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耐不住寂寞?所以才引發三顧茅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與諸葛亮第一次是如何相見?《三國演義》里是繪聲繪色啊——三顧茅廬,關羽、張飛失了耐性,只想把這不識相的傢伙綁了來。

劉備慌忙阻止,再次造訪,終於見到了這個被稱為臥龍的大才子。

得到了三分天下的計策。

從此如魚得水,比起從前投了一個又一個主公來,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之類……

網絡配圖

不得不說,羅貫中確實是個寫小說的高手。

然此處,他還是依了《三國志》的,「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而諸葛亮在上給劉禪的《出師表》中亦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兩相對照,三顧那是板上釘釘的事。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然在陳壽於西晉寫《三國志》之前,即有魏人魚豢著《魏略》。

南朝宋裴松之著解《三國志》便引用了很多《魏略》的史料。

在此書中,諸葛亮與劉備相見,可又是另外一副樣子。

裡面寫到,當時曹操初定北方,諸葛亮又知道劉表太過於優柔寡斷,不懂軍事,非成大器之人。

於是去見劉備。

劉備之前又不認識他,又覺得他太年輕,應該沒多少料,於是對他不冷不熱,跟普通士子沒啥區別。

當時的宴會,人不少,大家都散了,獨獨諸葛亮不走。

編草鞋出身的劉備,喜歡織牛尾巴,當下正織著呢,諸葛亮湊過去,說將軍應該是有大志的人,怎麼能編這東西呢?劉備聽這話,才覺得這傢伙不一般,於是……後面大家就知道了,從此相識相知相伴一生……

差不多同時代的人,卻有不同的記載,到底,是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耐不住寂寞主動求進?其實已說不清了。

因為,《三國志》是正史,但《魏略》卻比他成書更早。

史料價值,可謂不相上下。

且三顧之說,既有《三國志》所載,又有諸葛亮的自白,可謂證據確鑿,更勝一籌。

到底信誰呢?咱還是信《三國志》了,《魏略》畢竟是魏人所寫,他那般記敘,既消解了劉備的求賢若渴,又嘲笑了諸葛亮臥龍不臥。

很可能,有著小小私心的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三請諸葛亮,歷史上卻有其事嗎?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世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就詳細描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成就霸業的故事。然而在真實歷史上,劉備真的曾經三次前往茅廬請諸葛亮嗎?一直以...

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故事真的發生過麼?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可謂是婦孺皆知,這個詞出自三國演義中劉備請出諸葛孔明,共保大漢江山的故事。羅貫中對於劉備禮賢下士的描寫可以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麼真正的歷史上有沒有這段三顧茅廬呢?

談一談三顧茅廬的真實性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歷來被人所讚揚。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朝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

諸葛亮耐不住寂寞?所以才引發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第一次是如何相見?《三國演義》里是繪聲繪色啊——三顧茅廬,關羽、張飛失了耐性,只想把這不識相的傢伙綁了來。劉備慌忙阻止,再次造訪,終於見到了這個被稱為臥龍的大才子。得到了三分天下的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