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如果聽他一句話 三國提前結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超重量級倔脾氣
魏明帝太和六年,遼東割據勢力公孫淵叛魏,向東吳孫權稱臣。
孫權大為高興,千里之外有人屁顛屁顛地跑來認主,這個態度沖昏了孫權的頭腦。
立馬要派人去冊封公孫為燕王。
大臣張昭堅決反對,這個事太不保險!孫權聽不進,兩人吵到哭起來,孫權還是派使者從水路出發了。
張昭氣得回家罷工,不上班了。
孫權也惱火起來,老傢伙架子這麼大!派人用土把張昭家的大門封上,你永遠不要出來!張昭硬到底,從門裡面再築一道牆,我永遠就不出來!兩個人算是槓上了,看誰服軟。
結果還是張昭判斷正確,公孫淵出賣了東吳,殺了使者,又向曹魏稱臣。
孫權氣得半死,大罵公孫淵:「被鼠子所欺!」派使者去請張昭,連去好幾個,張昭理都不理。
就是不出來!孫權惱火的不得了,下令放火燒張家大門,看你出來不出來!張昭沒嚇倒,巋然不動。
孫權又急忙滅了火,沒辦法,親自到張老家門口,叫道:「張公,我等著你。
」坐在門口不走了。
張昭的兒子們嚇壞了,硬攙扶著他出門來見孫權,君臣才重歸於好。
這事發生時,張昭78歲了,真是老而彌堅。
堅決不和犯錯的孫權妥協。
當時孫權已經稱帝,久鎮江東,屢挫強敵,威名震天下。
滿朝文武,只有張昭一個人,敢在原則問題上和孫權硬頂到底,你錯了就是錯了!最後以孫權低頭認錯才罷休。
張昭在東吳號稱「仲父」,威望地位非常之重,用孫權的話來說,就是滿朝文武入宮拜我,出宮拜你。
但孫權稱帝連用孫邵、顧雍當丞相,沒用張昭。
大傢伙都不理解,孫權解釋說,丞相日理萬機,工作繁瑣,張公執拗的很,給他這個工作,是害他。
孫權對臣下的了解相當到位。
2、天下名臣
張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
早年就以文章學問名聞天下,屢被推薦出仕屢不接受。
漢末天下亂,張昭避亂江東。
孫策進軍江東,請出張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
所有選拔人才,任命官員等等大小內務,均由張昭一手決定。
張昭等於是孫策的大管家。
幫助孫策平定江南立下大功。
名聞中原,天下士大夫以交識張子布為榮。
狂士彌衡在劉表手下。
劉表給孫策寫了封信,給彌衡看,彌衡當場譏笑劉表:「這信是要給孫將軍身邊的小孩看呢,還是讓張子布看?」連彌衡這個眼高於頂的人,心中依舊認同張昭。
孫策倚重張昭,知道中原士大夫對張昭的讚許,很高興,說:「管仲名重天下,齊桓公得以稱霸。
老叫管仲『仲父』。
現在張子布賢能,而為我所用,這才是大好事。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臨終把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等大臣,說:「天下正大亂,以江東的人才和險峻的地形,和中原可以一爭。
諸君好好地輔佐我弟弟。
」
年輕的孫權在這般大事前沒了方向,哭個不停。
張昭嚴肅地說:「現在是哭的時候嗎?您是繼承人,要穩住人心,示強於眾。
」就親手把孫權扶上馬,擺好依仗隊,眾文武簇擁著,衣甲鮮明,威儀赫赫,外出巡視。
果然眾心稍安。
孫權的母親吳太夫人也擔心孫權太年輕,引見張昭為首的一幫舊臣,問將來怎麼辦。
大將董襲說:「江東山川險固,討逆將軍(孫策)深得人心,百姓依附。
現在討虜將軍(孫權)繼位,大家同心協力。
張昭大人總領全局,我們這些人為爪牙,地利人和在我們手上,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大家一致贊成。
終於在張昭等人的鼎立擁戴下,各地官員安心工作,地方才安定下來。
3、不苟言笑
張昭在吳國中如此的地位,性格又格外正直,所以經常頂撞孫權。
孫權對張昭非常地優待禮貌。
孫權自己說:「和張公講話,我從來不說謊。
」孫權對舊臣,大部分直呼其字,但對張昭,從來叫張公,另一個是張紘,只稱東部。
東吳眾臣,有「張文,朱武,陸忠,顧厚」之說,這二張,是東吳文化的代表人物。
孫權繼承了父兄的尚武精神,很喜歡衝鋒陷陣。
最愛的事情是狩獵。
騎在飛馳的駿馬上,張弓射虎,是多麼刺激的事情!有幾次老虎都撲到孫權的馬鞍上,驚險萬分,孫權依舊樂此不疲。
張昭非常生氣,拉下臉來說:「您是什麼身份?應該領導英雄人物,爭霸天下。
卻做這種和猛獸格鬥的事情!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不成為千古笑柄了嗎!」孫權連連道歉:「年少無知,愧對張公您。
」但打獵太好玩了,孫權就造了一輛「射虎車」,頂上沒蓋子,只設一個駕駛員,孫權在里射猛獸。
張昭怎麼勸,孫權都只是笑著不說話。
孫權很喜歡喝酒,常常大擺酒宴,和群臣喝個天昏地暗。
張昭為人嚴謹,不喜歡這種沒大沒小的胡來。
有一回在武昌釣魚台,孫權喝的超級興奮,讓衛士給大臣們洒水,嚷嚷道:「今天大伙兒放開來喝,掉到水裡的才能回去!」看來想過個潑水節加上狂歡節。
張昭一言不發,起身徑直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臉臭臭的。
孫權趕緊派人去請,「大家喝個高興嘛!您生什麼氣呢?」張昭硬邦邦答道:「以前商紂王造酒池、喝通宵也只是圖個高興!」孫權沒話說,有點不好意思,下令:罷酒!
