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魯肅各為其主,卻心在一處,齊唱一出三國二人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志恆
華夏悠悠數千年的歷史創造了無數種可能。
三國時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與春秋時代百家爭鳴的智慧碰撞不同,與南北朝時期民族的清洗與融合不同,它是一段描述弱者生存之道的時代。
這或許就是大家喜歡它的原因之一吧。
公元208年,曹操嘴上喊著要當「吐哺」的「周公」,實則心裡要的是「歸心」的「天下」。
他想做新時代的開創者,但有兩個人不答應,那就是諸葛亮和魯肅。
魯肅是有理想的,他要的是佐孫權占江東而稱帝於天下。
諸葛亮也是有理想的,他要開創一個「外儒內法」的新時代。
兩個人雖然各為其主,但當曹操兵臨江南之時,他們便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了。
魯肅在曹操與袁紹鏖戰於官渡時就知道了江東未來在北方的敵人肯定是曹操了。
當時北方戰事太多,曹操一時無暇南顧。
所以對於江東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拿下自己的「西大門」荊州,以此全據長江天險。
中國特殊的地理地貌確實決定了江東不取荊州無法立國。
大家可以參照後來的南宋與襄陽城的關係就知道了。
國事家仇使孫權拼盡全力攻打了荊州。
但荊州牧劉表在世時還是有一些守土能力的,在甘寧斬黃祖後,劉表長子劉琦迅速支援了江夏。
所以在曹操拿下荊州以前,孫權在荊州那裡也只是有一些斬獲而已。
誰也沒想到曹操會如此迅速地統兵南下,連他本人都沒有想到。
於是,魯肅向孫權請命,親自趕往荊州。
魯肅原意是借吊亡劉表來刺探劉表倆兒子對於曹操的意向,可事情的發展根本都不用他去觀察了,劉琮降了。
魯肅二話沒說直奔劉備。
劉魯二人先是拐彎抹角地扯了一會兒淡。
但強敵兵臨城下,魯肅豪俠的性格顯現出來,他直接告訴劉備只有跟江東聯合才能懟得過曹操。
其實劉備心裡有數,聞名華夏的「隆中對」早都告訴他要怎麼做了。
從不直接表露心聲是劉備的一貫風格而已,他就是在等待魯肅主動「投懷送抱」罷了。
於是,魯肅拉上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一起上演了這場各取所需的「二人轉」。
經過二人的不懈努力,孫劉聯盟正式宣告成立了。
赤壁之戰的勝利只是暫時使孫權、劉備沒有滅亡,就如同醫學用藥一樣,止痛藥只是暫時止住了疼痛,但並不治本。
魯肅與諸葛亮吳蜀聯盟的國策才是雙方長久生存下去的根本。
曹操退回了北方,卻留下了一大堆問題。
這些問題就將魯肅的「榻上對」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裡面自相矛盾的戰略決策體現出來了。
荊州是孫劉雙方大本營的門戶。
江東從上到下一直視荊州為己有,包括魯肅自己,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呆得安穩。
而劉備在抓住諸葛亮這個指路明燈後也捨不得放下荊州這塊戰略跳板。
在這裡闡述一下借荊州的事宜。
赤壁之戰後曹操據有章陵、南陽,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
孫權、劉琦、劉備據有江夏。
這裡之所以提到劉琦是因為他此時在荊州百姓心中是荊州之主,在名義上是劉備要輔佐的少主。
之後周瑜統兵與劉備向荊州重鎮南郡發動了進攻。
注意在這次戰鬥中,劉備與周瑜不是同屬關係,就如同赤壁之戰時一樣。
劉備用張飛加一千人從周瑜那換來了兩千人,又派關羽阻擋了支援南郡的曹兵。
南郡終於攻下來了,而靠近江東的江夏郡雖然名義上是劉琦的,但實際上已經是江東的了。
劉備順勢而為連名都不要了,直接放棄了在江夏的所有利益。
所以在南郡爭奪戰中劉備是出人出力了。
而長沙等四郡則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
所以後來的局面就是,劉備據有荊南四郡,曹操占據章陵、南陽郡,江夏、南郡等重鎮都在孫權手裡。
然後就發生借荊州的事了。
