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張昭 有意思的倔老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志》為東吳人物作傳,除孫氏宗室外,寫到的第一個大臣就是張昭。
張昭曾被孫策比喻為管仲,作為治國的文臣,才幹無疑是第一流的。
張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少年好學,是當時的著名人物。
漢末大亂,張昭避亂江東,孫策親自請他出仕,擔任長史、撫軍中郎將,管理大小軍政、內政。
孫策臨死時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盡心盡力輔佐孫權,迅速穩定江東民心。
張昭生性剛直,屢次勸諫孫權。
赤壁之戰前,張昭主和,為孫權不喜,後一直未拜張昭為相。
但張昭仍堅持直言進諫,經常違抗孫權的意願,雙方常常僵持不下。
孫權稱帝,張昭告老辭官還鄉,潛心著作《春秋左氏傳解》和《論語注》。
嘉禾四年,張昭去世,終年八十一歲。
孫權素服主持喪禮,贈諡號「文侯」。
三國第一秘書
張昭是著名的才子,自幼好學,擅長寫隸書,博覽群書,尤其精於《左氏春秋》。
他學問好、文章好、書法好,是當秘書的不二人選。
張昭的才名,很早就傳了出去,與琅琊趙昱、東海王朗、廣陵陳琳齊名。
才子張昭頗為傲氣,身上具有士大夫的獨立精神。
十六歲時就被推舉為孝廉,他不去。
徐州的長官陶謙想招攬他做官,他也不肯去,陶謙認為他看不起自己,派人把他關了起來。
幸好跟張昭齊名的才子趙昱多方奔走,將他營救出來。
漢末黃巾之亂,張昭避亂渡江南下。
當時孫策正在江東創業,早就聽說張昭的才能,親自去張家升堂拜母,認張昭的母親作乾媽,這在當時是最親熱的表示。
張昭於是出仕,做了孫策的長史(相當於秘書長),管理江東的內政軍務。
張昭不負所托,把江東大後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名望更大了,以至於當時北方政要只知道江東有張昭,不知有孫策,每次寫信都把江東的成就歸功於張昭,稱讚個不停。
張昭為此非常緊張,把這些信給孫策看吧,好像在炫耀自己;不給他看吧,瞞著上司秘藏重要書信也不對,弄得進退兩難。
孫策知道後哈哈大笑說:「以前齊桓公把大小事情都交給管仲辦,朝野上下,有什麼事情就找仲父,大家豈不是也把功勞歸了管仲?但齊桓公稱霸天下,後世羨慕得不得了。
那今天張昭這麼賢德,好比管仲,而我有了張昭,不就和齊桓公一樣了嗎?」小霸王孫策是個大度的聰明人,比真正的霸王項羽要精明得多。
做下屬的最擔心的就是被上司認為功高蓋主,孫講這些話無疑消除了大家的顧慮。
張昭為報答孫策的知遇之恩,更加盡心盡力。
倔老頭和任性小君主
孫策不幸被刺,臨死前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
孫權因悲傷過度,整天號哭,不理政事。
張昭作為群臣的表率,告誡孫權說:「你作為孫策胞弟,應該擔負起兄長未完成的事業,成就江東霸業。
現在天下亂成一團,充滿了強盜,你怎麼能整天躺在那兒哭個沒完呢?」然後親自把孫權扶到馬上,巡視軍營,讓江東軍民知道現在江東之主已是孫權。
這才避免了江東局勢因為孫策的暴卒而出現混亂,幫助孫權順利地度過了最容易出狀況的權力交接期。
