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和東吳兩個同名的位極人臣的三公,生於同一年,死於同一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歷史人物由於名大多單字的原因,不僅有很多人同名,還有很多同姓同名的歷史人物。
比如最出名的東吳名將和蜀漢名將馬忠。
但是很多人想不到,居然還有兩個同名的名臣,生於同年,死於同年!而且還都高壽,享年八十一。
說到這,很多人猜到是哪兩個了。
便是曹魏的董昭和東吳的張昭。
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濟陰定陶(今山東定陶)人。
曹魏基業的領路人,曹魏的開國元勛。
董昭年輕時被舉為孝廉,就任癭陶長、柏人縣縣令。
後來在袁紹帳下擔任參軍。
多有戰功,但是袁紹聽信讒言想加害董昭,董昭不得已離開袁紹投奔張楊。
張楊率軍迎接漢獻帝時,董昭隨行,並拜為議郎。
後來幫助曹操迎回漢獻帝,與曹操在洛陽相見,又建議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許昌,董昭自此成為曹操的謀士。
先後擔任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職,多有功勞,深受曹操器重。
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謀劃都是出自董昭之手。
被曹操封為千秋亭侯。
曹丕稱帝時,董昭升為大鴻臚,位列九卿,進封右鄉侯。
隔年升任侍中。
黃初五年(224年),董昭改封成都鄉侯,拜太常。
同年,董昭改任光祿大夫、給事中,隨曹丕東征。
黃初七年(226年),董昭回朝,拜太僕。
同年,曹叡繼位,董昭進封樂平侯,食邑一千戶,轉任衛尉。
太和四年(230年),董昭開始代理司徒的工作。
太和六年(232年),董昭被正式任命為司徒。
青龍四年(236年)五月乙卯(十三)日(7月4日),董昭去世,享年81歲,諡定侯。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
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東吳基業的奠基人,東吳開國元勛。
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琅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一道聞名又互為友好。
成年時被舉為孝廉,推遲不受。
後來陶謙舉他為茂才,被他拒絕了。
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便監禁他。
後經好友趙昱援救才被釋放。
即使這樣,在陶謙病逝後,張昭還是為他寫了悼文(《徐州刺史陶謙哀辭》。
後來中原動亂,張昭隨難民逃難到江南,受到孫策的重用,官拜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同他一道登堂拜見張昭的母親,像同輩的密友一樣。
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他為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
被孫策比作管仲,就連狂傲的的禰衡,都認同張昭的才華。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臨終前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
孫策囑咐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
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因根基未穩,很多人不服孫權,而且導致一些不服的人勾結在一起,謀圖造反。
張昭親自扶孫權上馬,列兵而出,然後眾人才服從了孫權。
輔佐孫權安撫百姓,地方的長吏及羈旅之人,也得到重用而安定下來。
孫權每次出征,都留張昭鎮守後方,總領府署的事務。
後來黃巾餘黨起兵,張昭率軍將其討平。
孫權征合肥時,命張昭另外率部攻討匡琦。
又命張昭督統諸將,攻破豫章賊帥周鳳等人於南城。
張昭自此以後就很少領兵,經常在孫權左右任謀臣。
孫權因為張昭是舊臣,因此格外厚待。
依然任其為長史。
張昭在孫權面前敢於說出自己的意見,往往指責孫權做得不對的地方,對於孫權有良性的作用。
赤壁之戰時,張昭主張議和,被後人嘲笑。
但實際張昭在東吳的聲望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
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表奏孫權為車騎將軍,張昭任軍師。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派阮瑀離間孫權除掉兩個人,一個是劉備,另一個就是張昭。
