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斗司馬,到底誰更會打仗?毛主席的點評給出了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部《三國演義》以小說的形式,宏觀立體的再現了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小說雖然是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為背景,但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七分歷史,三分藝術加工,這部小說的情感基調是挺劉貶曹,美化了劉備及其手下的一干文臣武將,貶低黑化了曹操和他的創業團隊。

小說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鬥智鬥勇,千百年來被編成評書、戲詞、影視等經久不衰,關於兩人誰更會打仗的爭論也一直喋喋不休。

諸葛的粉絲們多少還是受小說的影響,總愛拿小說里的內容說事,司馬的迷弟迷妹們容易本末倒置,拿之後司馬氏建立了晉朝來論證司馬懿更高明。

那麼客觀一點站在軍事的角度考慮,單單就調兵遣將來比較,究竟是誰更會打仗呢?下面咱們來看看軍事指揮能力頂尖的毛主席曾經對兩人的點評。

諸葛亮最被推崇的傑作之一是「隆中對」,而毛主席恰恰認為蜀漢最終失敗的原因就源自於隆中對的戰略失誤,他對這個戰略部署的評價是「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地理上荊州離益優勢州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劉備軍團失去兵力上的優勢,最終關羽失荊州就是這個戰略部署的陪葬品。

說完戰略部署再說調兵遣將,毛主席認為諸葛亮在兩次重要的人員安排上都嚴重失誤,首先是守荊州用關羽用錯了,關羽雖勇但為人高傲,守城之將用高傲輕敵之人確實是欠考慮。

要說讓關羽守荊州有劉備的責任,那麼讓馬謖守街亭則完全是諸葛亮部署的,這麼重要的戰略要地,完全有必要諸葛亮自己去守才靠譜,卻用了沒什麼帶兵經驗的馬謖,街亭怎能不失手?而且毛主席認為街亭既然已經失守,就沒必要非斬了馬謖,畢竟當時蜀漢人才出現緊缺,馬謖的能力也不算低的,假如馬謖不死說不定還會派上大用場,同時對諸葛亮北伐、關羽守荊州、劉備攻東吳,這個三分兵力的做法,毛主席說「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毛主席對司馬懿的評價是「司馬高明,韜光養晦」,這點由剛開始司馬懿拒絕曹操邀請他做官就能看出來,他不是不想出山,而是他在等最合適的時機,後來諸葛亮用女人的衣服羞辱司馬懿,司馬懿都堅守不出,是因為司馬懿看準了戰場形勢,任憑你諸葛亮怎麼動小心眼,我都按我的堅守不出的策略來,最終諸葛亮托不起了,司馬懿笑到了最後。

看了毛主席的分析,不知道您對諸葛斗司馬到底誰更會打仗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的答案沒有,歡迎留言討論!

小編大白,歡迎朋友們關注大白話,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領袖評價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誰更勝一籌

眾所周知諸葛亮足智多謀是劉備身邊的左膀右臂,《三國演義》寫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都凸顯出來諸葛亮的大智慧形象。上方谷一戰中,差點要燒死司馬懿等等,莫非諸葛亮真的比司馬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