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歷史真相,史書記載是諸葛亮主動走上門並自薦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三國的經典篇章,劉備三顧茅廬在中國,甚至是在整個華人世界應該都是家戶喻曉的,當年劉備在荊州寄居劉表帳下,駐軍新野。

由於軍務不是很多,他努力結交朋友,廣收人才,以備關鍵時刻使用。

當時徐庶來投劉備,劉備對他非常重視。

有一天劉備跟徐庶說,聽司馬徽講荊州這一帶有個號稱臥龍的隱士很厲害,他就是你吧?徐庶聽後對劉備說:「臥龍」呀,他叫孔明,此人比我厲害多了,將軍想見他嗎?

劉備立即回答:想想,你明天把他帶來我們一起喝幾杯,聊聊天。

聽到劉備這麼說,徐庶卻回答他說:這個諸葛孔明只能你自己去拜訪,別人是叫不動他的。

於是就有一段精彩的三顧茅廬。

不過大夥都知道《三國演義》是虛構的,好多情節都被加工過,那麼三顧茅廬這個情節是不是真實的呢?我們看看《三國志》中是怎麼寫的。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有這樣一句話: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凡三往,乃見。

講的不就是去了三次才見到嗎?所以說這個羅貫中的三顧茅廬情節是出自於《三國志》的,所以並不是虛構的。

但是大夥都知道,當年的正史並不僅僅只有《三國志》一本,其它的正史中有沒有記載劉備三顧茅廬呢?

這個老兵就發現了,在史料中,對於劉備三顧茅廬這件事還真的就有不同的說法。

它就在魚豢寫的《魏略》上。

《魏略》是三國時代中記載魏國的史書,現在不少學者在研究三國歷史時都會引用《魏略》中的說法。

而就在這本《魏略》中記載的諸葛亮出山的過程竟然與《三國志》是完全相反的。

我們已經知道了,不管《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講的都是劉備親自登門去請了三次才把諸葛亮請出山。

但是《魏略》卻說是諸葛亮向劉備自薦的。

其原文:劉備屯於樊城。

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

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

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

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

……

意思就是當年諸葛亮是自己去找劉備的,而因為他當年才二十幾歲,是個年輕人,劉備根本不重視他。

一場聯宜結果,等大家都走了,劉備竟然都沒有跟諸葛亮說過一句話。

但是諸葛亮不死心,大家都散了,諸葛亮卻自己留下來不走。

而劉備還是沒有理他,自顧自己在編他的手工藝品,然後還是諸葛亮自動找劉備說話,最後才被劉備收留並重用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里哪些情節是虛構的?

虛構是指凌空構作;憑空捏造;虛幻之實化體現。捏造創造,並不代表不存在,人知曉也是一種存在。對於文人來說,在寫作的過程中,根據行文的需要,憑藉自己的聯想、想像合理地虛構出一些故事、情節或有關細節,...

「三顧茅廬」是虛構,還是史實呢?

徐庶走馬薦諸葛之後,司馬徽又再次推薦,並說,諳葛亮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良。劉備求貿心情更加急切,於是安排禮物,同關、張等來隆中,欲見諸葛亮。不料第一次,諸葛亮外出,三人只在回...

趁著鬼節,這事要找劉備、諸葛亮問清楚

「三顧茅廬」,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得惟妙惟肖,劉備禮賢下士,真心誠意的精神令人深感敬佩。諸葛亮的人生也從此有了轉機,跟隨明君成就了一番事業。但是這段家喻戶曉的歷史卻一直備受爭議,各類史書的記載...

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哪?南陽還是襄陽?

關於諸葛亮「躬耕地」之所在的爭執,一直持續了千餘年之久。一方面是因為年代久遠,史籍資料也相對缺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國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屢經變動。但從現今較早的史籍記載,以及對諸葛亮生平的合理性...

您不知道的歷史真相——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的出處婦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然演義》寫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將劉備的禮賢下土的態度寫得栩栩如生,把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關羽...

你絕對不知道耳熟能詳的三顧茅廬背後的故事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的出處婦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寫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將劉備的禮賢下士的態度寫得栩栩如生,把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關羽...

三顧茅廬真相推敲 孔明先是毛遂自薦?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及外交家,歷代備受讚揚推崇。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代也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到了元末明初的名著《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

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是否確有此事

「三顧茅廬」是指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處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建國立業的故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此進行了詳細描述,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求賢若渴的典型事例。但是史學家對此提出很多的質...

談一談三顧茅廬的真實性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歷來被人所讚揚。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朝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

三國最大謊言 諸葛亮出山並非劉備三顧茅廬

三國故事裡,諸葛亮和劉備的佳話數不勝數,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三顧茅廬,劉備為了招攬人才,不惜前後三次前往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如此往復三次才得以成功,可見其求賢愛才之心,不過歷史上三顧茅廬確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