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記233:孫權張昭相愛相殺,那一年他們是這麼秀恩愛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之外,遼東尚有一個獨立王國,即公孫度父子。
董卓專權時,公孫度為遼東太守,目睹中原戰亂,於是暗地招兵買馬,壯大實力。
公孫度父子相繼去世後,其孫公孫淵繼立。
此時,三國局勢逐漸趨於穩定,公孫淵也不得不自尋出路。
公元233年,公孫淵忽然心血來潮,遣使向遠在江東的孫權稱臣。
好大喜功的孫權興奮莫名,派出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人率領一萬餘人,帶著金銀財寶、九錫備物,乘船出海,準備冊封公孫淵為燕王。
對於此舉,吳國群臣全都反對,張昭的言辭最為激烈:「公孫淵害怕魏國征討,遠來求援,並非其本心。
一旦他改變主意,我們派出的使者將無法生還,陛下也將成為天下的笑柄。
」
孫權反覆向張昭解釋,張昭依然堅持己見。
終於,孫權無法忍受張昭的糾纏不休,拔出佩刀憤憤道:「吳國的士人入宮拜朕,出宮則拜你,朕對你的尊敬也無以復加。
但你為什麼要在大庭廣眾之中阻攔朕?朕常常擔心無所作為。
」
張昭昂起頭盯著孫權看了許久,說道:「臣知道自己的話陛下不一定會聽,但還是要說。
全都是因為當年太后駕崩時,將臣喚至床下,讓臣輔佐陛下,往事歷歷在目。
」
說完此話後,張昭淚流滿面。
孫權被逼無奈,也只好扔下佩刀,和張昭相對而泣。
然而,孫權終究還是一意孤行,派出張彌、許晏等人前往。
張昭惱恨孫權不聽從自己的勸諫,稱病不上朝。
孫權則恨他不給面子,派人用土堵住張昭的門,意思是說永遠都不要出來了。
張昭毫不示弱,讓僕人用土從門內堵住,意思是說你以後請我出來我都不出來。
果然,孫權的使者歷盡千辛萬苦到了遼東後,公孫淵卻改變了想法。
他認為吳國離得太遠,無法成為依靠,於是斬殺張彌、許晏等人,將首級送到洛陽,投降了魏國。
孫權得知消息後,大怒:「朕今年六十歲,什麼事沒遇到過。
但今天被豎子所欺,實在難以忍受。
朕不親自砍下公孫淵的腦袋,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
即使葬身魚腹,也不後悔!」
惱羞成腦的孫權居然要跨海討伐公孫淵,吳國群臣是大驚失色。
陸遜、薛綜、陸瑁等人苦口婆心的勸說了許久,這才將孫權穩住。
到了此時,孫權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從張昭的勸告,於是派人去慰問張昭,張昭不鳥他。
無奈之下,孫權親自登門相請,張昭卻說自己病得快要死了。
為了逼迫張昭出門,孫權使出絕招,命人在門外放火,張昭不為所動。
眼看著火越來越大,總不能真的將張昭燒死在家吧,孫權又火急火燎的命人滅火。
事情鬧到這個份兒上,張昭的兒子們不敢怠慢,強行將老父親拉起來。
孫權客客氣氣的將張昭拉回宮,親自向他深刻反省和道歉,張昭這才開始上朝。
表面上看,孫權和張昭勢同水火,其實君臣之間是在秀恩愛呢。
他們一個愛惜、尊重大臣,一個忠心耿耿、剛直不屈,堪稱為後代君臣的典範。
小心眼孫權與老倔頭張昭
古代君臣之間的關係,比較通常的比喻是如同父子,所以有「君父」和「臣子」一說。實際上,這種關係很微妙,因人而異,大不相同。比如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張昭,這二人的關係更像是一對屬相犯沖、八字不合的夫...
孫權為什麼要燒張昭家的門,又為什麼自己撲滅了火
劉備臨死前託孤諸葛亮,說劉禪如果能扶持就扶持,不能扶,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一般認為,這是劉備的策略,讓諸葛亮為了他的信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劉備這一套是跟別人學來的,在他之前,東吳的孫策已經...
大鵬說《通鑑》之53:孫權要從江東跨海攻擊遼東,瘋了麼(中)
東吳大帝嘉禾二年,公元233年五六月間,孫權派去招撫公孫淵的許晏、張彌等人,經過幾個月海上風波的折磨,終於順利抵達遼東。如果他們知道此後的命運,應該會懷念海上的那段艱難時光。雖然難熬,但畢竟人還...
遼東太守向孫權求救,以張昭為首的大臣紛紛勸說孫權別出兵
嘉禾元年(公元232年)十月,建業的皇宮警衛森嚴,孫權和文武大臣們正在等候遼東使節的到來。魏國的遼東太守公孫淵,長期割據一方,現在因和魏國發生矛盾,就背魏投吳,想依靠吳國的軍事力量來抵擋魏國的進...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二二:張昭說完一番話,孫權拔出了刀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嘉禾二年(公元233年),盤踞遼東的割據勢力公孫淵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琮攜帶表章來到東吳,聲稱向東吳俯首稱臣並脫離曹魏,孫權信以為真並為此大赦天下,同時派遣太常張...
大鵬說《通鑑》之52:孫權要從江東跨海攻擊遼東,瘋了麼(上)
一直以來,孫權都是三國時期別人家的孩子。各路英雄在教訓自己不爭氣的兒子時,都會說上一句,「看看人家孫權」,比如曹操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於這個評價,曹丕表示不服。因為曹操說這句話的時候,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