劉備想要更大的發展,他不滿意孫權全據長江,所以以人眾太多無法安置為由希望都統荊州,也就是要進駐南郡。
而面對占據荊州面積最大的劉備,江東內部如周瑜等主張軟禁或殺掉劉備,而魯肅則堅持將南郡借給劉備。
詳加分析不難看出當時江東在東線要防備曹操,在西線上如果不答應劉備,以劉備梟雄的性格是一定不會放棄爭取南郡的。
而且劉備軍隊此時的戰鬥力也不弱。
再加上劉備長期盤踞在荊州地面上,也算半個地頭蛇了。
孫權初來乍到,與曹操當時是一個狀況,人心不穩。
所以江東在西線隨時有可能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
與其說是主動「借荊州」,不如說是被迫「讓南郡」。
所以魯肅覺得既然這是個燙手山芋,還不如本著樹曹操之敵,立己之盟友的原則把它讓給劉備,利用劉備去抵擋北方的曹操,而江東卻一直占據著進攻荊州的大門——江夏。
從而將所有矛盾指向曹操,先滅曹操。
這就是戰略,這就是政治。
魯肅與諸葛亮這個「二人轉」組合在赤壁之戰時一個閃亮亮相後,就一直由魯肅主唱。
這場「二人轉」自然不是所有人都愛看的,周瑜率先提出了抗議。
我的「基友」怎麼總是助攻別人呢?周瑜不理解。
但周瑜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提出了西取巴蜀的計劃。
這時劉備卻跳出來說不行啊,劉璋我們三百年前是一家啊,你要是打他,我就不和你手牽手打曹操了。
孫權一聽那就不打了,後來聽說劉備自己去取了益州,氣得大罵劉備是虛偽小人。
但實際是這樣的嗎?表面上原因是周瑜忽然病逝了。
那江東就沒人有能力繼承其衣缽嗎?其實是劉備派兵阻隔了江東進攻巴蜀的道路,而周瑜的繼任者是魯肅,他更不希望兩家兵戎相見。
所以周瑜第一次對這場「二人轉」的抵制被有驚無險地平復了。
第二次波動的影響就更大了。
隨著劉備占據巴蜀與大部分荊州,這個強大的軍事集團徹底威脅到了孫權。
於是孫權以劉備不還荊州為由兵出江夏。
劉備緊急調關羽來夾擊氣勢洶洶的孫權。
在國家已經發生領土利益衝突時,魯肅和諸葛亮也是無能為力的。
魯肅決定邀請關羽赴會來爭取最後一線生機。
在與關羽的會面上,魯肅言辭激烈,不斷提醒關羽當前的大敵是曹操,駁斥得關羽啞口無言。
這場會面雖然暫時緩和雙方的氣氛,但決定雙方重歸於好還得多謝曹操進兵漢中。
這些意外的小插曲雖然沒讓這場「二人轉」散台,但卻為它沉入谷底埋下了伏筆。
在魯肅去世後,吳蜀關係終於破裂。
呂蒙白衣渡江,劉備兵敗夷陵。
這場「二人轉」缺了一個人就唱不下去了嗎?諸葛亮說不,魯肅人不在了,但他的影響還在。
在諸葛亮和魯肅殘存的那點回唱堅持下,這場「二人轉」又響亮了四十餘年。
魯肅始終明白曹操勢力不滅,江東孫氏就不會統一天下,而對劉備只要恩威並施就可以駕馭得當。
恩如「讓南郡」,威如「單刀赴會」。
滅了曹操再去修理比自己實力弱的劉備也不晚。
可孫權不明白所以他殺了關羽。
諸葛亮明白要開創屬於自己的新紀元,只有擠掉那個已經率先起步的曹操才可以。
曹操不滅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資源。
滅了曹操才有把握與江東叫板。
諸葛亮感覺自己一定有能力在滅曹過程中讓蜀漢比孫吳成長得更壯實。
可劉備不明白所以他發動了志在吞吳的夷陵之戰。
魯肅與諸葛亮因為有共同的思想,所以成為了朋友,因為有相似的戰略意圖,所以讓彼此的國家成為了盟友。
相比較之下,魯肅雖然沒有諸葛亮「出祁山」的經歷,但也極善治軍。
與其看《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與周瑜的鬥智鬥勇,如果有機會我更傾向於看魯肅與諸葛亮這種相愛相殺的劇本。
因為兩個人是一個層面上的戰略大師。
這就是這場吳蜀聯盟「二人轉」的政治精髓所在。
更多歷史解密,請關注微信我們愛歷史(ID: his-tory)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被誤讀的《隆中對》戰略
常有人把諸葛亮比作蕭何,我是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的。蕭何在劉邦時期,僅僅是足食足兵,為劉邦提供後勤。諸葛亮在這一方面上或許並不比蕭何差,但他的才能絕不僅限於此,從諸葛亮還在草廬中的時候,他的軍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