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役之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徹底形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主政時期,他唯才是舉,秉承「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這一用人原則,使當時的漢末時期的軍事實力得到了較大規模的發展。
三國時期,大家為了爭奪地盤,打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戰役,其中有一場戰役,是劉備為了泄憤,攻打東吳的戰役。
這場戰役之後,軍事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三國時代的各國聯盟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利益相同就團結,利益不同就分裂。
沒有永久的同盟,只有永久的利益。
這個法則在當今國際形勢上,仍然是非常通用的。
夷陵之戰的發動者是剛建立蜀漢不久的劉備,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為他的大兄弟關羽報仇。
關羽最初出場的時候,是一位義薄雲天的豪傑,英勇善戰的英雄,夥同張飛,跟著劉備走南闖北,立下汗馬功勞,成為劉備的得力幹將。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羽變了。
他由一個普通的馬弓手已經成長為勇冠三軍、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將之首。
於是,他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就迅速地膨脹,變得剛愎自用,高傲的不可一世。
當時蜀漢取得了荊州的控制權,諸葛亮交給關羽來守衛,並再三叮囑關羽,一定要做好外交,與東吳和睦相處,只有吳蜀聯盟,才能抵抗北邊的曹魏。
這一戰略可謂是諸葛亮的立國之本,按照這個策略執行下去,蜀國可以暫保平安無虞。
關羽守衛荊州的時候也答應了,但是答應歸答應,卻沒照做。
關羽有了一點微末的功勞,他的個人英雄主義萌生了,在守衛荊州的時候,關羽違背了諸葛亮制定的「北拒曹操,南和孫權」的軍事戰略路線,獨斷專行,把東吳的友好使者拒之門外,不僅如此,他還罵人,看不起人,
更有甚者,關羽極其蔑視東吳的將領陸遜,還自以為是的認為孫權是一個沒有遠見的人,居然任用陸遜這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為將,簡直就是棒槌。
就這樣,東吳與蜀漢的聯合戰線就這樣被關羽給斬斷了。
終於,由於他的剛愎自用,導致他上了陸遜的當,丟失了荊州,最後敗走麥城。
這一仗不光損兵折將,還丟失了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荊州。
其實,這一仗本來是沒有必要的,若不是關羽驕傲自大,也不會出現得罪東吳,失掉荊州的事情。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這話一點都沒錯。
關羽的性格,正是造成他個人悲劇命運的直接原因,也給劉備的蜀漢事業帶來了莫大的損失。
關羽死了以後,剛剛登基的劉備氣不過,為了給關羽報仇,奪回被東吳占領的荊州,他不顧勸阻,毅然發動了攻打東吳戰爭。
清代人吳梅村在《圓圓曲》里寫到,衝冠一怒為紅顏。
想必劉備得知關羽被殺的消息,也應當是衝冠一怒為兄弟。
東吳知道劉備要來干架了,做好了一番部署,派使者向劉備賠禮道歉,要求罷兵言和,就是不跟劉備的軍隊正面接觸,不正面交戰。
劉備是抱著打一仗的心情來的,仗還沒打,怎麼可能這就罷兵言和,難不成你孫權是怕了,那正好,我就打得你更怕。
孫權那頭見劉備硬的不得了,就委派陸遜擔任東吳大都督。
陸遜上任後,認真分析了當前形勢,分析了雙方兵力和士氣。
他認為,劉備現在正被仇恨的左右,士氣正盛,與他正面交戰,只有吃虧的份兒,於是,陸遜採取的是拖字訣,反正你劉備是從四川過來的,你到我家門口來叫囂,看誰耗得過誰。
於是乎,就一路退避,終於退守到夷陵這個地方。
就這樣,無論劉備的士兵怎麼挑戰,怎麼謾罵,罵的多難聽,陸遜都不接招。
罵吧,罵累了自然就不罵了,罵完了你解氣了,我還是我,荊州還在我手裡,關羽還是死了,我又不少一塊肉。
劉備見東吳只是一味防禦,加上天氣有炎熱,士兵們受不了,原本在戰船上的士兵受不了炎熱,劉備就命令他們到岸邊的小樹林裡安營紮寨。
陸遜在劉備的士兵謾罵挑戰的時候,也沒有閒著,他積極勘察地形,摸清劉備的兵士情況,做好一切埋伏,準備把劉備一網打盡。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的士兵漸漸覺得不耐煩了,早已沒有當初的銳氣和士氣。
劉備的戰略意圖被瓦解以後,開始反攻了,他用火攻的方法,把劉備駐紮在小樹林裡的營房全部縱火焚毀。
據說,當時劉備的營地綿延七百里,火就燒了七百里。
劉備的戰線全部崩潰,只能逃往夷陵西北的馬鞍山,把劉備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劉備最後逃到白帝城。
這就是決定三國鼎立的夷陵之戰。
在劉備攻打東吳期間,蜀漢的猛將張飛,帶領數萬兵馬,打算去跟大哥劉備會師,一起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但在張飛出發前,他竟不幸的被他的部下張達和范強所殺。
後來,劉備覺得這仗打成這樣,加上兩個結拜兄弟都死了,羞憤不已,一病不起,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死之前,把諸葛亮叫來。
他說,孔明啊,我把皇位交給我那個憨孩子劉禪了,他要是能行,你就輔佐他,要是不行,直接把他踹下去,你來當皇帝。
諸葛亮聽完,嚇得渾身冷汗,差點尿了。
至此,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開啟。
在這場戰役中,陸遜作為後起之秀,他理清思路,提高認識,精準掌握了正確的軍事情報,然後利用劉備孤軍冒進這個兵家大忌,乘勢將戰爭局面反轉。
這就說明,陸遜這個人把握時機是比較準確的,他善於分析,從雙方的軍力和勢力考慮當時的情形,保持高度清醒的頭腦,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劉備始終被殺兄弟的仇恨包裹著,讓他喪失了最基本的判斷,他一心只想報仇,卻沒有考慮到,戰爭的勝敗,並不是一時的意氣用事就能勝利的。
做任何事情,務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戒驕戒躁,始終堅持謙虛謹慎的作風。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雄觀大歷史】
看看劉備打仗有多渣,讓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僅以身免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劉備的死因和夷陵之戰有者很大的關係,劉備剛剛稱帝關羽就被東吳給弄死了,荊州也丟了。劉備也就東征東吳,結果還被東吳打敗了,我們看看這一戰的經過。公元219年的時候,孫權...
