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山第一計,劉備沒有採納,導致隆中對破產,無力一統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品讀三國歷史,回顧三國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大才,論謀略,他未出隆中,便預料到了天下三分之勢;論智計,他隨劉備寄身荊州時,為劉琦獻上了脫身之計;論善辯,他孤身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劉抗曹;論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論兵法,他推演八陣圖,鹹得其要;論政績,他立法施度,吏不容奸。

這樣一個人才,也難怪劉備在得他相助之後,得意洋洋地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耳。

」因為劉備一直倚重諸葛亮,大部分人都對劉備此言深信不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劉備在諸葛亮剛出山之時,便拒絕了他的良策。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終於得見諸葛亮後,這位奇才為他勾勒了先三分天下,後一舉統一的美好藍圖。

實現這個理想的第一步便是:「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認為荊州之地,占據了地利人和,劉表又胸無大志,可以先占領此地。

在最開始的時候,劉備對此言是贊成的,他雖身在新野,卻一直厚樹恩德,收買民心,時時刻刻準備著,等劉表去世之後,取而代之,就像當初得徐州一樣。

然而他的算盤終究還是落了空,劉表去世之後,其幼子劉琮,在劉備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將荊州拱手讓給了曹操。

對於這個變故,諸葛亮的想法是當場解決,即火併劉琮,奪取襄陽,入主荊州。

如果劉備從此言,則可以獨據荊州之地,不但有了立身之本,還可以繼續實現隆中對的第二步,即以荊州為基礎,發兵益州,拿下蜀地。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此言並不現實,劉備兵少,怎麼可能拿得下荊州呢?這裡就要引用馬謖的一句話了,那就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此時劉備在荊州得民心,諸葛亮則有龐大的關係網,占據了這等優勢,獲得成功並非難事。

然而劉備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而是打算前往江陵。

因為跟隨他的百姓、士子眾多,根本無江保證行軍速度,所以在當陽長坂坡,他被曹軍追上,殺了個落花流水,百姓和輜重,全部丟失,謀士徐庶也因母親被俘,不得不投身曹營。

此戰,劉備損失慘重,甚至用「一敗回到解放前」來形容都不為過。

所幸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這才使得曹操被迫回江北,使得劉備有機會拿下了荊州四郡。

可是曹操雖然退走,經營的勢力卻還在,加上赤壁之戰,東吳出力良多,所以劉備再也無力獨占荊州。

最重要的是,他拿下的四郡中,用來屯兵的公安,根本不利於發展,還是要向東吳借南郡,他才得以發展壯大。

然而江東之人,並非全是傻子,在他出使江東,提及想要借南郡之事時,周瑜曾建議孫權扣留劉備,將劉備勢力扼殺在搖籃中,與曹操兩分天下。

只不過劉備比較幸運,孫權沒有聽取周瑜的建議,不但沒有扣留他,還將南郡借給了他。

他這才得以壯大自己的勢力,並取得了益州。

然而與時同時,借地之事也為之後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敗於猇亭,蜀漢走向衰亡,埋下了隱患。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備在拒絕諸葛亮的建議,棄襄陽而走江陵時,隆中對便不可能實現了,畢竟不能拿下整個荊州,他便無力像設想中那樣,「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自己「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一舉拿下天下。

甚至若非周瑜早逝,他或許早已被迫退出了天下之爭。

劉備雖然倚重諸葛亮,但是並不是對其言聽計從,這原本是一個上位者的智慧,但是劉備此舉,卻是「大愚若智」,如果他當初聽取了諸葛亮的建議,或許歷史又會是另外一番模樣吧?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隆中對這一宏偉的計劃,還未開始,便已化為泡影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瑜與魯肅,二分天下還是三分天下?

三國裡面,魯肅是一個謀略家。他較諸葛亮早提出三分天下,與諸葛亮的三分之策不同,變成了曹操、孫權、劉表。而周瑜更多的是一個軍事家,他的目標是二分天下,取荊州、益州與漢中,與曹操共分天下,而且可以結...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