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原來是訛傳,根本不存在,史書也有記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顧茅廬這個典故,已經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綿延千年,成為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為了後人引經據典的素材。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很佩服劉備三顧茅廬的那種氣魄,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襄陽拜訪劉備,不卑不亢實屬人傑。
小說把劉備三顧茅廬的事寫得細緻的很,時令、氣候、人物描摹的都很出彩,但是在《三國志》里只有五個字的描述,「凡三往,乃見」。
小記一直以來都相信這個故事,畢竟它表達了一種統治者禮賢下士的美德以及知識分子的清高,或許它是符合了國人的審美需求所以才廣為流傳。
不過,這個也是有很大爭議的,《魏略》和《九州春秋》都說諸葛亮是自己去見劉備的,這就跟陳壽的《三國志》起了衝突。
《魏略》是這樣記載的,「劉備屯於樊城。
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按照這樣的說來劉備根本就沒有去見諸葛亮,是諸葛亮毛遂自薦的,不存在什麼三顧茅廬!
可為什麼陳壽會說劉備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呢?
原來陳壽是蜀地人,對蜀地各方面的地理、物產、人物、風俗都比較了解。
在關於諸葛亮的史料方面,文獻記載和口頭傳說都相當豐富。
陳壽在作《諸葛亮傳》的時候,在史料的取捨上,也是經過審慎斟酌,翻閱了大量書籍和實地考察。
關於諸葛亮和劉備的最初的相識經過,他沒有採用《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說法,而是根據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的自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所以記事的時候就變成了「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三國志》的言辭里都包含著一種對蜀地的誇耀和讚美,或許他是蜀地人才這樣寫,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故土的眷戀。
對於是否存在劉備三顧茅廬之事,也只有細細考證了,《三國志》裡面對諸葛亮的誇耀成分太多,有些不可信因素。
三請孔明真或假,是劉備禮請,還是諸葛自薦?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今山東人。印象中的諸葛亮一直是身披八卦衣,手拿鵝毛扇,給人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姿態。其為匡扶蜀漢,可謂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當時民間傳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劉備三請諸葛亮,歷史上卻有其事嗎?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世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就詳細描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成就霸業的故事。然而在真實歷史上,劉備真的曾經三次前往茅廬請諸葛亮嗎?一直以...
諸葛亮耐不住寂寞?所以才引發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第一次是如何相見?《三國演義》里是繪聲繪色啊——三顧茅廬,關羽、張飛失了耐性,只想把這不識相的傢伙綁了來。劉備慌忙阻止,再次造訪,終於見到了這個被稱為臥龍的大才子。得到了三分天下的計...
諸葛亮耐不住寂寞?所以才引發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第一次是如何相見?《三國演義》里是繪聲繪色啊——三顧茅廬,關羽、張飛失了耐性,只想把這不識相的傢伙綁了來。劉備慌忙阻止,再次造訪,終於見到了這個被稱為臥龍的大才子。得到了三分天下的計...
三國最大謊言 諸葛亮出山並非劉備三顧茅廬
三國故事裡,諸葛亮和劉備的佳話數不勝數,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三顧茅廬,劉備為了招攬人才,不惜前後三次前往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如此往復三次才得以成功,可見其求賢愛才之心,不過歷史上三顧茅廬確有其事...
談一談三顧茅廬的真實性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歷來被人所讚揚。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朝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
歷史真相:諸葛亮毛遂自薦被劉備拒絕,心灰意冷回家種地!
在三國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就是三顧茅廬,劉備為了求諸葛亮出山費盡心思,值得同情!那歷史上是這麼回事嗎?諸葛亮出山的事情,諸葛亮自己也有記載,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寫了《出師表》,在文中有一句話「先帝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