攻心為上,三國兵不血刃的完美戰役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連年征伐,民不聊生。而三國歷史出現了兩次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例。1.諸葛亮平定南中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平定叛亂而對南中蠻族發動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稱為南中平定...
夷陵之戰蜀漢有順水優勢,為何敗給東吳?
蜀漢章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1年,昭烈帝劉備經過一年多的準備,終於發動了對東吳的這次大規模的戰役—夷陵之戰。這次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戰役的結果以蜀漢敗北,東吳勝出而結束,對後來...
劉備攻打孫權真的是替關羽報仇嗎 答案沒有這麼簡單
221年,劉備很生氣。生氣的原因是,結拜兄弟關羽被孫權害死了!30多年的兄弟情深,讓劉備倍感痛苦。於是他決定,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孫吳。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劉備卻是「衝冠一怒為兄弟...
劉備打不過陸遜,狼狽逃到白帝城,陸遜為何不追,原因很無奈
三國中劉備的陣營,從關羽失荊州開始,形勢急轉而下,蜀漢接連出現敗仗,損兵折將,同時又丟了大片先前打下來的領土,關羽死後,劉備發兵東吳,想要為他的二弟關羽報仇,結果卻打不過名不見經傳的陸遜,兵敗逃...
說三國話權謀(43):夷陵之戰劉備為何大敗?兵事不可私用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夷陵之戰,從公元221年的7月持續到222年8月,主動進攻的蜀漢大軍由國主劉備親率,東吳被動應戰,在陸遜的指揮下,誘敵深入,以逸待勞,最後扭轉戰局,大敗劉備,讓蜀漢元氣大傷。夷...
三國趣事:此3大戰役非彼3大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與其他戰爭相比,它的規模要宏大,戰爭要複雜,影響要深遠。那麼,所有戰爭中可位列三甲的一定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一戰,北方初定,曹操才有南顧之舉;赤...
為何劉備讓關羽守荊州,劉備臨死前才道出答案,孔明一直心知肚明
公元222年,吳蜀爆發了著名的夷陵之戰,這一場戰役作為劉備稱帝後第一次統帥三軍作戰,其結局是很悲催的,蜀漢二十年來之心血毀於一旦。至此蜀漢從鼎盛走向了衰敗,而劉備因為這場戰役也病倒在白帝城。而這...
《三國》中如果劉備聽從謀士建議,暫不替兄弟報仇,可否一統三國?
文/炒米視角這個假設里有兩個知識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第一個知識點,事實上,沒有謀士建議劉備不發兵。就連諸葛亮當時對劉備發兵,都無隻言片語。直到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自己才事後諸葛亮地說了一句,如...
心法:經得起失敗考驗,才能笑到最後
原文再續上回。上一篇文章我們聊了有關屌絲劉邦是如何逆襲高富帥項羽的故事。其中提到了我有兩點感悟,我展開分說了,第一點是有關大局觀的問題。對第二點,以多次失敗博一次成功的方法論。我們今天就通過草根...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眾所周知三國里最先稱帝的是曹丕,魏王曹操雖奮鬥一生,卻到死那天也沒有稱帝,在曹操死後,曹丕不得不稱帝了,因為曹丕的能力沒有曹操強,長此以往的話怕群臣不服,引發事端,所以曹丕要靠稱帝來提升自己的...
夷陵之戰劉備攻打東吳孫權最後敗得到底有多慘
夷陵之戰是以蜀漢劉備攻打東吳孫權,最終蜀漢劉備大敗的經典戰例,為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之後,是一場以積極防禦,以逸待勞,最後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