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發動的前因後果,劉備是有預謀的,夢三國陸遜力克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那個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江東可謂人傑地靈,藏龍臥虎。
中原板蕩,江南的少年英雄橫空出世,天下離亂,東南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前有孫策後有周郎,又要「坐斷東南」的孫權,更有後起之秀陸遜,三分天下,孫吳獨占東南半壁絕非幸致!
孫策勇猛過人,素有小霸王之稱,當時孫策在父親孫堅死後繼續在袁術的帳下效命,南征北討,獨當一面,令他的上司袁術曾經感嘆說「若有子如孫郎,死無恨」。
孫權與曹操對峙濡須口,孫權膽略過人,帶兵有方,令他的敵人曹操也不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深刻影響三國歷史進程的三次戰役,兩次盡然都是由孫吳唱主角,前有周郎敗曹公於赤壁,後有陸遜戰劉備於猇亭,前後兩次都是江東的少年英雄擊退了作戰經驗豐富的老江湖。
連三國歷史的一號強人曹操都不敢小覷江東的這些後輩人物,唯獨劉備君臣卻不以為然,甚至很不屑的稱孫權陸遜為「孺子」。
關羽因為未對東吳方面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果敗走麥城,丟掉了戰略要地荊州,他本人也落了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
劉備發動這場旨在奪回荊州的夷陵之戰,也是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然東征,說到底,劉備對他的敵人重視程度不夠,他更多的是憤怒,沒有做到知己知彼,他只是急於要奪回他的荊州。
劉備的事業發展如日中天之際,傳來了噩耗;荊州被奪,關羽被殺,這對劉備集團的打擊是毀滅性的,隨著荊州丟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庸房陵西城三郡也趁機叛蜀漢投曹魏了,這一系列突如其來的挫折,使的劉備的事業一落千丈,這也標誌著曹孫劉三家中,劉備集團已經處在最被動的地位了——剛剛發展有所起色的事業,遭受了重創。
隨著荊州的丟失,劉備的統一夢化為泡影,與此同時,三家實力對比,劉備的蜀漢政權完全淪為最弱小的一方,自此劉備集團只能坐困山城,永遠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諸葛亮姜維後來連出岐山,不僅一無所獲,無功而返,而且客觀上加速了蜀漢政權走向滅亡的步伐,所以在三國中蜀漢政權是最早被滅的一家。
劉備橫跨荊益的戰略目標逐步實現,已經邁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但是荊州被奪,一切計劃都要落空了。
這不僅讓蜀漢集團利益受到重大的損失,也動搖了劉備集團的權力基礎,為此劉備一定要奪回荊州,不奪回荊州讓他顏面何存,他這個皇帝還怎麼當,所以劉備一定要發動這場戰爭,任何人休想勸阻,而且劉備還認為,他稱帝後是多事之秋,奪回荊州刻不容緩。
正是因為這方面的考慮,劉備在他稱帝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御駕親征,去奪回荊州。
當時正值曹丕取代漢獻帝成為新的皇帝——那塊名存實亡的大漢招牌,隨著群雄被滅,已經不值幾個錢了,所以也被摘下來,換上大魏這塊新的招牌。
但是在蜀漢陣營中,這塊招牌仍然管用,這是他們政權合法性的來源。
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來講,劉備集團應該討伐曹魏,此時劉備集團內部伐魏的呼聲也確實很高。
而這個時候的曹丕,新店開張,他需要給人的感覺是新朝新氣象,所以他最盼望孫劉兩家開戰,最好你死我活,打的兩敗俱傷,以便他從中漁利,撈上一筆,為他的新朝廷壯聲勢。
對於曹丕成立的新朝廷,孫權方面沒有表態,他還在觀望,萬一打不過劉備還可以聯合曹魏。
而劉備自稱是漢室苗裔,又是曹操的死對頭,肯定是不承認曹魏,只認漢家的劉姓皇帝,除此都是賊。