張昭仍像之前那樣擔任秘書長,孫權每次出征時,大小政事也都像孫策那樣全權託付給張昭。
不過孫權血氣方剛,喜歡打獵,尤其喜歡騎馬射虎,老虎經常衝到孫權面前,攀住馬鞍。
張昭看得臉色都變了,教訓孫權說:「你做將軍的怎麼能這樣?當人君的,應該駕馭天下英雄,哪能跟野獸比賽誰勇敢?萬一有什麼不測,就會成為天下人的笑話。
」孫權只好承認錯誤,說自己年輕不懂事。
不過他心裡仍然痒痒的,就讓人專門做了一個射虎車,比較安全,但有時候老虎還是會撲到車前,孫權就拿手敲虎頭,高興得要命。
張昭每次勸諫,年輕的孫權總是笑而不答,可見嚴肅的老臣和年輕的君主之間代溝相當嚴重。
有實無名的江東丞相
老臣子和年輕氣盛的君主之間最大的一次分歧,出現在赤壁之戰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大敵當前,江東集團內部分成了兩派。
一派以張昭等老臣為首.謹慎小心,主張向曹操妥協,不要惹是生非,另一派以周瑜和魯肅等少壯派將領為首,主張拚死一戰。
孫權表面上在兩派之間求平衡,實際上傾向於少壯派,後來被諸葛亮說服與劉備結成聯盟,竟然殺得號稱八十萬人的曹軍大敗。
這在張昭的人生中,是一次重大的失誤,也是老成持重的老臣子和少壯君主矛盾的必然走向。
不過張昭一向忠直,孫權也並不因為他走保守路線就認為他有投曹的心思。
張昭也仍然以長輩之姿屢次勸諫孫權,不怕惹孫權討厭。
孫權常常在武昌釣台和群臣喝酒取樂,喝得醉醺醺的,命人拿水澆大醉的大臣,說:「今兒喝個痛快,除非誰喝醉了掉在水裡才算完。
」張昭本來就生得威風凜凜,這會兒更是板起了面孔,走到外面自己車裡端坐著生氣。
孫權派人請他回來,說:「大家一塊取樂,老先生何故生氣啊?」張昭回答說:「以前紂王酒池肉林喝到天亮,也說是取樂呢!」一句話說得孫權很沒面子,只好撤了酒席。
孫權畢竟不如孫策,嘴上雖沒說什麼,也依從了張昭的勸諫,心裡還是對張昭的耿直有所不滿。
後來曹丕篡漢後,冊封孫權為吳王,應當設置一名丞相,百官都認為非張昭莫屬,不料孫權卻說:「國家現在正處於多事之秋,丞相這個職位職責非常繁重,不算是個美差,別把老臣子給累壞了。
」第一任丞相孫邵去世後,群臣再次公推張昭,孫權還是說:「丞相這個職位太累人了,張老先生的脾氣這麼硬,很容易得罪人,這樣對他不好。
」最終也沒有讓張昭當上丞相。
其實張昭早已經做了一個丞相應該做的事情,忠心耿耿,盡心盡力,孫權卻始終吝於給他一個名分。
越老越辣的姜
孫權稱帝的時候,大宴群臣,稱讚周瑜功勞最大。
張昭正要表示祝賀,孫權說:「要是當年依了張老先生的計策,這會兒我已經在要飯了。
」說得張昭汗流浹背,沒多久就告老還鄉了。
這話正是孫權始終不拜張昭為相的重要原因,孫權始終沒忘記當年張昭的主和路線。
其實以張昭的剛正不阿,絕非一個苟且偷生、貪慕虛榮的小人,他當時的考慮是天下連年戰亂,生靈塗炭,況且強弱懸殊,若能歸順漢室,早日統一天下,也不失為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不過顯然這種思路絕無可能被雄心勃勃、要稱霸一方的孫權所接受,他因而遭孫權在大庭廣眾之下嘲笑。
張昭身上的知識分子的剛直獨立精神中,也混合著一部分知識分子的迂闊,不擅長玩弄權術、取悅君主。
張昭被孫權弄得心灰意冷,把自己手上的事務交接完畢,被孫權封了個輔吳將軍、婁侯的稱號,就回家鄉養老去了。