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遣使者邢貞封孫權為吳王。
張昭被任命為綏遠將軍,封由拳侯。
當孫權設立丞相時,很多人提名張昭來擔任,孫權認為丞相的事務繁雜,而張昭性情剛烈,他的話要是沒有被聽從採納,就會產生怨忿詰難,這對他並無益處。
並沒有任命張昭為丞相。
先後任命孫邵、顧雍為丞相。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
不久,張昭稱老退位,上交了自己統領的部屬,被改拜為輔吳將軍,地位僅次於三公(丞相),改封婁侯,食邑萬戶。
他退居無事後為《左傳》和《論語》寫註解。
張昭每次朝見,都辭氣壯厲,義形於色,曾經因為直言逆旨,而不進見。
嘉禾元年(232年)十月,公孫淵在遼東反魏,向孫吳稱臣以為外應。
張昭勸諫道:「公孫淵背叛魏國而懼怕其征討,所以才遠來求援,這不是他的本意。
如果公孫淵改變意圖,想要自我表白於魏,那兩位使者就回不來,這難道不會讓天下取笑嗎?」孫權與其反覆爭辯,張昭勸諫之意越來越懇切。
孫權不能忍受,抓著刀憤怒地說:「吳國的士人入宮就拜朕,出宮則拜您,朕對您的敬重,已經到了極點了,但您數次在眾人中折辱朕,朕害怕自己失手傷害您。
」張昭注視孫權良久才說道:「臣雖然知道自己的話不會被聽從,但每次想要竭盡愚忠的原因,是因為當初太后臨終的時候,呼喚老臣在床下,遺詔顧命的話如今還在耳旁啊!」說完後涕泣橫流。
孫權也擲刀於地,與張昭對泣。
但孫權還是遣使前往遼東,張昭憤恨自己的話不被採納,於是退居不朝,孫權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來表示他永遠不必出門了。
張昭也用土從門內將門堵住,以表示他也永遠不打算出門了。
結果公孫淵出賣東吳,殺了孫權派到遼東去的使者張彌和許晏。
這時孫權後悔,數次派人請張昭上朝無果,又不願道歉示弱。
他下令用火燒張昭的家門,以此逼張昭出門。
但這方法也沒嚇倒張昭,因此孫權只好又下令將火又撲熄。
最後孫權在張昭家門前久站不去,張昭才在兒子的攙扶下,出門與孫權和解。
嘉禾五年(236年)三月(《建康實錄》作七月),張昭去世,享年八十一歲。
他遺令喪事從簡,入棺材都沒有更換衣服。
孫權身著素服前往弔唁,諡號文侯,以太牢禮儀祭祀(《建康實錄》作文成侯)。
張昭和董昭都生於156年,死於236年。
而《建康實錄》,記載張昭死於七月。
董昭也是死於七月。
同名、同年生、同年同月死。
還是同樣是三公。
雖然張昭沒有實際是丞相,但在東吳人心裡,張昭就是丞相的第一人選。
開國皇帝系列之孫權:承襲父兄基業,穩固江東,開創孫吳帝業
孫權,算是三國裡面最幸福的君主,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就是說的孫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孫權的基業完全是拖了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的福氣,等於平白無故多了無上的權利。當時是漢末內亂,孫權年幼,孫堅戰死...
三國時期,讓吳國舉國上下皆佩服的人,功勞堪比蜀國諸葛亮!
三國時劉備有諸葛亮,五虎上將。曹操有百萬精兵強將,然後最後還能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吳國除了有周瑜這樣的大都督,還有黃蓋,甘寧,程普這些武將外,其實還有一人張昭,他作為吳國的兩朝元老,孫策臨終前敢...
東吳重臣張昭滿腹治國之道為何不受孫權重用
張昭,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公元156年出生於徐州彭城,字子布。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成年後曾經被舉孝廉,但是張昭拒絕了。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察舉他為茂才,也被張昭拒絕了。陶謙認為張昭這樣做是看不起自己,於...
三國張昭盡心輔佐兩代君主為何最後卻遭冷眼
張昭,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公元156年出生於徐州彭城,字子布。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成年後曾經被舉孝廉,但是張昭拒絕了。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察舉他為茂才,也被張昭拒絕了。陶謙認為張昭這樣做是看不起自己,於...
一句話讓他說錯了,他就永遠沒當上丞相
我們都知道張昭是東吳老臣,最早跟著孫策混的,可以說為東吳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可是他卻一直都沒有當上東吳集團的丞相,其中各種原因讓後人不斷猜測。公元200年,孫策終於拿下了江東,為東吳立國奠定了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