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後,孫權果真是在「劃江自守」嗎?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孫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之後,孫權並沒有停止自己前進的步伐,他雄心勃勃地全力投入王霸事業的爭鬥中。

第一,爭奪荊州,控制長江。

「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這是魯肅初見孫權,在君臣合榻對飲時,向孫權提出的戰略方針。

這條方針對於孫權,就像「隆中對」對於劉備一樣重要,所以史家又稱之為「吳中對」。

它是孫權一直在努力以求的戰略目標。

「吳中對」的核心問題是全據長江。

全據長江的第一個目標是「剿除黃祖」,這一目標早在赤壁大戰以前就完成了。

公元208年,孫權派大將甘寧攻滅黃祖,奪得了江夏(治今湖北鄂州)。

全據長江的第二個目標是「進伐劉表」。

劉表早在曹操南下途中死去,其子劉琮統轄的荊州也在赤壁大戰之後分而為三:荊州北部的襄襄陽等地在曹操手中;南郡(治今湖北荊州市西北)、江夏為孫權所占;劉備得到江南四郡。

因為南郡治所江陵為周瑜占據,劉備既不能越過江陵向北拓展勢力,又不能打通江路向西進取益州,於是向孫權借荊州。

為了現固孫劉聯盟,也為了多給曹操樹立敵人,孫權聽從魯肅的意見,把江陵借給了劉備。

因此赤壁戰後荊州的大部分不在孫權手中。

全據長江的第三個目標是「竟長江所極」,也就是謀取長江的上游地區益州。

還在孫、劉兩家和好的時候,孫權就提出共同謀取西蜀的建議,但是遭到了劉備的拒絕。

周瑜親自率兵前往,又被劉備重兵阻擋。

益州後來被劉備奪取。

這樣,魯肅當年在「吳中對」中提出的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就集中在爭奪荊州的問題上。

儘管歷代都有人批評孫權在爭奪荊州問題上,目光短淺沒有遠見,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不顧孫劉聯盟的破裂等等,這些批評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站在孫權集團的立場上看,他實在也有不可不爭奪、不能不爭奪的理由。

他為了鞏固孫劉聯盟盡了自己的努力。

借給劉備荊州,又「進妹固好」,可是劉備並「非久屈為人用者」,他「結好孫權」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自已的勢力,以圖謀天下。

作為盟國,他背著孫權獨自奪取西川,得了益州還是不肯歸還荊州。

荊州位居江東上流,扼江東之門戶,如果等到劉備勢力壯大,順流東下,就要危及東吳的安全。

因此孫權為保住江東,也有必要索回荊州。

就是力主鞏固孫劉聯盟的魯肅,也為荊州的歸還問題同劉備進行過多次外交的、軍事的鬥爭。

魯肅病亡以後,新任大都督呂蒙則力主用武力奪取荊州。

他的方針得到了孫權的贊同,於是在關羽率領主力北上攻打曹操所屬樊城的時候,呂蒙採取「白衣渡江」的策略,襲殺了關羽,一舉奪回了荊州。

第二,繼續討伐山越,消除國內隱患。

三國鼎足之勢形成以後,山越的豪帥又多次受別國的指使,興兵作亂。

如鄱陽豪帥尤突、丹陽豪帥費棧,都是接受曹操的印綬之後,作為內應起兵暴亂的。

陸遜曾指出山越問題對東吳政權能否鞏固和發展的大問題。

換而言之,孫權要想立足江東,與曹魏、蜀漢爭雄,必須解決山越這一國內隱患。

孫權解決山越問題主要採用鎮壓和安撫兩手。

公元217年,丹陽豪帥費棧「煽動山越」,為曹操作內應。

孫權派遣陸遜討伐,陸遜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潛山谷間,鼓譟而前,應時破散」。

這次討伐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接著又乘勝平定了丹陽、會稽、新都(今浙江淳安)三郡的山越。

陸遜以「強者為兵,羸者補戶」的辦法,得到精卒數萬人。

公元234年,孫權又派諸葛恪為撫越將軍去解決丹陽的山越越。

雖然前次陸遜率兵討伐已得數萬人,但在山地的深遠之處,還有莫能盡擒的山越武裝,為了徹底解決這一江東的腹心之患,諸葛恪採用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新策略,很快讓山越居民投降。

這時江東內部的山越問問題大體得得到了解決,山越強者為兵,弱者補戶,不但加強了東吳軍事力量,又增加了江東政權管轄的民戶,從而使東吳的的國力得到了增強。

第三,開發江南,拓地嶺南、夷州。

孫權在「攘外安內」的同時,又致力於開發江南的經濟建設。

他鼓勵人民開荒屯田東吳的電田分兵電和民電。

從事兵電的土兵,既要打仗也要種田,參加民屯的屯田客只要種地交租,政府免除其兵役。

在孫權統轄的大部分地區都推行了屯田。

僅毗陵(今江蘇常州)一地,參加電田的男女就有數萬口之多。

屯田給東吳政權的穩固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一方面保證了軍糧供應,增加了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大批避難而來的流民有了土地,從而保證了國內的穩定。

更重要的是屯田擴大了耕地面積,發展了東南地區的農業生產。

農業的發展又帶來了交通的開發和商業的交流,促使東吳因此出現了繁華的空前盛況。

東吳憑藉國力與強大的曹魏抗衡,是三國中延祚最長的國家,這不能不說是得益於孫權開發江南的經濟政策。

後世有些人對孫權沒有興師北伐多有異議,認為他「劃江自守,偏守一隅」,然而,事實上,孫權並非如同有人所想像的那樣,是一個只知守業而沒有進取精神的人,他即位後採取一系列措施,為實現「恢宏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析三國東吳孫權心腹魯肅的才能如何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說魯肅是非常具備戰略眼光的,魯肅幼年喪父,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魯肅出身士族家庭,家裡比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並且仗義疏財,在鄉中具有非常不錯的名...

三國趣聞:東吳霸王孫權為何偷窺呂蒙陸遜

三國時期,呂蒙是孫權一手培養起來的高級將領,也是東吳的一流統帥,孫權與呂蒙常以兄弟相稱。在關羽進攻樊城的時候,呂蒙一手策劃並親自實施了「白衣渡江」行動,幫助孫權占領了荊州,扭轉了東吳在三足鼎立...

碧眼紫髯觀孫權(上)

孫權,字仲謀,繼承父兄之業,成為吳主。他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從外貌上看,極像胡人。有專家認為漢時國門已開,漢胡交融,孫氏一門乃江東豪族,家蓄鬍姬,並不意外,因此推斷:孫權極可能帶有外族血...

魯大師的東吳版「隆中對」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後,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劉備集團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一步步實行,直到公元220年,關羽兵敗荊州被殺,最後一步被扼殺,劉備集團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只能據益州自立。...

三國群雄(三)——孫權

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傳位給了他的弟弟孫權,孫權繼位吳侯、領會稽太守。孫策突然的死和自己突然就變成一方諸侯,孫權自己也挺懵逼的,本來就只是想好好過著二少爺的生活,享受人生,孫策也知道孫權資...

為什麼東吳最不可能統一三國?

在魏蜀吳三國中,坐擁江南的東吳在地緣形勢遠不如看上去美好,所謂長江之險並不如想像中牢靠。三國史最特別的,不是魏蜀爭霸,而是東吳圍繞自身國防的部署。此前的秦漢都是建都於腹地,以分化瓦解之術控馭邊...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