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無所不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無所不能。
因為羅貫中主張「擁劉反曹」導致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吹捧,再加上大多數人都是通過《三國演義》了解三國時期的,致使在人們心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留下了一系列的實際,比如三顧茅廬、隆中對、草船借箭、呼風喚雨巧借東風火,七擒孟獲、空城計等等,諸葛亮也因此一步一步登上神壇。
然而歷史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魯迅先生曾說過:「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意思是說,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智慧和戰略被誇大了,其實諸葛亮的智慧被高估了。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三顧茅廬的真偽。
我們是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與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然而三顧茅廬只是諸葛亮自己說的,當時劉備已經死了,死無對證,諸葛亮愛咋寫就咋寫。
但是據史書《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記載,劉備並不是親子跑去諸葛亮家中請他出山,而是諸葛亮的自薦。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他就更比不上《三國演義》中那個呼風喚雨七星燈續命的諸葛亮。
而劉備身邊有這位謀士,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那就是法正。
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遠高於諸葛亮,是劉備身邊的大紅人。
正史記載法正主軍事,諸葛亮主內政。
去打仗時每次劉備都帶著法正,知道法正死了,諸葛亮才被重用。
雖然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吹捧,但並不是說諸葛亮就沒有才華。
才華諸葛亮還是有的,只不過並沒有那麼神,多智而近妖。
畢竟諸葛亮也是人,也是有缺點的。
希望大家能夠客觀的看待諸葛亮,而不是帶有個人偏見。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的是 諸葛亮 功勞最大嗎?
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一場膾炙人口的戰爭。因為它幾乎包涵了所有戲劇性的元素,比如強弱對比鮮明的軍隊,意志力堅強的統帥,反敗為勝的曲折歷程,還有氣貫長虹的英雄故事。因為人們普遍都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
劉備為何三請諸葛亮?劉備三請諸葛亮是真是假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的出處婦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寫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將劉備的禮賢下士的態度寫得栩栩如生,把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關羽...
軍事庸才?羅貫中緣何要神話諸葛亮
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塑造了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其中智絕——諸葛亮尤其深入人心,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除了不會武藝外,其他發麵幾乎是全才。那麼諸葛亮到底是不是全才呢?
諸葛亮耐不住寂寞?所以才引發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第一次是如何相見?《三國演義》里是繪聲繪色啊——三顧茅廬,關羽、張飛失了耐性,只想把這不識相的傢伙綁了來。劉備慌忙阻止,再次造訪,終於見到了這個被稱為臥龍的大才子。得到了三分天下的計...
劉備尋訪人才三顧茅廬於諸葛亮在歷史上是真的嗎?
三國這一段歷史,有很多地方都讓回味和嚮往,其中劉備的三顧茅廬便是其中之一,在三國演義之中,被演的是諸葛亮故意考驗劉備一樣的片段,在三國演義裡面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但是這一事件在歷史上到底是真是假呢?
諸葛亮選擇劉備而不是曹操,不是因為三顧茅廬,而是出於這個原因
不管是看完《三國演義》還是看過三國史的人都難免有這麼一個疑惑:在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劉備無論是從軍事上還是從經濟實力上,遠不及雄才大略、挾天子以令諸葛的曹操,近不及物美豐饒、地盤穩固的孫權...
最後嗚咽似泣,蒼穹聞之難過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劉備三顧諸葛亮茅廬,有以下幾點證明是真的
在《三國演義》中,比較有名的,桃園三結義,成為了佳話,之後的兄弟結拜,大家都紛紛模仿,劉備,關羽,張飛。都是以不求同日同時生,但求同日同時死的誓言來表達,對自己兄弟共患難決心和態度。在早些年《古...
三請孔明真或假,是劉備禮請,還是諸葛自薦?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今山東人。印象中的諸葛亮一直是身披八卦衣,手拿鵝毛扇,給人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姿態。其為匡扶蜀漢,可謂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當時民間傳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劉備三請諸葛亮,歷史上卻有其事嗎?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世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就詳細描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成就霸業的故事。然而在真實歷史上,劉備真的曾經三次前往茅廬請諸葛亮嗎?一直以...
談一談三顧茅廬的真實性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歷來被人所讚揚。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朝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
諸葛亮有三明:先見之明、知人之明、自知之明
諸葛亮有三明:先見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看看八小時君怎麼給你解讀!一是先見之明是智慧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論做人還是做事,眼光要長遠,要有預見性。
「三顧茅廬」竟是冒牌,這才是真正的「三顧」
三顧茅廬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明主禮賢下士的典型事例。千百年來,它一直為人們所傳頌。只要提起它,一股欽佩和敬仰的心情,不禁油然而生。但是,人們究竟是怎麼理解這三顧呢。《三國演義》對其的講述大概是劉備...
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故事真的發生過麼?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可謂是婦孺皆知,這個詞出自三國演義中劉備請出諸葛孔明,共保大漢江山的故事。羅貫中對於劉備禮賢下士的描寫可以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麼真正的歷史上有沒有這段三顧茅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