為長得漂亮,被劉禪挽留宮中一月有餘。

劉琰懷疑她與劉禪有染,便把她綁起來,用鞋打她的臉,然後休棄。

劉禪聽說後,竟把劉琰抓起來處以極刑。

譙周諫劉禪不可耽於享樂,沒有絲毫結果;劉永不滿黃皓的胡作非為,想向劉禪進言,雖然是親兄弟卻10年沒能夠見面;姜維曾密奏劉禪殺掉黃皓,被劉 禪指斥為多管閒事,只得懇求屯田偏遠,從此不敢回成都。

劉禪昏聵於庭,奸佞橫行於朝, 蜀漢政權來日無多。

蜀漢景耀六年(263年),魏國調遣大軍兵分三路,大舉進攻蜀國。

蜀軍防守已極鬆懈,雖然有名將姜維擋住鍾會,但鄧艾卻突出奇兵,越過劍閣天險,直抵戰略要地江油,江油太守不戰而降。

鄧艾便乘勝進軍綿竹、涪城,這裡的守將諸葛瞻父子先後戰死疆場,鄧艾於是長驅直入,頓兵蜀漢首府成都城下。

劉禪束手無策,匆匆率領群臣投降。

至此,歷時43年的蜀漢政權即告滅亡。

劉禪還按照鄧艾命令,下詔各路正在作拚死鬥爭的蜀漢將領就地投降。

劉禪被押解洛陽,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食邑萬戶,賜絹千匹,奴婢百人。

一天,司馬昭宴待劉禪等人,於席間大奏蜀樂,谷正等蜀漢舊臣皆泣不成聲,獨劉禪歡娛自樂,沒有絲毫感傷。

一曲終了,司馬昭問"你想念蜀國嗎?"劉禪不加思索說:"此間樂,不思蜀!"嗚呼如此劉禪,真是萬劫不復,自當千古貽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之蜀漢 備終不為人下 其謀未可測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221年----223年在位3年,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販草鞋、草蓆為生。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

真實的劉備,比阿斗更扶不起!

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個人的昏庸無能,阿斗指的指的是劉備之子劉禪,但根據真實歷史記載,劉備比其子阿斗更扶不起來。建安十二年(207),劉備在荊州求訪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

三國蜀國國主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

劉備兩大錯誤,導致蜀漢陷入困局!

劉備在奪取益州、漢中後,文有諸葛亮、法正、馬良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霍峻、張嶷等,擁軍近二十萬,並且橫跨荊益,形勢一片大好,非常有機會問鼎中原、一統天下。

夢三國劉備託孤引發的一樁公案!

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今四川奉節縣東)病危,臨終前曾託孤於諸葛亮。《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對於...

劉玄德和諸葛亮的悲情三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自稱「臥龍,才幹號稱第一,諸葛亮一生中指揮作戰無數卻少有敗績,他的謀略才智超越當時與其同時代的謀士。自三顧茅廬追隨劉備以後,諸葛亮先是在新野打敗曹仁、夏侯惇,拯救劉備於危亡,顯...

劉備有五虎將和臥龍鳳雛 為什麼統一不了天下

三國里人才濟濟,文的也有,武的也有。那裡是群雄割據的年代 ,各路大神舉旗占山為王,誰與爭鋒,看各路的人馬互有打殺,誰都想在這個大蛋糕里爭一塊。但拼到最後,三分天下已經越來越明朗,曹操分到了最大的...

他是漢末群雄中當之無愧的仁義英雄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一句諺語讓劉備在後世被黑了個透。可是劉備作為一個草根出身的平民百姓,開創蜀漢政權真是靠哭嗎?本文以史為憑,全盤解析一個真實的劉備。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三國|關羽隕,敗猇亭,蜀漢從此未出西川!

華夏皇帝漫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成都稱帝 白帝託孤 劉備艱難地奪取了益州,不過接下來他打了一場勝仗。由於漢中地勢險要,是巴蜀的咽喉要道。劉備占領了益州,就想進一步奪取漢中。不想曹操動作快,派夏侯淵、...

關羽之死真的是一出骯髒的權力狗血劇嗎?

美人白頭,英雄遲暮,古往今來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此。《三國演義》中最令人悲傷的故事莫過於關雲長敗走麥城,過五關斬六將時如天神下凡的英姿,卻落得敗走麥城時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境地,最後還竟然被一個不知名...

劉備為何不重用馬超?

馬超是三國時期難得的虎將,《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都說他勇武不在呂布之下。曾經打的曹操都丟盔棄甲,以致他說出「馬超不死,我死無葬身之地」。也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可謂一世豪傑,十分英雄,是當時難...

蜀漢風雲事件8——失荊州

荊州之重,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三國必爭戰略要地,荊州對於蜀漢集團的重要性,那更不必說,有它才有隆中對,沒有,從此蜀漢無力回天。換而言之,荊州也像燙手的山芋,換誰,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