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是跟誰學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到「託孤」,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一定是三國時期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將兒子劉禪交給諸葛亮的情節,後來諸葛亮也是為了蜀國鞠躬盡瘁。
但事實上,劉備的這次託孤並不是自己的原創,他也是從別人那裡學過來的,他學的就是東吳孫策臨死前託孤張昭,就連說的話都相差無幾。
那麼,孫策託孤又是怎麼一回事,張昭又是怎麼做的呢?
劉備臨死前託孤諸葛亮,說劉禪如果能扶持就扶持,不能扶,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一般認為,這是劉備的策略,讓諸葛亮為了他的信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實,劉備這一套是跟別人學來的,在他之前,東吳的孫策已經用過,他託付的對象是張昭。
據《吳歷》記載,孫策臨終前對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後來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的話,「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簡直就是從孫策那裡躉來的。
不過,兩人的託孤結果都不錯。
諸葛亮為西蜀鞠躬盡瘁,張昭為東吳也是勞心費神。
孫權剛接手父兄的基業時,剛剛19歲,孫策手下的很多人對這個小毛孩似的人物有些不服氣。
張昭親自扶孫權上馬,又列兵讓孫權視察。
眾人見張昭對孫權如此尊重,才跟著順服了。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張昭在東吳群臣和將士心中的地位。
有一次,孫權在武昌釣台和大臣們一起喝酒,孫權喝多了,讓人用水灑向群臣,還說,在做的都要喝醉,醉到跌落水中為止。
張昭對孫權的醉話很不高興,就出去坐進車裡去了。
孫權知道張昭不高興了,讓人去叫張昭回來,還說,大家一起高興,您又何必發怒呢?張昭以亡國之君商紂王為例,說紂王做酒池一夜宴飲也只是為了高興而已。
孫權沒有說話,揮了揮手,解散了酒宴。
公元232年,公孫淵在遼東反魏,向孫吳稱臣,並要求內外合應,共同打擊曹魏。
對於公孫淵伸出的橄欖枝,孫權很快就答應了,但張昭持反對意見,他勸孫權,公孫淵目的不純,他是怕曹魏徵討才東吳來求援。
如果公孫淵改了主意,不但我們派出的使者回不來,還會被天下取笑。
孫權一心想打北方的曹丕,哪裡聽的下張昭的勸諫。
這樣,張昭越勸,孫權越不能忍受,最後,他抓著刀,強忍著心中的怒火,但還是憤怒地對張昭說,吳國士人入宮拜我,出宮則拜你,我對你的敬重已經到極點了,我真怕失手傷了你。
張昭看孫權很久,才悠悠地說,我知道我的話不中聽,但我還要說。
我忘不了太后臨終的的囑託啊!說完,張昭熱淚縱橫,孫權也扔下刀,跟張昭一起哭起來。
後來,孫權還是派人去了遼東。
張昭生氣於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就蝸居在家,不再上朝。
孫權一怒之下,讓人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表示他永遠不必出門了。
張昭毫不示弱,用土從門內將門堵住,表示他永遠不打算出門了。
當孫權派到遼東的使者被殺,孫權後悔了,知道了張昭的預測是正確的。
他幾次派人請張昭上朝,但張昭不肯來。
孫權抹不開面子,下令用火燒張昭的家門,想以此逼他出門。
誰知張昭依然不出來。
孫權覺得無趣,又讓人把火又撲滅,自己則在張昭家門前站了很長時間,一直不走。
後來,張昭的兒子看不下去了,連攙帶扶,把老爹從家裡拉出來,跟孫權才算和解了。
張昭如此倔強,這大概也是他沒有當上東吳丞相的原因。
不過,即使他不是丞相,他在東吳的實際地位也是有目共睹。
一個人,不在於地位高低,只要一心為國,總會受人尊敬。
盤點三國:張昭 有意思的倔老頭
《三國志》為東吳人物作傳,除孫氏宗室外,寫到的第一個大臣就是張昭。張昭曾被孫策比喻為管仲,作為治國的文臣,才幹無疑是第一流的。張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少年好學,是當時的著名人物。漢末大...
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要將諸葛亮和曹丕對比?原因很簡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頂尖的謀士之一,他原本躬耕於隴畝,後感於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答應出山相助。此時劉備還沒有任何根基,正是憑藉諸葛亮的努力,才得以拿下荊益兩州,並奪得漢中,成就了霸業。後來劉備託...
三國:曹劉孫臨終之前的種種動作,預示著三國未來的走向!
三國鼎力的局面是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力爭才形成的一個局面。曹操,曹魏集團董事長,一手開創了曹魏帝國;劉備,大漢集團旁系總經理,後來開創蜀國集團,自己擔任董事長;孫權,結果哥哥孫策手中的大權,鞏固...
