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夢三國(三十四)魯肅為何為劉備借荊州作保?只因戰略策劃需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之戰後,孫劉兩方因荊州問題逐漸產生摩擦,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矛盾有著擴大化的趨勢。

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他立足的根本。

取荊益二州以圖天下,也是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核心所在。

從孫權的觀點來看,他之所以同意在赤壁抗曹就是為了荊州的大片土地。

曹操敗退回北方後,荊州留守的兵力不多,正是孫權收割成果的時候。

在此雙方互不相讓的情況下,周瑜兩次派魯肅過江索要荊州。

一次諸葛亮以劉琦的名義化解,第二次卻有提出了劉備借荊州的方案。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這明顯是包藏禍心的做法,魯肅居然答應作保了。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諺語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它非常充分的說明了這件事情上劉備和諸葛亮的真實意圖。

以借之名占據荊州,再攻取益州,等勢力做大後東吳一方也拿劉備沒有辦法了。

這種行徑雖然無賴,但關係到劉備的核心利益和全國大局,所以臉皮什麼的該扔就扔了吧。

實際上占據荊州耍無賴的法子諸葛亮之前就玩過,而且不止一次了。

荊州刺史的印信先在劉表手上,劉表死後被劉琮掌控,後來被獻給曹操。

雖然劉備表奏劉琦為荊州刺史,可被曹操掌控的漢獻帝一直沒有回覆,嚴格來說荊州實際上該是曹操的地盤。

諸葛亮直接以漢賊的名義否定了曹操,以劉琦繼任荊州刺史,其實本身就是不和東漢朝廷法理的。

當然孫權以赤壁之戰出兵多的理由索要荊州,實際上也是流氓行徑,他對諸葛亮的理由也只能默認。

荊州名義上是曹操的地盤,而曹操敗退後無力管轄,劉備和孫權實際上是兩個流氓搶地盤而已,並沒有誰對誰不對的說法。

當然要在政治上耍流氓,肯定要先把自己粉飾一番,只有掌控大義才能減少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阻力。

相對於赤壁之戰這種拿不上檯面的理由,劉琦是劉表兒子這理由更站得住腳。

劉琦在赤壁之戰後只活了不到一年就死了,這讓諸葛亮耍流氓的策略有些失效,於是他又提出了借荊州的方案。

這個方案還是立足於劉備和劉表的族兄弟關係,但這層關係已經比紙還薄弱了,耍賴的行徑已經毫不掩飾了。

可是魯肅並沒有太多的反對意見,反而在諸葛亮的建議下為劉備作保,在借荊州的協議上籤了字。

演義原文中周瑜的原話是"子敬乃誠實人也",於是很多三國粉都以為魯肅是因為太老實,所以中了諸葛亮的計,才為劉備借荊州作保。

如果大家細細思考這前後的關係,這事情跟老實與否有關嗎?

劉備和諸葛亮在耍賴,這是三歲小孩子都能看明白的好吧,魯肅智商這麼低?如果魯肅連這點小花樣都看不明白,那不是老實而是愚蠢了。

我們從演義中魯肅從出場到赤壁之戰前後的表現看,他顯然不會是一個愚蠢的人。

從風度上講魯肅是謙謙君子誠實可靠,從能力上看有著接近超一流謀士的能力,比張昭等吹出來的樣子貨強出何止八條街。

就憑魯肅見孫權時提出的"江東對"就足以證明其能力絕對在荀攸、程昱等一流謀士之上。

諸葛亮先以劉琦名義拒絕,再以借荊州的方案推脫,這麼明顯的耍賴行為他會看不出來?

