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不帶趙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羽被殺,劉備舉蜀漢全國之力討伐東吳。
在這場事關生死的戰鬥中,劉備並沒有帶他的軍師諸葛亮,也沒有帶五虎將軍趙雲(關、張、黃已死,馬超鎮守蜀北),因而成為了劉備伐吳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劉備本來就不是用兵的能手,這點在他遇到諸葛亮之前的顛沛流離中就能看出來。
劉備伐吳,身邊連一個能抗事的將軍都沒有,豈能不敗?
由於蜀國是三國中唯一不置史的國家,所以劉備伐吳也成為三國最大的謎團之一。
據記載,趙雲是明確反對劉備伐吳的。
趙雲作為三國中少見的智勇雙全的將軍,勸阻劉備伐吳的意見也就受到了外界的關注。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在劉備提出伐吳後,趙雲便第一個出來勸阻劉備:
趙雲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
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
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
願陛下察之。
」
先主曰:「孫權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
雲曰:「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
願以天下為重。
」
先主答曰:「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遂不聽趙雲之諫,下令起兵伐吳(見第八十一回)。
趙雲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
既然孫權有意將關羽被殺推給曹操,那正好可以將計就計,先討伐曹魏。
曹操已死,曹丕公然篡漢自立,成為天下公敵,如果曹魏被我們消滅,東吳自然也就臣服了。
而與孫權的戰事一旦展開,戰事可能陷入膠著,這不是一個明智的決策。
而劉備顯然已經被關羽之死擊昏了頭腦,執意伐吳,趙雲也因為反對伐吳而被留為後援。
在這其中,我們沒有見到諸葛亮的影子。
諸葛亮是否曾阻止劉備伐吳?我們沒有找到明確的記載,在《三國志》《法正傳》中,諸葛亮在劉備戰敗逃回白帝城之後大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不東行,必不傾危矣。
」
為什麼諸葛亮會這樣說?
縱觀所有史學家對諸葛亮的評價,最關鍵的是兩個字:「謹慎」。
伐吳這等大事,諸葛亮自然不會贊同,但此時的諸葛亮顯然已經阻止不了劉備,因為他已經失去了劉備的信任。
劉備稱帝後,最信任的謀士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
而且關羽失荊州後,《隆中對》就失去了意義。
《隆中對》中劉備三分天下只是奪取天下的第一步,最終通過兩條道,一是西出秦川,二是東出荊州,兩路一起北伐,成就霸業,恢復漢室。
現在失去了荊州,就說明劉備要征服天下的可能性已經不不大了。
諸葛亮出山後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啥?《隆中對》是一廂情願?
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然後答應出山輔佐劉備打天下。那麼諸葛亮出山後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諸葛亮建議劉備派人去北方打探曹操是不是在訓練水軍。這樣...
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執意伐吳,只因諸葛亮沒明白他的真實意圖
劉備伐吳,在演義中被稱為是為兄弟復仇,不惜傾國之力,最後搭上了性命也要做的一種壯舉。其實,這是劉備謀劃近兩年的策略,只是結局很慘。為什麼這樣說,且看看劉備伐吳時都發生了哪些事情。219年,即建安...
劉備起傾國之兵伐吳,為何諸葛亮沉默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公元221年7月,因關羽、張飛先後遇害,憤怒的劉備欲起傾國之兵,準備為兩個兄弟報仇雪恨,並馬踏江東,一舉殲滅孫權,與曹魏劃江而治,待力量壯大後,與曹魏決戰天下!三國時期最後一場決定天下態勢的決戰...
孫權稱帝,諸葛亮怎麼不討伐孫權?
曹操篡權,控制了漢朝皇帝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討伐曹操。曹丕篡漢稱帝,劉備馬上也稱帝,繼續打漢室旗號還擊,劉備死後,諸葛亮連年率軍北伐曹魏,力圖恢復漢室。而孫權稱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
蜀漢發兵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大敗,諸葛亮為什麼不勸阻劉備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夷陵之戰,蜀漢由盛轉衰,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失衡。夷陵之戰,是劉備主動發起的東征,諸葛亮...
劉備讓趙雲督江州,為何不讓趙雲督荊州?
趙雲是三國蜀漢名將,和關羽、張飛等人一樣,同為劉備手下大將,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讓張飛鎮守閬中,讓趙雲督江州(現在的重慶),但為何不讓趙雲督荊州?趙雲督江州能勝任,為何不能督荊州?
三國 關羽之死難道是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
諸葛亮曾說法正能阻止劉備伐吳?其實這句話後半句才是他真實想法
看三國演義,似乎劉備帶著七十多萬人馬伐吳,在夷陵之戰中幾乎全軍覆沒。而劉備失敗的原因,就是沒有聽趙雲和諸葛亮的勸諫,以至於被火燒連營,還搭上了老將黃忠的性命。但是翻遍史料,也沒找到諸葛亮反對劉...
為何諸葛亮要死磕力量強大的曹魏,而不捏軟柿子孫吳?
是伐吳還是伐魏,關係到蜀漢政權的合法性。《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中趙雲勸阻劉備出兵的理由可謂一語中的。卻說先主欲起兵東征,趙雲諫曰: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諸葛亮選擇沉默,趙雲卻極力勸阻?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為關羽報仇的劉備,孫權的第一反應是選擇求和...
趙雲到底為什麼阻止劉備伐吳?絕非怕打敗仗!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因為憎恨東吳奪走荊州,殺死關羽,準備討伐東吳。而大將趙雲則堅決勸阻劉備。作為跟隨劉備數十年的元老,趙云為何一心和領導唱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