在三國中,四大帝師都是誰?其中有諸葛亮和張昭!
在文章開始之前,筆者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什麼叫帝師?相信很多朋友很快就能給出答案,其實所謂帝師就是皇帝的老師,引申來說,就是對皇帝幫助最大的人,在三國中,有四個人可稱為帝師,筆者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曹魏和東吳兩個同名的位極人臣的三公,生於同一年,死於同一年!
三國歷史人物由於名大多單字的原因,不僅有很多人同名,還有很多同姓同名的歷史人物。比如最出名的東吳名將和蜀漢名將馬忠。但是很多人想不到,居然還有兩個同名的名臣,生於同年,死於同年!而且還都高壽,享...
三國歷史上孫策與劉備託孤如出一轍
一代梟雄蜀主劉備白帝城託孤,可謂家喻戶曉。當時夷陵一戰大敗之後,劉備一病不起,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
《三國》領導託孤,誰的眼光最好
傳統社會實行家天下,權力轉移主要採取父死子繼。如果父親死得早,兒子年紀小,就要有一位重臣或者近臣來輔佐年幼的兒子,這種事情一般老皇帝臨死前都會安排好,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託孤。三國一書中,寫了好多...
這小小的家族,竟左右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進程
東漢末年,地方軍閥割據,隨著「逐鹿」大戲的落幕,最後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即雄踞北方的曹操(北魏),占據東南富庶之地的孫權(東吳)以及坐擁天府之國的劉備(西蜀),這段歷史被稱為「三國時期」。
一句話讓他說錯了,他就永遠沒當上丞相
我們都知道張昭是東吳老臣,最早跟著孫策混的,可以說為東吳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可是他卻一直都沒有當上東吳集團的丞相,其中各種原因讓後人不斷猜測。公元200年,孫策終於拿下了江東,為東吳立國奠定了基業...
短史記233:孫權張昭相愛相殺,那一年他們是這麼秀恩愛的
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之外,遼東尚有一個獨立王國,即公孫度父子。董卓專權時,公孫度為遼東太守,目睹中原戰亂,於是暗地招兵買馬,壯大實力。公孫度父子相繼去世後,其孫公孫淵繼立。此時,三國局勢逐漸...
此人是東吳的諸葛亮,臨危受命託孤,一生卻無緣相位
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成就了一段君臣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而諸葛亮後來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讓他名垂千古。然而東吳政權也曾發生過類似劉備託孤這樣的事件,並且東吳的這次託孤要比劉備白帝城託孤要早...
三國時期,東吳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可能與孫權這個毛病有關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足鼎立,為什麼東吳沒有笑到最後呢?前人從疆域、經濟、人才、人口等多個角度都進行過解讀,今天,大鵬要從領導人的氣質說起。
孫策的託孤大臣為何當不上丞相
帝王死的時候,因為繼位者年幼,往往會讓一些信得過有能力的大臣輔佐這個繼位者,這就是所謂的託孤大臣。三國時期,三國都有一個這樣的大臣,東吳的張昭和周瑜就是孫權留給弟弟孫權的託孤大臣。又因為周瑜早...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二二:張昭說完一番話,孫權拔出了刀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嘉禾二年(公元233年),盤踞遼東的割據勢力公孫淵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琮攜帶表章來到東吳,聲稱向東吳俯首稱臣並脫離曹魏,孫權信以為真並為此大赦天下,同時派遣太常張...
三國時期,讓吳國舉國上下皆佩服的人,功勞堪比蜀國諸葛亮!
三國時劉備有諸葛亮,五虎上將。曹操有百萬精兵強將,然後最後還能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吳國除了有周瑜這樣的大都督,還有黃蓋,甘寧,程普這些武將外,其實還有一人張昭,他作為吳國的兩朝元老,孫策臨終前敢...
三國時期,魏、蜀、吳集團的三次託孤,結果卻截然不同
歷史中有很多著名的託孤故事,如果所託之士為正直忠良的能士,則可保國運昌隆;但是如果所託非人,則會招來亡國滅種的危害。三國時期,孫吳、蜀漢、曹魏集團分別有三次著名的託孤行為,最終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三國機密:要知道劉備託孤諸葛亮是真是假,首先要看懂劉禪
文 | 江隱龍劉備的「白帝城託孤」,究竟出於真心還是出於對諸葛亮的試探,已經被後世的史學家爭議了一千餘年。人心不可測,何況劉備與諸葛亮早已作古,內心想法更難推斷。但是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從人性來...
孫權為什麼要燒張昭家的門,又為什麼自己撲滅了火
劉備臨死前託孤諸葛亮,說劉禪如果能扶持就扶持,不能扶,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一般認為,這是劉備的策略,讓諸葛亮為了他的信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劉備這一套是跟別人學來的,在他之前,東吳的孫策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