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要知道劉備託孤諸葛亮是真是假,首先要看懂劉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 | 江隱龍
劉備的「白帝城託孤」,究竟出於真心還是出於對諸葛亮的試探,已經被後世的史學家爭議了一千餘年。
人心不可測,何況劉備與諸葛亮早已作古,內心想法更難推斷。
但是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從人性來看,誰會希望將基業付予他人呢?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的遺言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其中中最出名、也是最富爭議性的四個字,是「君可自取」。
所謂「君可自取」,意味著劉備給了諸葛亮取劉禪的皇位而代之的權利——雖然這裡有個前提是劉禪「不才」,但既然輔政大臣為諸葛亮,那劉禪的「才」或「不才」,其解釋權也在諸葛亮一人。
劉備臨終時,如關羽、張飛等實權派舊部已經一一亡故;如龐統、法正這些深得劉備信任、也有能力掣肘諸葛亮的謀士也均離世,所以從客觀上來看,劉備託孤真是舍諸葛亮而誰何。
如果將劉備集團視為一個統治集團,那在劉備駕崩之後,這個集團所剩的除了諸葛亮,也只剩下趙雲、魏延等武將,而這些人是不可能斗得過諸葛亮的。
情勢如此,後人認為劉備這一句「君可自取」只是試探諸葛亮有沒有不臣之心便有幾分道理了。
更有人認為劉備病榻之後一定有刀斧手準備著,但凡諸葛亮有一點點大意,必然會命喪白帝城。
當然諸葛亮的回答是「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於是劉備之後對劉禪下詔敕云:「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之後諸葛亮鞠躬盡瘁,並沒有背叛劉備與蜀漢,所以這一代君臣的故事便流傳出來。
事實雖然如此,但並不能因為諸葛亮沒有謀反而反推出劉備當時的託孤就是真心實意。
有鑒於此,倒是可以拿與劉備同時代的孫策託孤於張昭之事相類比——因為孫策託孤時,對張昭說了一句幾乎一模一樣的話:「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
可以斷定,孫策這句話必然不是真心實意。
為何?因為孫策指定的繼承人不是他的幼子而是孫權,孫權又是出了名的少年英雄,假以時日一定能振興江東。
孫策是怎麼評價孫權的呢?「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孫策的評價絕對中肯,因為一代梟雄曹操也曾讚嘆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當時曹操可是孫權的敵人!
也就是說,孫策對孫權繼承江東,是非常有信心的。
但孫權畢竟年紀尚小,孫策擔心張昭等重臣有異心,所以故意說了一句「君便自取之」。
這一句十分兇險,如果張昭在孫策面前流露出了異志,很可能會命喪當場。
江東基業開創不易,繼承人又是英主,孫策怎麼會將未來交給張昭?
那麼問題來了:劉備託孤時,這個蜀漢開國君主,對他的兒子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呢?這個答案很微妙,因為劉禪的確有著庸暗的形象,而劉備一向有識人之明,不會不知道劉禪遠遠比不上孫權。
後人因此做了這一番評價,認為劉備讓諸葛亮「可自取」是真心的:「蓋自嘆大業未就,又無克家之嗣,與其拱手以讓敵,何如使能者制敵而有之之為快?此真英雄志士之大略,非庸庸者所能窺測也。
」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劉備知道劉禪扶不起來,與其將蜀漢送給曹魏,那還不如給諸葛亮。
諸葛亮如果忠誠,那是蜀漢的福氣;諸葛亮如果真取而代之了,至少也比被曹魏滅亡要好。
劉備這一語,比後世的「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可是,這個邏輯的起點是劉備認為劉禪不能扶。
但劉禪真的扶不起來嗎?還真不一定。
劉禪「扶不起來的阿斗」這個印象,其實是在劉備死後才出現的,在劉備生前,諸葛亮還誇過劉禪「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這怎麼會是庸君昏君了呢?所以劉備心中,劉禪或許比不上孫權,但坐守蜀漢,應當是能夠勝任的。
事實也證明如此。
諸葛亮死後,劉禪在位近三十年,是三國時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論其才能,比不上三國的開國之君,但比其孫吳的「三嗣主」也並不差。
劉禪投降時「乘騾車詣艾,不具亡國之禮」,也並沒有後人想得那麼不堪。
綜合看來,劉禪不是英主,但「扶不起來的阿斗」一說,想必大有冤枉。
既然劉禪能扶,劉備為何還要加一句「君可自取」呢?其原因與孫策一樣:畢竟劉禪還年輕,不能控場,說這一句話,也是希望諸葛亮能忠心於劉禪。
那問題來了:如果諸葛亮表現了異心,劉備真的會準備刀斧手嗎?
只一句話:孫策死後的江東可以沒有張昭,劉備死後的蜀漢可以沒有諸葛亮嗎?劉備畢竟不是慈禧,蜀漢在諸葛氏手中,總比在曹氏手中要好吧?
三國正史中的十大賢臣排行榜,此人排序高過諸葛亮,絕對無爭議!