既然魯肅看明白了諸葛亮的伎倆,為什麼還會答應給劉備作保呢?其根本原因還是要從"江東對"這個他為孫權策謀劃的戰略構想說起,這是東吳版本的"隆中對"。

魯肅是周瑜小時候的鄰居,富二代土豪出身。

周瑜貧困時,他時常拿錢接濟周瑜。

(那時候孫策也是周瑜鄰居,這三人居然住在一條街上。

)周瑜當上東吳大都督後就把魯肅推薦給了孫權,於是魯肅向孫權提出了"江東對"的戰略構想。

由於當時劉備還在劉表麾下避難,所以這個戰略構想是陣對劉表和曹操提出的,並不包含劉備的部分。

當是孫權還以東漢大臣自居,問魯肅如何才能匡扶漢室。

魯肅開口就否定了孫權匡扶漢室的想法,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一時半會也干不掉,東吳需要裂土封疆自成體系,然後以圖天下。

魯肅提出的辦法是趁著曹操還沒有完全將北方打造成鐵板一塊,趕緊先破黃祖再滅劉表,搶先控制長江資源,完成割據一方的目標。

然後在借用長江之險地的優勢與曹操對峙,一旦北方有變,就能迅速北上奪取天下。

這個戰略構想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由於江東地勢比荊益二州更好,所以實現難度更低。

從這個戰略構想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肅其戰略大局觀不在任何超一流謀士之下,只是其應急處理事務的水平與超級謀士有差距,所以不能認為是超一流的謀士。

可是孫權還來不及滅掉劉表控制長江,曹操已經搶先南下了。

而在赤壁之戰後全國的戰略形勢發生的根本性轉變,完全照搬"江東對"的內容已經不合時宜了。

可是"江東對"的戰略要點卻沒有變化,控制長江仍舊是東吳極為重要的戰略目標。

與孫權和周瑜不同,魯肅認為與劉備開戰強行控制長江是不現實的,而是應該孫劉聯盟共同控制長江與曹操對峙。

魯肅的觀點包括孫權和周瑜在內的絕大多數東吳文武都不同意的。

史書上記載赤壁之戰後對於劉備問題的會議上,東吳方面除了魯肅,其它重臣都通過了驅逐劉備奪取荊州的決議。

可是由於當時劉備迅速的占領了荊州,只有江陵城在周瑜控制之下且三面被劉備軍包圍,所以貿然開戰反而會吃大虧,所以強行驅逐劉備奪取荊州的決議沒法執行。

再加上合肥方面曹軍將領張遼的不斷施壓,對劉備軍無法速戰速決的情況下,東吳有些投鼠忌器。

於是在魯肅的調解之下周瑜讓出了江陵,並在南郡公安促成了孫劉聯姻。

歷史上的劉備借荊州死在孫劉聯姻後發生的,劉備與孫夫人成婚也不是發生在南徐(今鎮江),而是發生在南郡公安。

從政治上看,當時周瑜把將領交給劉備,實際上有一點東吳嫁妝的的意思。

而這前後出力最大,也是最希望孫劉聯盟鞏固的便是魯肅。

按照魯肅修改後的"江東對",實際上是將原本單獨對峙曹操的戰略目標,改變成了孫劉聯軍對峙曹操。

而且魯也肅意圖利用諸葛亮"隆中對"的策劃在漢中和宛洛兩面牽制曹軍,以減少合肥方向上曹軍的壓力,為東吳創造出猥瑣發育的空間。

比較可惜的是這個戰略在魯肅去世後被呂蒙破壞殆盡,還沒等到曹操死亡北方大亂,東吳已經喪失了北伐的力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互相之間的恩怨,夢三國的矛盾

由於在第二步戰略上諸葛與劉備兄弟矛盾不可調和,所以諸葛亮要捨棄戰略要地荊州,並搭上一個關羽。可謂是一舉兩得:不僅破掉了劉備兄弟,還成全了自家兄弟。

淺論三國,東吳豈是偏安一隅

三國時代,大浪淘沙,數不盡的風流人物,齊聚一堂,演繹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時代,令無數看客佇足觀看。在大多數人眼裡,東吳只是跳樑小丑,搖擺在魏蜀之間。孫權則是守成之主,繼承父兄遺業之人而已。今天小編就...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