於是劉備集團強烈譴責曹丕篡逆,一致聲討曹魏這個偽政權,並製造漢獻帝已經被曹丕害死了假新聞。
既然漢帝被害,漢朝天下理所當然由漢室苗裔劉備來延續,於是劉備在手下人的一再勸進下「勉為其難」的緊隨曹丕之後登上了帝位,國號當然還是大漢,而不是蜀,因為在蜀地,後世才稱劉備建立的這個政權為蜀漢。
漢賊不兩立,劉備自居為正統,指曹魏為篡逆,登上帝位之後,按理說應該是討伐曹丕,以懲罰曹丕的篡逆之罪。
但是劉備太清楚了,他新成立的這個蜀漢朝廷,本來就不是曹魏的對手,如今又遭受了新的挫敗,就更別提了,曹魏家大業大,曹操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了,太強了,哪裡能那麼容易消滅!他重新舉起大漢的旗幟不過是政治需要,無論從現實利益考量還是個人感情,他肯定是要找孫權算帳的。
趙雲不贊成劉備討伐東吳,他反對的理由應該是劉備所厭棄的;什麼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應該先討伐曹丕,曹丕被滅,孫權不戰自降。
說的劉備像真的能代表漢朝似的,實際中原的那個漢朝早就不存在了,跟劉備沒有任何關係,因此劉備怎麼可能聽這套陳腐的論調,曹操曹丕是不是國賊不是他關心的,大漢這個國太抽象了,他要的是實際的利益,荊州原本是他的,關羽是被孫權的人用陰謀詭計害死的。
趙雲讓他不去找孫權算帳反而去找曹丕,怎麼可能?不去打相對弱小的孫吳,奪回荊州,反而去橫挑強鄰,遠涉山水西取關中,攻打強大的曹魏就那麼容易?還一廂情願的幻想中原百姓會響應。
誰都知道,吃柿子應該是先撿軟的捏!所以趙雲的勸諫,劉備不但不聽,反而讓他對趙雲產生了更大的不信任,他此時最煩這套,因此這次東征也沒有讓趙雲隨行。
劉備此次東征可以說是在準備不足,將帥乏人的情況下,一意孤行的一次軍事冒險,隨劉備東征的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等在蜀漢陣營里根本就是排不上號的,可以看得出劉備這次東征沒有多少勝算的把握。
此時劉備集團重要的謀士只有諸葛亮了,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勸阻,大概劉備既然不聽趙雲的,大概也不會聽諸葛亮的,劉備對諸葛亮也不總是言聽計從的。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孫權手下任重要的官職,諸葛亮為了避嫌疑,不便多嘴,不過總的來說,多半是劉備不是完全信任諸葛亮,後來劉備兵敗後諸葛亮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可見劉備最信任的人是法正,但是法正在幫助劉備拿下漢中之後就病逝了。
劉備此時最信任的人應該是他的生死之交,據說跟他拜過把子的另外一個好兄弟張飛,張飛應該是蜀漢集團所剩不多的一名王牌將軍了。
張飛本來也是做好了隨劉備東征的準備了,劉備封張飛為車騎將軍,給了他很大的權利,但是在出兵之前被他的部下刺殺。
對於張飛的手下官兵來說,張飛實在不是個好長官,他經常拿士兵當靶子,動輒鞭打,被他鞭打致死的士兵也不在少數。
劉備就一再告誡他,要愛惜士卒,不要動輒鞭打,挨過你鞭子的人不宜長期在留在身邊。
但是張飛總也改不了他鞭打士卒的毛病,從來不把基層的官兵當人,在他眼裡士兵就是出氣筒和靶子。
張飛跟關羽一樣自負,他諒他的手下也沒有人膽敢反抗他的暴虐。
關羽讓受夠了他冷暴力的部屬傅士仁糜芳守南郡公安,而張飛也將他鞭打過的士兵照樣留在帳下,以供他隨時鞭打,真是好兄弟,他們的毛病都是一樣。
但是張飛不知道,這些士兵也是人,他們一直逆來順受,不是不敢反抗,而是沒有機會,一旦機會來了,他們不惜豁出去。
果然,張飛在臨行前,經常受他虐待的部屬范強和張達趁張飛酒後,一刀結果了張飛,割了他的腦袋投江東去了。
張飛被部下殺掉後,劉備此次東征又少了一名得力的助手,勝算又少了一分。
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劉備東征的決心,反而越加深了孫劉兩家的仇恨。
劉備集結了三萬人馬,後期還有沙摩柯等五奚蠻兵兩萬,總計五萬大軍。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由,討伐背信棄義的孫權,師出有名,浩浩蕩蕩殺入吳地。
