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二二:張昭說完一番話,孫權拔出了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嘉禾二年(公元233年),盤踞遼東的割據勢力公孫淵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琮攜帶表章來到東吳,聲稱向東吳俯首稱臣並脫離曹魏,孫權信以為真並為此大赦天下,同時派遣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率領萬餘兵力,攜帶大量財寶賞賜公孫淵並加封其為燕王。

孫權的這個決定引起了滿朝文武的規勸,群臣們都認為不可輕信公孫淵,希望孫權後悔成命。

在這其中,言語最為激烈的又是張昭這個老臣了。

張昭直言不諱地表示:」公孫淵行事朝三暮四,今日他害怕遭到曹魏的討伐才想出了像我們稱臣的主意,只不過是希望得到我們的援救,稱臣並不是他的本意。

如果有一天公孫淵突然又改變了主意想向曹魏表忠心,那我們派出的使者就一定會有去無回,如此一來我們豈不是要被天下人恥笑嗎?「

客觀的來說,結好公孫淵是孫權做出的一項戰略決策,孫權從黃龍元年(公元229年)五月開始就已經派遣使者前往遼東,與公孫淵取得聯絡,其目的除了利用對曹魏政權進行牽制之外,也希望通過這種手段獲得當時東吳最為緊缺的戰略物資——戰馬(關於這方面的分析,筆者在《三國,不能戲說的歷史•諸侯》一書中有過較為詳細的考論,在此不贅)。

而此時東吳群臣的反對顯然與孫權的戰略構想相去甚遠,因此孫權就與張昭爭辯了起來。

一邊是孫權反覆的指責張昭,另一方面則是張昭越發的堅持己見和群臣的暗中支持,孫權終於壓不住火了,情緒也變得非常的亢奮,當眾拔出佩刀惱怒的對張昭說道:「我國的士人入宮則參拜我,出宮就參拜你,我對你的尊重也已經達到了極致。

你為何屢屢當眾頂撞我讓我下不了台,為此我經常在提醒自己,不要因為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做出對你不利的事情!「

面對氣急敗壞的孫權,張昭還是不依不饒,他對孫權說道:「儘管我知道我的進言陛下不會採納,但是每次都要竭盡愚忠直言進諫,原因就在於當年皇太后臨終前呼喚我到她的床前,遺命讓我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太后的託付之語仿佛至今言猶在耳,老臣時刻不敢忘記。

「說罷此言,張昭老淚縱橫。

孫權也將佩刀扔在地上,與張昭相擁對泣。

參考書籍:《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句話讓他說錯了,他就永遠沒當上丞相

我們都知道張昭是東吳老臣,最早跟著孫策混的,可以說為東吳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可是他卻一直都沒有當上東吳集團的丞相,其中各種原因讓後人不斷猜測。公元200年,孫策終於拿下了江東,為東吳立國奠定了基業...

這小小的家族,竟左右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進程

東漢末年,地方軍閥割據,隨著「逐鹿」大戲的落幕,最後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即雄踞北方的曹操(北魏),占據東南富庶之地的孫權(東吳)以及坐擁天府之國的劉備(西蜀),這段歷史被稱為「三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