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歷史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部名著《三國演義》讓劉備出盡了風頭,儘管他才智平平,但卻能慧眼識珠憑「義」結拜了為日後立下卓越功勳的關羽、張飛。

爾後他又力排萬難,不拘一格拜諸葛亮為軍師。

由此,「三顧茅廬」的佳話流傳百世。

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段歷史,總覺得有那麼一點兒「不靠譜」。

四十二歲的劉備三拜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似的諸葛亮,就只因那一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鄉間之語。

這未免有點兒太不符合情理了吧!

難道,我們這段熟知的歷史壓根就不存在,還是另有隱情?!

其實,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確有其事。

但由於作者對人物塑造或基於其他方面的寫作需要,主觀的把真實的歷史事件進行了重新編排,使之我們所看到的歷史人物更具個性色彩。

那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據《魏略》載:劉備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亮乃北行見備。

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原文大意是說,在劉備屯兵樊城之際,恰逢曹操平定了北方的袁紹。

久臥隆中的諸葛亮深知大敵當前,主動請纓拜見劉備,以求詳述當前之勢。

而劉備見其年少,就打發走了諸葛亮,差他料理其他生意。

眾所周知,劉備為「蓋世梟雄」,有「慧眼識英雄」的稟賦。

大凡入之所及者均為上上人才,關羽、張飛、趙雲、魏延,乃至爾後的諸葛亮,無一不是「忠良死結之臣」,名滿天下。

而不甘下風的諸葛亮,就要在劉備面前顯露一手。

而最能讓此時的劉備關注的,莫過於劉備兵源不足。

自從曹滅袁後,降袁軍五六十萬,南下荊州已成當務之急,敵強我弱,這怎能不讓劉備為之心急啊!而早已胸有成竹的諸葛亮,及時請言,為劉備籌劃了一番。

以他的方法,集荊州流動之人,徵募眾兵,爾後整編操練。

這樣一支能與曹軍在軍備數量上抗衡的隊伍不斷拓充擴大。

事情辦結後的諸葛亮,又重臥隆中(你不是瞧不起我諸葛亮嗎?)。

按圖索驥的劉備,在軍備上足足擴充了三十餘萬。

恍然大悟的劉備,已意識到自己的失誤。

諸葛亮怎麼走了?請,快快有請!

這就是有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歷史真相。

正因歷史在看似偶然的變化中成為了必然,才給我們帶來了不斷探求歷史的樂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歷史上的諸葛亮與劉備是怎樣認識的

對於諸葛亮成為劉備的軍師一說,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寫的,徐庶離開劉備,投靠曹操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只之後,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出了諸葛亮出山。而陳壽在《魏略》中即採用了此說;另一種是諸葛亮「北...

諸葛亮幾大疑案,一般人不了解

一、手足之疑 當年諸葛珪早死,其子諸葛亮投靠從父諸葛玄,但諸葛玄打算赴任於豫章郡為太守,就任的同行之人還有諸葛亮之弟諸葛均及諸葛亮的二個姊姊,除了諸葛瑾外。諸葛亮與其兄諸葛瑾伯仲之間,為何諸葛瑾...

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和劉備就認識嗎?

長久以來,因為劉備三顧茅廬,才終於請出臥龍諸葛孔明的故事流傳甚廣,以至於很多人潛意識裡都認為,在這件事情之前,劉備和諸葛亮是完全沒有見過面,根本不認識的。只是,卻也一直存在另一種說法,就是在這件...

三國時,諸葛亮是如何投奔劉備的

後漢書記載:【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諸葛亮先去見的劉備?三顧茅廬在後?

「三顧茅廬」的故事流傳甚廣,而魏人魚豢在《魏略》卻說劉備初見諸葛亮是在劉備依附荊州牧劉表,屯兵於樊城之時,是諸葛亮主動北行見劉備的。那麼劉備與諸葛亮初次相見是「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北行見備」呢...

三國最大謊言 諸葛亮出山並非劉備三顧茅廬

三國故事裡,諸葛亮和劉備的佳話數不勝數,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三顧茅廬,劉備為了招攬人才,不惜前後三次前往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如此往復三次才得以成功,可見其求賢愛才之心,不過歷史上三顧茅廬確有其事...

史料里的「地雷戰」

史料里的「地雷戰」《劉備、諸葛亮和劉表「躲貓貓」》的姐妹篇歷史文字記載,因記載者的身份、地位、觀點、水平、專業、慾望、先入後入、承啟、選擇、政治環境鬆緊、時代階段等等等等因素的影響,會形成各種各...

談一談三顧茅廬的真實性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歷來被人所讚揚。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朝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