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作《隆中對》時,漏算一個人,此人若不早逝,天下不會三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全才。
論智計,他曾於荊州助公子劉琦脫身;論善辯,他曾孤身出使江東,力勸孫權聯劉抗曹;論用兵,他名成八陣圖,且曾大敗司馬懿;論理政,他主政時,蜀漢吏不容奸;論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然而最令後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對時局的分析能力,即未出山時,他便作隆中對,定了天下三分的大勢,並通過多年的努力,實現了這一構想。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功蓋三國分,實屬僥倖,因為他在出山之前,漏算了一個人,如果這個人不早逝,天下三分基本不可能實現,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孫吳四英傑之首,大都督周瑜。
周瑜,字公瑾,與江東開拓者孫策是總角之好。
此人頗有器量,且文兼武備,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但他的兩任主公,孫策和孫權,對他稱讚有加;共事者呂蒙、諸葛瑾對他評價極高,甚至一向有知人之明的對手劉備,也曾道:「公瑾文武籌備,萬人之英」。
除了時人的稱讚,可以證明他的能力之外,他的戰績也非常耀眼:年輕之時,他隨孫策先克橫江、當處,再攻秣陵,占領湖孰、江乘、曲阿;隨孫權後,他不但參與了滅黃祖之戰,還獨立指揮了赤壁之戰,並從曹魏名將曹仁手中奪下了江陵。
那麼他又對諸葛亮三分天下之計,有什麼影響呢?眾所周知,諸葛亮隆中對能夠實現的基礎,便是先取荊州,再取益州。
可是他出山之後,荊州很快便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劉備不但沒能地跨荊襄,還失去了立足之地。
此時諸葛亮孤身出身江東,力勸孫權聯劉抗曹。
要知道,地盤已失,輜重已失,兵馬也不多,名義上是孫劉聯盟,其實劉備只不過算是錦上添花罷了。
此時作為江東的大都督,周瑜便站出來了,他曾先後兩次,試圖阻遏劉備的發展。
第一次:勸孫權軟禁劉備,消磨其鬥志
赤壁之戰後,劉備拿下了荊州四郡,屯兵公安,但是此地並不利於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劉備親自見孫權,想要借南郡屯兵。
對於此事,周瑜是反對的,《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
周瑜之言,大體意思是說,劉備是一個梟雄,而且有關羽和張飛這樣的大將相助,絕對不會屈居人下。
現在應該趁他與關張分離的機會,將他軟禁在東吳,為他建造宮室,多送美女珍玩,消磨他的鬥志,這樣就可以剷除這股勢力了。
如果借給他們土地,則相當於放虎歸山,為自己樹敵。
也就是說,周瑜從未想過,讓劉備勢力發展壯大,更不可能接受天下三分。
只可惜孫權沒有接受他的建議。
第二次:先取西川,斷劉備發展之路
在孫權以劉備可以助自己抵禦曹操為由,拒絕了周瑜的提議之後,周瑜再一次上疏,試圖避免天下三分之勢的形成,那就是率兵攻打益州和漢中。
益州和漢中也是諸葛亮隆中對中,較為重要的一環,而在周瑜準備發兵的時候,劉備還沒有入川的能力。
這一次孫權沒有再猶豫,他同意了周瑜的建議。
以周瑜的能力,拿下益州還是非常有可能的,如果他成功了,劉備集團的發展,就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但沒有了成大業的可能,或許還會被東吳吞併。
然而上天是眷顧劉備的,周瑜的建議得到孫權的批准後,領兵出征的他,還未到達戰場,便不幸病逝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周瑜先兩分天下,後揮師中原的計劃,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如出一轍,都是占據荊益兩州及漢中,兵分兩路,同時伐曹,只不過他的計劃中,少了劉備這一股勢力罷了。
若非天妒英才,他得以揮師入川,那麼三國歷史也許真的會改寫吧?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他被人抹黑數百年,至今有人不明真相
讀過《三國演義》的看官都明白:書里的周瑜,被描繪成器量狹小,忌才妒能,眼光短淺,容易衝動,意氣用事的無能之輩。其實,這是編書人為了神化諸葛亮而蓄意對周瑜進行醜化,是對東漢末年英雄形象的抹黑和扭曲...
蜀失關羽,魏失夏侯淵,吳失周瑜,誰的損失最大?
三國亂世里,豪強梟雄們要是有想逐鹿中原的想法,要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招賢納士。畢竟很少有人能像劉邦、朱元璋一樣,還是布衣平民的時候,身邊就有一幫相當能幹的人。蜀國失掉關羽,也失去了荊州。我們知道諸...
