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敗光家底 諸葛亮收拾殘局讓蜀漢多活4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絡配圖

夷陵之戰(今湖北宜都市),又稱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吳蜀兩國唯一的一次戰爭,這場戰爭幾乎破壞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提出的「聯吳抗曹」戰略。

戰爭以吳勝蜀敗而告終。

戰後幸賴諸葛亮派使臣去東吳恢復聯盟,才使三國鼎立局面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221年四月,劉備聽說漢獻帝已死( 實際未死),遂也即位稱帝,以正統自居,史稱蜀漢。

但劉備對失去荊州,並不甘心,對關羽被殺耿耿於懷,因此,他稱帝不到1個月,就要東征東吳,為關羽報仇。

當時蜀國的文臣武將紛紛諫言,不讓他出兵,劉備一概不聽。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專題: 諸葛亮北伐

221年七月,劉備親率70萬大軍東征孫權(實際兵力約4萬),孫權任陸遜為大都督,陸遜在夷陵與蜀軍相持有半年之久,已摸清蜀軍底細,陸遜以火攻取勝,破蜀軍40餘營,斬蜀將張南、胡王沙摩柯等,蜀軍土崩瓦解,死者數萬。

劉備趁夜逃回白帝城。

清代學者王夫之說: 「國之精銳,盡於夷陵。

對劉備來講,夷陵之戰是在錯誤的時間, 錯誤的地點, 發動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劉備首先處理的應該是內政,但他一意孤行,不聽諫阻, 甚至囚禁反對者。

趙雲站出來諫阻, 就不讓趙雲隨征。

張飛肯定是同意東征的,但在出征前張飛被殺,軍中又失去一員猛將。

其次,劉備東征完全違背了《孫子兵法》 的興兵原則。

孫子在《火攻篇》 中說, 「主不可以怒興師,將不可以慍( 惱恨) 而致戰」。

劉備盛怒,又不合於利,其敗則屬必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東征伐吳為什麼要御駕親征?原因有這四點

在歷史上,一般把皇帝親自出征叫做「御駕親征」。不過,皇帝御駕親征的事情還是非常少的,畢竟是一國之君,親征有危險性,動靜也很大。所以大部分皇帝都是坐在京城裡遠程指揮,不到生死存亡的時候一般不會親征...

影響三國格局最為深遠的三把大火

火攻計早在孫子兵法中就已單獨成篇。火攻篇主要講述對敵作火攻的使用原則,包括火攻的目標、使用火攻的條件以及火攻發起後根據戰況所做的兵力調配部署。縱觀三國歷史,火攻在三國戰爭中可謂應用的淋漓盡致,並...

夷陵烽火,漢昭烈大帝的遺恨

東漢後期,奸臣宦官釀禍,導致全國大亂,國家四分五裂,各路諸侯獨霸一方,有皇室血統的劉備痛心不已,以復興漢室為己任。公元207年左右,他遇到了奇才諸葛亮,諸葛亮建議他以政治勢力相對薄弱的荊州和益州...

蜀漢東征孫權,為何不帶上他?

劉備,不得不說其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雄主,雖然早期顛沛流離,但最終還是成就了大事,占有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名留於青史之中,劉備的成敗有一人占有很大因素,此人便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