閒著沒事,又有一肚子學問,於是就專事學問,寫作《春秋左氏傳解》、《論語注》。
張昭雖然回家做學問了,老脾氣還是不改,反倒老而彌堅。
孫權偶而召見他,張昭還是聲色俱厲,有什麼說什麼。
孫權的旨意被張昭駁回後,很是生氣,隔了好長時間也沒召見他。
後來蜀國使臣來東吳,口才鋒利,東吳百官都說不過他。
孫權這時想起張昭來了,嘆氣說:「要是張老先生在這兒,哪裡輪得到蜀國這小子亂講話?」第二天特地去看張昭。
張昭也是厲害角色,不見他,搞得孫權只好跪在那兒請罪。
張昭才說我看在太后把你託付給我的份上原諒你。
倔老頭和任性皇帝之間的拉鋸戰,也算是頂精彩的戲碼。
差點兒被孫權燒死
老頭張昭和孫權之間的拉鋸戰有一次差點兒鬧出人命。
公元232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曹魏,向遙遠的東吳示好求援。
孫權就派人去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張昭力勸不可。
孫權跟他反覆爭論,張昭反而越來越固執,孫權氣得半死,手按自己的佩刀說:「吳國士人進宮的時候拜見我,出宮的時候拜見你,我對你也算是仁至義盡了!但是你每次總在大家面前駁回我的意思,不給我面子,我真怕自己會控制不住殺了你!」張昭平靜地凝視了孫權許久,才說:「我知道你不會聽我的話,我一再愚忠,是因為太后駕崩前,把我叫到床前,讓我輔佐你。
」說著老淚縱橫。
孫權把刀扔到地上,和張昭對泣。
不過孫權還是堅持己見,派使者前往遼東,張昭很氣憤,在家裡稱病不去上朝。
孫權大怒,派人用土封了張家大門。
沒想到張昭居然在裡頭也用土封了自家大門,弄得孫權一點辦法也沒有。
可見要論脾氣強硬,姜還是老的辣,孫權還真不是張昭的對手。
後來公孫淵果然如張昭預言的那樣,殺了吳國使者,孫權悔悟,好幾次派人去張家慰問道歉,張昭還是堅持不肯上朝。
孫權沒辦法,只好親自到張家門口叫他,張昭說自己病得厲害。
這哪兒像名重一方的老臣和稱霸江東的君主呢,倒像兩個鬧脾氣的老頑童。
於是孫權放火燒張家大門恐嚇張昭,張昭索性關了二門。
孫權只好滅了火,還好他沒有頭腦發昏,不然就會重演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的悲劇。
孫權可憐兮兮地在張家大門口等了半天,張昭的兒子們才把倔老頭從床上扶起來,孫權趕緊把他接到宮裡,拚命道歉,張昭這才恢復了上朝。
這樣看來,孫權倒還不失為一位願意承認錯誤的明君。
張昭相貌威嚴,孫權常說:「我從來不敢和張老先生亂講話。
」東吳上下,他最敬畏張昭。
張昭才學兼備,壽命很長,活了八十一歲。
孫權親自素服主持他的喪禮,料想孫權自少年起由長輩張昭輔佐,經過長時間的鬥氣,此時應該像失去了父親一樣悲痛吧!吳國上下一直尊稱張昭為「仲父」,也就是叔叔,張昭的去世使吳國人民也像失去了親人一樣難過。
---------------------------
風水不是迷信,風水就在身邊,關注風水就是關注財運健康!
添加大師微信(sh19911←長按可複製)了解更多風水改運問題。
幫你化解財運、健康、婚姻難題。
教你如何化解風水,遠離凡事紛擾,趨吉避凶,從官仕途高升,
從商廣納財祿,得安康吉慶人生
張昭真是一個「投降派」嗎?他對東吳的貢獻應該如何評價?
