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獻計,劉備沒有聽取,導致關羽陣亡,再無力征戰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品讀三國歷史,回顧三國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大才,論謀略,他未出隆中,便預料到了天下三分之勢;論智計,他隨劉備寄身荊州時,為劉琦獻上了脫身之計;論善辯,他孤身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劉抗曹;論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論兵法,他推演八陣圖,鹹得其要;論政績,他立法施度,吏不容奸。
這樣一個人才,也難怪劉備在得他相助之後,得意洋洋地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耳。
」因為劉備一直倚重諸葛亮,大部分人都對劉備此言深信不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劉備在諸葛亮剛出山之時,便拒絕了他的良策。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終於得見諸葛亮後,這位奇才為他勾勒了先三分天下,後一舉統一的美好藍圖。
實現這個理想的第一步便是:「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認為荊州之地,占據了地利人和,劉表又胸無大志,可以先占領此地。
在最開始的時候,劉備對此言是贊成的,他雖身在新野,卻一直厚樹恩德,收買民心,時時刻刻準備著,等劉表去世之後,取而代之,就像當初得徐州一樣。
然而他的算盤終究還是落了空,劉表去世之後,其幼子劉琮,在劉備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將荊州拱手讓給了曹操。
對於這個變故,諸葛亮的想法是當場解決,即火併劉琮,奪取襄陽,入主荊州。
如果劉備從此言,則可以獨據荊州之地,不但有了立身之本,還可以繼續實現隆中對的第二步,即以荊州為基礎,發兵益州,拿下蜀地。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此言並不現實,劉備兵少,怎麼可能拿得下荊州呢?這裡就要引用馬謖的一句話了,那就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此時劉備在荊州得民心,諸葛亮則有龐大的關係網,占據了這等優勢,獲得成功並非難事。
然而劉備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而是打算前往江陵。
因為跟隨他的百姓、士子眾多,根本無江保證行軍速度,所以在當陽長坂坡,他被曹軍追上,殺了個落花流水,百姓和輜重,全部丟失,謀士徐庶也因母親被俘,不得不投身曹營。
此戰,劉備損失慘重,甚至用「一敗回到解放前」來形容都不為過。
所幸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這才使得曹操被迫回江北,使得劉備有機會拿下了荊州四郡。
可是曹操雖然退走,經營的勢力卻還在,加上赤壁之戰,東吳出力良多,所以劉備再也無力獨占荊州。
最重要的是,他拿下的四郡中,用來屯兵的公安,根本不利於發展,還是要向東吳借南郡,他才得以發展壯大。
然而江東之人,並非全是傻子,在他出使江東,提及想要借南郡之事時,周瑜曾建議孫權扣留劉備,將劉備勢力扼殺在搖籃中,與曹操兩分天下。
只不過劉備比較幸運,孫權沒有聽取周瑜的建議,不但沒有扣留他,還將南郡借給了他。
他這才得以壯大自己的勢力,並取得了益州。
然而與時同時,借地之事也為之後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敗於猇亭,蜀漢走向衰亡,埋下了隱患。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備在拒絕諸葛亮的建議,棄襄陽而走江陵時,隆中對便不可能實現了,畢竟不能拿下整個荊州,他便無力像設想中那樣,「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自己「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一舉拿下天下。
甚至若非周瑜早逝,他或許早已被迫退出了天下之爭。
劉備雖然倚重諸葛亮,但是並不是對其言聽計從,這原本是一個上位者的智慧,但是劉備此舉,卻是「大愚若智」,如果他當初聽取了諸葛亮的建議,或許歷史又會是另外一番模樣吧?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隆中對這一宏偉的計劃,還未開始,便已化為泡影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魯肅:我不是白面書生,老子是腹黑土豪!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揭秘:還原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孫權不攻打荊州的幾個原因:1.荊州的勢力分布,2.「借荊州」過程,3.南郡太守的戰略重要性,4.從東吳三次取荊州分析兩勢力在荊州的實力,5.態度決定命運。孫權不攻打荊州的幾個原因:赤壁之戰後,孫...
諸葛亮作《隆中對》時,漏算一個人,此人若不早逝,天下不會三分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全才。論智計,他曾於荊州助公子劉琦脫身;論善辯,他曾孤身出使江東,力勸孫權聯劉抗曹;論用兵,他名成八陣圖,且曾大敗司馬懿;論理政,他主政時,蜀漢吏不...
借荊州不還,當真是劉備、諸葛亮戰略決策上的一大失誤嗎?
相信劉備借荊州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為此還衍生出了一歇後語,叫做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意思就是說劉備耍無賴,借東西不還。不過事實也並非如此。
魯肅為何多次幫助蜀漢,是愚鈍還是深謀遠慮?
說起魯肅,可能有些人不是太了解他,主要是他在整個英雄與謀士眾多的三國中,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但實際上魯肅在三國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三國的鼎足之勢,有一半的功勞與他有關。我們看到魯肅常常奔跑...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歷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周瑜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嘵。但人們所知嘵的這個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判若兩人。《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也即廣為人知的周瑜是一個風流倜儻、有些才幹,但心胸狹窄,總想算計諸葛亮卻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孫權明知殺關羽必結仇劉備,為何還殺?原來兇手另有其人!
荊州,原來是荊州牧劉表的地盤。此地物質富足、兵員充足,加上地理位置優越,水陸要樞。後來劉表去世之後,按說應該留給長子劉琦,但是劉表因懼於其老婆蔡夫人的勢力,所以就立了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曹操來...
此人比諸葛亮更先提出天下三分,來看看他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魯肅在歷史裡可不像三國演義里 一個忠厚的,好愚弄的人。他之所以向著劉備,是因為魯肅和周瑜不同。如果周瑜是鷹派,對劉備的態度主戰,強硬。那麼魯肅就是鴿派,主和,真實。歷史上著名的南郡之爭,真是的歷...
六位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奇才,卻都英年早逝,你最為誰惋惜?
(加盟作者龍七公子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流傳於世,用以形容蜀相諸葛亮壯志難酬的缺憾之情。.事實上,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已是五十有四。相比於三國時期四...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若無此人促成和維護「孫劉聯盟」,曹操早已一統天下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此人,給我們留下了忠厚老實,甚至有點膽小怕事的印象,尤其是在諸葛亮和周瑜兩位聰明人面前,他又顯得有點傻裡傻氣的,這對他未免有些不公平。那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
他的獻計,劉備沒有聽取,導致關羽陣亡,隆中對無法實現!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之後,這位奇才為他勾勒了先三分天下,後一舉統一的美好藍圖、實現這個理想的第一步便是: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
諸葛亮出山第一計,劉備沒有採納,導致隆中對破產,無力一統天下
品讀三國歷史,回顧三國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大才,論謀略,他未出隆中,便預料到了天下三分之勢;論智計,他隨劉備寄身荊州時,為劉琦獻上了脫身之計;論善辯,他孤身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