孫權知道劉備是來玩命的,也不敢怠慢,一邊備戰,一邊向劉備求和。
接替呂蒙守南郡的正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他代表孫權方面給劉備寫信,勸說劉備不要來打孫權。
諸葛瑾的勸說劉備跟趙雲勸阻劉備的口氣倒是很相似。
他說陛下跟關羽親還是跟漢獻帝親,荊州重要還是整個天下重要?諸葛瑾的意思大概就是說,對於您來說,關羽再親也親不過漢獻帝,荊州再重要也沒有整個天下重要,也就是說曹丕是國賊,去打曹魏去,別打孫權,劉備當然不吃這一套了。
雖然在蜀漢的正式官文中還是奉漢獻帝為正統,指斥曹魏為篡逆,而且在宣傳中曹魏也是最可恨的敵人,蜀漢政權打得旗號也是囊除奸凶,興復漢室,喊得也是漢賊不兩立之類的愛國口號。
但這不過是蜀漢方面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實際劉備根本就不信這些,漢獻帝他最多也就見過一兩次,何來感情,所以個人感情他當然覺得是關羽親了。
諸葛瑾所謂的天下,就是曹魏統治的廣大中原地區,中原當然很重要,但是曹魏很強大,何況中原本來就是曹魏占著,並不是劉備的,中原再重要也是白搭。
連荊州這塊戰略要地都收不回來,中原就更別指望了。
但是荊州就不同了,本來就是他的地盤,卻被孫權的人使詭計搶去了,還殺了他的好兄弟關羽,因此他一定是要找孫權奪回他的地盤,非跟孫權算算總帳不可。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孫權形象
看來孫劉之間是不可避免的要刀兵相見了,孫權為了對付劉備,做的工作比劉備東征所做的準備工作要充分的多,首先他不僅默認了曹丕篡漢,而且乾脆向曹丕稱臣。
他的手下人都認為不妥,說我們怎麼說也是跟曹魏平起平坐的一方諸侯,決不能伏低做小!但是孫權能屈能伸,他說當年劉邦不也是向項羽稱臣嗎!孫權說的很明白,向曹魏稱臣不是真投降曹魏,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當然,向一個比自己強大的政權投降,肯定是要伏低做小的,可見孫權不想真的投降,他最後還是要跟劉備聯合的,只有兩弱對抗一強,三家才都能保持獨立性,所以孫劉之間這場夷陵之戰從一開始就留有餘地,孫權就是要打敗劉備,保住荊州,不會徹底將劉備消滅,這場仗肯定不會打的魚死網破,而是適可而止。
曹魏方面也很清楚,知道孫權不是個願意臣服的人,投降就是利用他們的力量阻擋劉備。
不過可以肯定是,曹丕是希望兩家趕快打起來,最好是兩家打的兩敗俱傷,讓他坐收漁利,所以他慨然的接受了孫權的投降,並封孫權為吳王,這個王爵當然不用曹丕花一分錢。
孫權也順便稱王,總之地盤還是那些,不過是表示投降稱臣。
曹魏跟孫權的這種關係當然是靠不住的,所以抵禦劉備曹魏是指望不上的,還是要靠孫權自己。
孫權方面因為準備充分,所以也不怕劉備,但是孫權任用了後起之秀的將領陸遜,一開始在軍中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很多人擔憂陸遜不是劉備的對手。
但是孫權知人善任,他知道陸遜的才能足可勝任,對付劉備沒有誰比陸遜更是合適了,陸遜年輕但很有才幹,且穩重有遠見,應變能力強。
同時陸遜又沒有遠名,看起來不過是一介書生,劉備這樣的老江湖不會把他放在眼裡,為此可以利用這點使用驕兵之計,在對付關羽的時候,陸遜其實已經用過驕兵之計了,在關羽那裡嘗到甜頭,不妨再用用,對付自大狂此計屢試不爽,在關羽身上用過的計策,仍然能在劉備這裡得售。
劉備率領7萬軍隊進攻東吳,為何沒有帶上智囊諸葛亮?
公元221年,劉備在稱帝之後,率領全國精銳6萬多人開始進攻東吳。關於這次戰爭大家都是熟悉的,劉備在夷陵被東吳名將陸遜擊敗,6萬多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很多人都為此感到可惜,因為此戰葬送了蜀漢政權的精...
蜀漢風雲事件8——失荊州
荊州之重,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三國必爭戰略要地,荊州對於蜀漢集團的重要性,那更不必說,有它才有隆中對,沒有,從此蜀漢無力回天。換而言之,荊州也像燙手的山芋,換誰,都不...
25歲時的一場邂逅,讓孫權對諸葛亮求而不得,整整45年!
