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治國能臣,戰略不足?司馬懿相比更加高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的智謀刻畫得淋漓盡致,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凸顯了諸葛武侯大智慧的形象。

特別是在上方谷一戰中,幾乎要燒死司馬懿,臨死還要嚇跑司馬懿,似乎看上去諸葛亮比司馬懿更加技高一籌。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和司馬懿相比,到底誰更厲害呢?

治國能臣 戰略不足

不得不說,諸葛亮在治理國家方面確實有一套。

政治方面,他能夠制定律法、安撫百姓、約束官員,對人開誠布公、胸懷坦誠。

蜀國上下對他既愛戴又害怕,還能讓百姓毫無怨言;經濟方面,諸葛亮能夠因地制宜,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最終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那麼,諸葛亮在戰略上的不足在哪裡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隆中對。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恢復漢室的具體方針,具體分兩步:第一步,占領荊州和益州;第二步,兵分兩路,進取中原。

正是這個戰略會導致蜀漢的最先滅亡。

三國時期,蜀漢最弱,荊州、益州相距太遠,分兵進取中原犯了兵家大忌。

而毛主席在與敵交戰的打法通常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毛主席在談論蜀漢滅亡的原因時曾說:「蜀漢滅亡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失守街亭 責任最大

諸葛亮在北伐期間,認為馬謖頗知兵法,便派馬謖駐守街亭。

誰知馬謖將營寨扎于山上,導致水源斷絕,毫無意料地丟了街亭。

最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一般人認為,失守街亭的責任肯定是馬謖。

毛主席卻認為責任在諸葛亮。

他說,諸葛亮應該率領大軍挺進,與馬謖互相配合,而不是分散兵力,由強變弱,導致馬謖兵敗。

諸葛亮的失敗之處還在於在街亭一戰中,他不能夠知人善任。

馬謖本來就是一個出謀劃策的謀臣,而不是臨戰殺敵的勇將。

他派馬謖孤軍深入,怎麼可能不失敗呢?

最後,諸葛亮把戰敗的罪責推到馬謖身上,更是讓親者痛,仇者快。

殊不知,如果馬謖不死,或許還能讓蜀漢多維持一段時間。

司馬高明 韜光養晦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一個被醜化了的角色。

在北伐期間,諸葛亮多次向司馬懿挑戰,甚至用女人的衣服來羞辱他,但司馬懿始終不為所動。

他能夠隱忍不發,毛主席認為在這點上確實比諸葛亮高明。

司馬懿在評價諸葛亮時,說他「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即志向遠大卻不懂得見機行事,智謀很多但缺少決斷,北伐期間還時不時被後主掣肘。

這樣的後果,就是諸葛亮遲早要退軍。

司馬懿的隱忍在曹爽當政期間發揮得更為突出。

司馬懿那時候稱病不出,一病就是幾十年,這並非常人所能夠做到的。

高平陵一舉抓住時機,誅滅曹爽,篡了曹魏的大權,從而天下權柄盡歸司馬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毛主席為何說諸葛亮不如司馬懿

毛主席讚賞諸葛亮的治國之才,但對其武略卻頗多非議。 隆中對是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向劉備提出的謀取天下、復興漢室的戰略建議。諸葛亮為劉備策劃的戰略目標是恢復漢室,統一天下。具體步驟分兩步走,第一步是...

領袖評價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誰更勝一籌

眾所周知諸葛亮足智多謀是劉備身邊的左膀右臂,《三國演義》寫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都凸顯出來諸葛亮的大智慧形象。上方谷一戰中,差點要燒死司馬懿等等,莫非諸葛亮真的比司馬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