三國周瑜到底有多強?若讓他多活10年,那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了!
大家好!我是縱橫寰宇的作者:龍淵,如果喜歡本篇文章,請記得關注本頭條號,若能轉發到朋友圈和三五還有一起分享品評,那就更好了!本頭條號,每天都會有新的文章更新,希望您會喜歡!公元229年,孫權在武...
這三個人的早逝,影響了整個三國的進程
一、郭嘉郭嘉是東漢末年曹操手下的謀士。他在曹操底定中原、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就在曹操征伐烏丸、即將一統北方時,郭嘉突然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袁紹的謀士辛毗曾對曹操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周瑜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嘵。但人們所知嘵的這個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判若兩人。《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也即廣為人知的周瑜是一個風流倜儻、有些才幹,但心胸狹窄,總想算計諸葛亮卻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
諸葛亮出山後第一計,劉備沒有聽從,所以丟了天下
諸葛亮出山時,獻與劉備的草蘆對(通稱「隆中對」),一千八百年來眾說紛紜,多少千古名士、軍政大家對此都有過精闢論述。 贊之者多認為劉備半生苦戰,促居一縣,得此戰略規劃後,騰躍高飛開三國鼎立局面,可...
此人是江東第二號人物,智勇遠勝諸葛亮,不死劉備難成大業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孫堅死後,年僅17歲的孫策屈事袁術,後來脫離袁術,南下江東建立功勳,在這個過程之中,孫策籠絡了不少人才,為其一統江東奠定了基礎。在這些人才之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追隨孫策9...
魯肅與孔明關係真的那麼好?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一切只因周瑜早死
文 | 江隱龍 東漢末年的亂世漸漸走向三足鼎立,其實是個非常意外的結局。諸葛亮的「隆中對」固然極具戰略眼光,但其實早在其出山輔佐劉備的八年前,魯肅就已經向孫權提出了「榻上策」——也正是周瑜所堅持...
周瑜之死大揭秘:諸葛亮「三氣」所致,還是另有隱情?
說到三國,很多人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了解這段歷史的;而《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絕倫的人是誰呢?無疑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了。在諸葛丞相流傳下來的各種畫像,和近些年的螢屏形象中,「羽扇綸巾」似乎是他的標配:
他寬宏大度 卻為何被寫成小肚雞腸 只是因為他拒絕了一個要求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
六位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奇才,卻都英年早逝,你最為誰惋惜?
(加盟作者龍七公子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流傳於世,用以形容蜀相諸葛亮壯志難酬的缺憾之情。.事實上,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已是五十有四。相比於三國時期四...
別被羅貫中誤導,若周瑜不死,諸葛亮《隆中對》取益州三分天下成空談
《三國演義》為突出諸葛孔明之智,把周瑜作為假想敵貶了較大的檔次。正如《隆中對》指出的「劉璋暗弱」,而益州乃得益於都江堰和巴蜀民眾,可謂沃野千里,兵家必爭。那麼,為何如此一塊寶地曹操因北方之戰受...
魯肅也曾主張吞併劉備,天下二分,可惜此人早逝不得不與孔明聯合
文 | 江隱龍 東漢末年的亂世漸漸走向三足鼎立,其實是個非常意外的結局。諸葛亮的「隆中對」固然極具戰略眼光,但其實早在其出山輔佐劉備的八年前,魯肅就已經向孫權提出了「榻上策」——也正是周瑜所堅持...
諸葛亮第一次獻計,劉備沒有聽取,導致關羽陣亡,再無力征戰天下
品讀三國歷史,回顧三國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大才,論謀略,他未出隆中,便預料到了天下三分之勢;論智計,他隨劉備寄身荊州時,為劉琦獻上了脫身之計;論善辯,他孤身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劉...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諸葛亮出山第一計,劉備沒有採納,導致隆中對破產,無力一統天下
品讀三國歷史,回顧三國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大才,論謀略,他未出隆中,便預料到了天下三分之勢;論智計,他隨劉備寄身荊州時,為劉琦獻上了脫身之計;論善辯,他孤身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劉...
諸葛亮作《隆中對》時,漏算一個人,此人若不早逝,天下不會三分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全才。論智計,他曾於荊州助令郎劉琦脫身;論善辯,他曾孤身出使江東,力勸孫權聯劉抗曹;論用兵,他名成八陣圖,且曾大敗司馬懿;論理政,他主政時,蜀漢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