三國正史中的十大賢臣排行榜,此人排序高過諸葛亮,絕對無爭議!三國時期,名將輩出,謀士燦爛,但是還有一大批賢德能臣,常常被忽略。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三國正史中的十大賢臣有哪些。
劉備白帝城託孤,到底是一番誠心還是試探,諸葛亮為何瑟瑟發抖
三國時期最強三方勢力魏蜀吳的領導者都是雄才大略之主,都有自己獨特的用人之道。曹操生性多疑,又是奸詐之極,對待手下連哄帶騙更是時不時的殺個人震懾一下,孫權則是權衡利弊三思而行,雖然表面上誰的話他...
三國時代論國力,曹魏和東吳都要比蜀漢強大,但蜀漢是最穩當的
不贊同這個評價,阿斗並不是窩囊廢。三國時代論國力,曹魏和東吳都要比蜀漢強大。但蜀漢的政局卻是最穩定的。曹丕篡漢,劉備就找理由登基了。過幾年,孫權也掛出了「大帝」的牌子。
劉備在託孤的時候,後面有刀斧手為諸葛亮準備麼?
劉備白帝城託孤,躺在床上對自己的繼承人劉禪極為不放心,又拉著諸葛亮說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被戴綠帽子,原來阿斗劉禪是曹操的親兒子!
劉禪,小名阿斗。三國時蜀漢後主。幼年時多遭難,虧得趙雲相救,劉備建立蜀漢,劉禪被立為太子。劉備薨後,繼位為帝,公元263年,劉禪投降曹魏。蜀漢滅亡後,曹魏對劉禪不錯,讓其遷洛陽客居,受封為安樂公...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劉備虛偽的?
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將一如既往的和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接下來的內容哪怕能對您產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將不勝榮幸。朋友送了本三國演義。其實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喜歡看三國...
膝下有四子,怎麼就扶了個阿鬥敗了整個國家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參政加上人禍天災不斷,使得百姓民不聊生被迫揭竿而起,皇權傾覆。自黃巾起義之後,群雄爭霸、各路英雄層出不窮多如繁星,而劉備可以說是其中最為耀眼的明珠之一。
《三國》領導託孤,誰的眼光最好
傳統社會實行家天下,權力轉移主要採取父死子繼。如果父親死得早,兒子年紀小,就要有一位重臣或者近臣來輔佐年幼的兒子,這種事情一般老皇帝臨死前都會安排好,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託孤。三國一書中,寫了好多...
孫權一句話嚇得七十四歲的張昭伏地流汗:這一點他還真不如劉阿斗
三國時期有兩個半「託孤重臣」,但是命運卻截然不同,而看這兩個半託孤重臣的命運似乎能得出一個結論:劉禪在某些地方比曹操和孫權都做得好。這兩個半託孤重臣,分別是郭嘉、張昭、諸葛亮。因為郭嘉雖然被曹...
劉備去世前,對諸葛亮說了一番話,僅僅是託孤那麼簡單嗎?
諸葛亮,三國最有智慧的人物,輔佐劉備開創了蜀漢政權,並在劉備去世後繼續輔佐劉禪,為了先皇完成匡扶漢室之遺願,六次北伐曹魏。最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用自己是一生,向世人詮釋了「鞠躬盡瘁,死...
孫策臨死前,張昭問傳位給孫權其子該當如何,孫策這回答簡直絕了
三國時期的東吳,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同時打敗過曹操和劉備的存在,東吳也創下了殲敵數最多的紀錄,當年曹操在赤壁折兵八十三萬,而後劉備又在夷陵折兵七十萬。東吳這些戰績可謂是曹魏都不曾創下的,真不愧為江東...
三國史上5位功高蓋主之人,一個架空劉禪11年,一個被孫權逼死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天下大亂,諸侯亂戰,在爭霸戰爭之中,不斷湧現名將,他們所建立的功勞,甚至遠遠超越主公,成為功高蓋主之人。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三國歷史上5位功高蓋主之人,一個架空劉禪11年,一個...
「談三國論管理」孫權:哥真的不容易
2018號列車已經出發,為使商業團隊中的領袖(或有志於做領袖者),充分發現自身問題,將團隊管理得更好,打造得更好,南疆商務群英匯特推出《談三國論管理》系列文章,以供參考,今日是為第五篇。
在三國中,四大帝師都是誰?其中有諸葛亮和張昭!
在文章開始之前,筆者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什麼叫帝師?相信很多朋友很快就能給出答案,其實所謂帝師就是皇帝的老師,引申來說,就是對皇帝幫助最大的人,在三國中,有四個人可稱為帝師,筆者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三國時不止諸葛亮握有「君可自取」的最高政治遺囑,還有他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79】三國時期的託孤,最著名的莫過於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亮的生死相托。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三月,被陸遜在夷陵一把火燒得大敗而歸的劉備,無顏回成都見蜀漢父老,最終在白帝...
三國歷史上孫策與劉備託孤如出一轍
一代梟雄蜀主劉備白帝城託孤,可謂家喻戶曉。當時夷陵一戰大敗之後,劉備一病不起,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
三國時期,魏、蜀、吳集團的三次託孤,結果卻截然不同
歷史中有很多著名的託孤故事,如果所託之士為正直忠良的能士,則可保國運昌隆;但是如果所託非人,則會招來亡國滅種的危害。三國時期,孫吳、蜀漢、曹魏集團分別有三次著名的託孤行為,最終的結果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