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敗光家底,諸葛亮收拾殘局,讓蜀漢多活了4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核心提示:劉備病逝於白帝城,此後諸葛亮掌政,他深知聯吳抗曹的重要性,遂派使臣去東吳,恢復吳蜀聯盟。
當時孫權與魏尚未斷絕關係,所以拒絕接見。
一
夷陵之戰(今湖北宜都市),又稱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吳蜀兩國唯一的一次戰爭,這場戰爭幾乎破壞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提出的「聯吳抗曹」戰略。
戰爭以吳勝蜀敗而告終。
戰後幸賴諸葛亮派使臣去東吳恢復聯盟,才使三國鼎立局面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二
221年四月,劉備聽說漢獻帝已死( 實際未死),遂也即位稱帝,以正統自居,史稱蜀漢。
但劉備對失去荊州,並不甘心,對關羽被殺耿耿於懷,因此,他稱帝不到1個月,就要東征東吳,為關羽報仇。
當時蜀國的文臣武將紛紛諫言,不讓他出兵,劉備一概不聽。
三
221年七月,劉備親率70萬大軍東征孫權(實際兵力約4萬),孫權任陸遜為大都督,陸遜在夷陵與蜀軍相持有半年之久,已摸清蜀軍底細,陸遜以火攻取勝,破蜀軍40餘營,斬蜀將張南、胡王沙摩柯等,蜀軍土崩瓦解,死者數萬。
劉備趁夜逃回白帝城。
清代學者王夫之說: 「國之精銳,盡於夷陵。
」
四
對劉備來講,夷陵之戰是在錯誤的時間, 錯誤的地點, 發動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劉備首先處理的應該是內政,但他一意孤行,不聽諫阻, 甚至囚禁反對者。
趙雲站出來諫阻, 就不讓趙雲隨征。
張飛肯定是同意東征的,但在出征前張飛被殺,軍中又失去一員猛將。
五
其次,劉備東征完全違背了《孫子兵法》 的興兵原則。
孫子在《火攻篇》 中說, 「主不可以怒興師,將不可以慍( 惱恨) 而致戰」。
劉備盛怒,又不合於利,其敗則屬必然。
六
最後,從戰術上講,劉備既然決定東征,就該利用身處上流的優勢,率4萬大軍水陸並進,向前猛攻,打東吳一個措手不及。
從陸遜寫給孫權的上疏可知,陸遜最怕的就是蜀軍水陸並進。
就連幾乎沒有戰爭經驗的曹丕也對群臣說:「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
七
223年四月,劉備病逝於白帝城,此後諸葛亮掌政,他深知聯吳抗曹的重要性,遂派鄧芝去東吳,欲恢復吳蜀聯盟。
當時孫權與魏尚未斷絕關係,所以拒絕接見鄧芝。
鄧芝上表請求見孫權說:臣今來,是為吳,不為蜀。
鄧芝把吳、蜀聯盟之利,與吳歸服魏國之弊說得一清二楚,孫權聽後,沉默很久說:「君言是也」,於是與曹魏斷絕關係。
八
鄧芝出使任務勝利完成。
自此吳、蜀兩國始終保持聯盟友好關係,遇有一國與魏發生戰爭,另一國則呼應支援。
這種局面為蜀國開發西南、吳國開發江南創造了有利時機,並使三國鼎立維持 40多年。
天鷹在世談歷史: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前言:上一篇筆者談了趙雲,實際上三國這個動盪的年代一直是官方和民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老羅的《三國演義》更是成為無數人的佳談美話。其實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有個話題始終引發著眾多的爭議,那便是劉備為什麼...