相信很多人都難以想像,東吳皇帝孫權,竟是三國時代最為佩服諸葛亮的人,對這個別國大臣的公開仰慕,已經到了毫無半點身為君主之矜持的地步,沒有將諸葛亮這個同齡人收入麾下,也是孫權畢生的遺憾。諸葛亮面見孫權
三國時期孫權慫?奪荊州後和曹魏幹這事決定了劉備東征必敗
三國鼎立時期那位主公最慫,可能更多的人會選擇孫權,一個是和曹操、劉備比起來,孫權算是晚輩,在三國演義中有事沒事就和劉備一個愛好,那就是哭,在荊州之戰後,面對劉備大軍來襲,孫權開始卑微求和,而且三...
10年時間壯大自己,然後一統三國,這個計劃能否最終實現?
公元220年,曹丕取代了早就淪為政治傀儡的漢獻帝。曹丕自己稱帝,建立了曹魏政權。至此東漢王朝壽終正寢,劉備所建立的漢政權被稱為季漢或者蜀漢。在連續三年的時間裡,曹丕、劉備先後稱帝,孫權選擇了稱...
趙雲到底為什麼阻止劉備伐吳?絕非怕打敗仗!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因為憎恨東吳奪走荊州,殺死關羽,準備討伐東吳。而大將趙雲則堅決勸阻劉備。作為跟隨劉備數十年的元老,趙云為何一心和領導唱反調?
為何諸葛亮要死磕力量強大的曹魏,而不捏軟柿子孫吳?
是伐吳還是伐魏,關係到蜀漢政權的合法性。《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中趙雲勸阻劉備出兵的理由可謂一語中的。卻說先主欲起兵東征,趙雲諫曰:
劉備東征孫權時,為何諸葛亮死活不跟隨,13年前孔明就道明原因
劉備,不得不說其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雄主,雖然早期顛沛流離,但最終還是成就了大事,占有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名留於青史之中,劉備的成敗有一人占有很大因素,此人便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眾所...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劉備伐吳動用九萬士兵,軍師諸葛亮未勸阻,遭遇慘敗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殺...
蜀漢發兵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大敗,諸葛亮為什麼不勸阻劉備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夷陵之戰,蜀漢由盛轉衰,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失衡。夷陵之戰,是劉備主動發起的東征,諸葛亮...
大將關羽被殺以後,劉備為何要率領全國主力進攻東吳?
歡迎關注興替鏡公眾號xingtijing,更歡迎大家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以評論方式給我們留言,我們將篩選有代表性的問題詳盡解答成文章(404問題除外,你懂的),讓30萬愛好趨同的人感受到你的腦洞。...
劉備大軍東征報仇,為何不帶諸葛亮?正是推心置腹的信任!
夷陵之戰,劉備大軍伐吳,卻不帶諸葛亮隨軍的原因,除了確實需要諸葛亮留守後方、保障軍需外,更大原因是諸葛亮從出山效力劉備起,就一直主張聯合孫吳,共抗曹操,並且還是締結孫劉聯盟的直接操盤手。此時孫權...
張飛之死,使劉備集團在5年內,喪失了奪回荊州最後的機會
公元219年,是劉備事業的頂峰。就在這一年,劉備擊敗了強大的曹操,奪取了漢中地區的控制權。這年秋天,劉備正式稱漢中王,開始與曹操分庭抗禮。但是接下來一連串的事情,讓劉備又一次跌入低谷。荊州失守、...
彝陵之戰,諸葛亮為什麼眼睜睜地看著劉備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稱帝剛三個月,劉備急於替名將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勸解,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
劉備攻打孫權真的是替關羽報仇嗎 答案沒有這麼簡單
221年,劉備很生氣。生氣的原因是,結拜兄弟關羽被孫權害死了!30多年的兄弟情深,讓劉備倍感痛苦。於是他決定,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孫吳。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劉備卻是「衝冠一怒為兄弟...
短短4年之內,劉備如何敗光了家底,以至於諸葛亮如履薄冰
公元219年,在經過漢中之戰以後,劉備的事業達到了頂峰。就在這一年,劉備正式稱王,這也宣告著與曹操的分庭抗禮。但是劉備的事業並沒有持續多久,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劉備敗光了自己的家底。以至於其子劉...
劉備東征時,為何沒有帶上諸葛亮,以至於6萬人全軍覆沒
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之後,率領國內6萬多精銳進攻東吳。但是此時的劉備當真成了孤家寡人,身邊既沒有文臣也沒有武將,自己孤零零的東征。雖然軍隊不少,但是這隻軍隊沒有大腦。最終劉備被陸遜擊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