張昭在史書中的形象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一會兒捧上天,「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一會兒摔掉地,張昭在赤壁之戰前勸孫權歸降曹操,留下了人生嚴重污點,孫權稱帝時甚至譏諷張昭說,「如張公之計,...
他是孫吳輔國大臣 孫權卻一怒之下放火燒了他的家
200年初夏,有「江東小霸王」之稱的孫策在狩獵時被刺客所傷,死了。孫策臨死前,確定弟弟孫權為自己的繼承人。孫權當時只有18歲,缺乏足夠的執政經驗,因此孫策安排了兩個大臣,擔任輔政大臣,幫助孫權治...
此人是東吳的諸葛亮,臨危受命託孤,一生卻無緣相位
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成就了一段君臣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而諸葛亮後來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讓他名垂千古。然而東吳政權也曾發生過類似劉備託孤這樣的事件,並且東吳的這次託孤要比劉備白帝城託孤要早...
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張昭
三國時期吳國的張昭,相信大家都知道,同時我相信知道有這個人的朋友很多,但對他了解的人很少。畢竟三國演義裡面對他的描述不多。為什麼孫策臨終時會說出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話呢?作為東吳第一...
張昭在東吳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他為何後來不被孫權重用
我們知道三國時期的吳國實際奠基者是孫權的哥哥孫策,孫策為人驍勇而且善於籠絡人心所以在他南下的時候很快就占據了江東。然而不幸的是孫策就在自己創立江東基業後不久便被仇敵行刺,當是孫策剛占據江東而且...
孫策為何把弟弟孫權託付給這個男人?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少年好學,是三國時期響噹噹的人物。漢末大亂,孫策親自請出當時在江東避亂的張昭擔任長史、撫軍中郎將,管理大小政事。而且孫策在臨終時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穩定江東民心並全心全...
劉備託孤諸葛亮,其實是跟人學的,東吳才是託孤的發源地
劉備臨死前託孤諸葛亮,說劉禪如果能扶持就扶持,不能扶,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一般認為,這是劉備的策略,讓諸葛亮為了他的信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劉備這一套是跟別人學來的,在他之前,東吳的孫策已經...
小心眼孫權與老倔頭張昭
古代君臣之間的關係,比較通常的比喻是如同父子,所以有「君父」和「臣子」一說。實際上,這種關係很微妙,因人而異,大不相同。比如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張昭,這二人的關係更像是一對屬相犯沖、八字不合的夫...
張昭為什麼不能當丞相,原因值得深思!
公元200年,孫策終於平定了江東,為東吳立國奠定了基業。正當他躊躇滿志地鞏固和拓展勝利成果時,卻不幸遭遇刺客重創。臨終前,他把弟弟孫權託付給長史張昭輔佐。張昭不負重託,「率群僚立而輔之。上表漢室...
此人是東吳的第一謀士,曹操的眼中釘,但是為何最後沒有當上丞相
此人是孫策時期的重臣,重到什麼程度,什麼事都放心的交給他去辦不說,還在死前將他的繼任者,年幼的孫權交給此人和周瑜輔佐。此人是孫權時期重要的輔佐之人,在孫權統治時期的早期,在孫權外出平定叛亂的時...
張昭是一個怎樣的人?憑什麼孫權不重用他卻親自為他弔孝?
三國時有一個重要的人物,他性情直爽,敢於犯顏諫諍,剛正不阿,從不偷榮取容。20歲被舉孝廉,他推辭了,徐州刺史陶謙舉他為秀才,他仍不接受。這個人就是東吳的開國元勛和決策人物張昭。
三國時期,讓吳國舉國上下皆佩服的人,功勞堪比蜀國諸葛亮!
三國時劉備有諸葛亮,五虎上將。曹操有百萬精兵強將,然後最後還能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吳國除了有周瑜這樣的大都督,還有黃蓋,甘寧,程普這些武將外,其實還有一人張昭,他作為吳國的兩朝元老,孫策臨終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