夷陵之戰並非為關羽報仇,但這一戰劉備卻非打不可
大家好,今天開始將用6期的版面對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進行分析。公元221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親率五萬兵馬對吳國發動戰爭,史稱「夷陵之戰」。這場戰爭在實際上鞏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劉備為何傾國伐吳?背後戰略眼光非諸葛亮所能逆睹也!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加上了一副重擔
劉備畢竟是在數十年中多次「白手起家」的天下梟雄,抗打擊的韌性也是一等一的。即使遭遇夷陵之敗這種慘事兒,他依然沒有被打垮。就在慘敗之後不久,劉備退守白帝城,把潰敗的殘兵逐漸收集聚合起來,安營紮寨,...
陸遜被困八陣圖之中,諸葛亮岳父為何慷慨相救?原來另有所圖
在關羽被孫權殘忍殺害之後,劉備自然怒不可遏,率領蜀漢的幾十萬大軍發動了赫赫有名的夷陵之戰,但是卻被陸遜火燒連營數百里,傷亡慘重。在劉備狼狽逃回白帝城的時候,諸葛亮自然負責蜀軍的斷後,於是諸葛亮...
天眼論史:帶你了解千古傳誦的智慧化身,蜀漢丞相諸葛亮(6)
託孤重任 殫精竭慮劉備占領益州後,孫權就派諸葛瑾去見劉備,要求歸還劉備借去的荊州,劉備藉口說還準備攻取涼州,當然不願歸還。孫權對劉備不歸還荊州不滿,就派官吏去接管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被劉備的守...
劉備為何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僅為關羽復仇?夷陵戰敗的鍋誰來背?
公元221年的四月份,劉備在成都稱帝,六月份,就開始調兵遣將,七月份,劉備親自率領數萬蜀軍討伐東吳,雙方在荊州地區展開激戰。結果蜀軍大敗,劉備自己也憂鬱而死。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曹魏不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被罵的狗血噴頭!那篇文章叫:若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是封王還是殺掉?主要是我在裡面提出先滅東吳的看法,於是吐槽聲一片,比如:小編你懂個屁!腐儒紙上談兵!還談什麼先滅東吳。智障...
劉備伐吳動用九萬士兵,軍師諸葛亮未勸阻,遭遇慘敗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殺...
劉備討伐東吳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小貓膩,又折損了多少人才?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孫權識人確實一流!他看重的四位蜀漢人才日後都成了蜀漢股肱之臣
孫策在臨死之前曾對弟弟孫權說過這樣一句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直白一點說就是哥哥我打仗比你牛逼,弟弟你識人用人比我牛逼。...
這場戰役之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徹底形成
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主政時期,他唯才是舉,秉承「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這一用人原則,使當時的漢末時期的軍事實力得到了較大規模的發展。三國時期,大家為了爭奪地盤,打了大大...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劉備兵敗夷陵,除了三個原因之外,還有個關鍵之處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劉備夷陵之戰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劉備的大戰略值得商榷。劉備得知荊州被奪,關羽被殺的消息後,他一意孤行要與東吳決戰,劉備這一決定是有原因的,為關羽報仇是一方...
東吳被動應戰誘敵深入,以逸待勞扭轉戰局大敗劉備!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不帶軍師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夷陵之戰,從公元221年的7月持續到222年8月,主動進攻的蜀漢大軍由國主劉備親率,東吳被動應戰,在陸遜的指揮下,誘敵深入,以逸待勞,最後扭轉戰局,大...
彝陵之戰,諸葛亮為什麼眼睜睜地看著劉備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稱帝剛三個月,劉備急於替名將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勸解,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
劉備東征孫權時,為何諸葛亮死活不跟隨,13年前孔明就道明原因
劉備,不得不說其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雄主,雖然早期顛沛流離,但最終還是成就了大事,占有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名留於青史之中,劉備的成敗有一人占有很大因素,此人便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眾所...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夷陵烽火,漢昭烈大帝的遺恨
東漢後期,奸臣宦官釀禍,導致全國大亂,國家四分五裂,各路諸侯獨霸一方,有皇室血統的劉備痛心不已,以復興漢室為己任。公元207年左右,他遇到了奇才諸葛亮,諸葛亮建議他以政治勢力相對薄弱的荊州和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