在國際交往中,張昭處處維護著東吳的獨立地位。
孫權曾用權宜之計向曹魏稱臣,曹魏的使者刑貞到了吳國,入城門不下車。
張昭大聲喝道:「禮尚往來是交往的學問。
你這麼無禮,真以為我們一把刀都沒有嗎?」把刑貞嚇的咣地跳下車道歉。
後來張昭因和孫權爭議,有一段時間不上班。
正碰上蜀國的使者來訪,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傢伙,大講我們蜀國多麼偉大,多麼壯麗。
孫權君臣聽了都不舒服,又反駁不了他。
孫權大為嘆息:「張公如果在這兒,早就三言兩語報廢了他。
還容許在這兒誇誇其談。
」馬上派人請張昭上班。
這個張昭的分量,不是只靠臭脾氣就得來的嘛。
4、大遺憾
在張昭的革命生涯中,有一個不光彩的表現。
建安十三年,曹操攻下荊州劉表的地盤,兵鋒直指東吳。
曹操給孫權寫了一封信,聲稱:「治水軍八十萬,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把孫吳的臣子們嚇倒了不少。
張昭就力主投降,勸孫權頭頭是道,「曹操是虎狼一樣的人物,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動不動拿朝廷大帽子來壓人。
咱們對抗他,等於對抗朝廷,名不正言不順。
加上現在曹軍占領荊州,我們藉以立足的長江天險已去了一半。
劉表強大的水軍,都在曹操的手中。
事實上就是我們寡不敵眾,依我看不如迎接曹操,歸順朝廷。
」
以張昭在東吳的地位,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提出投降,著實讓人失望。
孫權對主戰派魯肅嘆息道:「子布之論,深失孤望。
」真心道出了不平。
後來東吳軍在周瑜、魯肅等率領下,聯合劉備軍,一舉在赤壁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張昭在孫權集團中的地位看似沒變,實際上當然是不如以前了。
據說孫策在托後事於張昭時,也表示過,如果孫權擔當不了大任,請張昭率大家歸附朝廷。
所以在赤壁戰前(208年),張昭的判斷是江東擋不住中原大軍,就決定投降。
所以有人說,張昭這一做法,對孫家是不好,對天下則是大好。
假使孫權投降,天下基本就平定下來了,也就沒有後來72年(280年三國統一)紛紛擾擾的戰亂。
呵呵,
當然只是假設。
說一千道一萬,在這件事上,張昭主張降曹是不夠地道的事情。
算張昭人生的一大污點。
《江表傳》上說,孫權稱帝時,張昭出列正要歌功頌德,孫權說:「當年如果聽張公的話,我現在只有討飯吃嘍!」搞得張昭慚愧萬分,伏地不起。
也有人以為以孫權對張昭的尊重,張昭的倔強勁頭,根本不可能有這種事。
無論怎麼說,這種在一個集團內效力卻想讓這個集團歸附敵人的想法做法,在中國傳統忠義文化中,是為人不恥的。
張昭死於孫吳嘉禾五年,年紀八十一歲。
孫權親自穿白衣憑弔,諡號文侯。
算是享受了非常高級的待遇。
歷史的大浪淘沙,留下無數的功過成敗,能有多少人一生無憾?
我是孫權,我為渣男代言
文/三國文藝范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其實從寫第一篇文章開始,就本著不黑任何一個人的初衷。「鳳雛」龐統喜歡品藻當時的人物,可是他的評價多是高於被評人的能力。時人問他問什麼要這麼做,他說當今天下世風...
大鵬說《通鑑》之52:孫權要從江東跨海攻擊遼東,瘋了麼(上)
一直以來,孫權都是三國時期別人家的孩子。各路英雄在教訓自己不爭氣的兒子時,都會說上一句,「看看人家孫權」,比如曹操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於這個評價,曹丕表示不服。因為曹操說這句話的時候,孫權...
小心眼孫權與老倔頭張昭
古代君臣之間的關係,比較通常的比喻是如同父子,所以有「君父」和「臣子」一說。實際上,這種關係很微妙,因人而異,大不相同。比如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張昭,這二人的關係更像是一對屬相犯沖、八字不合的夫...
孫策的託孤大臣為何當不上丞相
帝王死的時候,因為繼位者年幼,往往會讓一些信得過有能力的大臣輔佐這個繼位者,這就是所謂的託孤大臣。三國時期,三國都有一個這樣的大臣,東吳的張昭和周瑜就是孫權留給弟弟孫權的託孤大臣。又因為周瑜早...
歷史上的孫權何以老年時脾氣越來越壞?
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第22世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
一句話讓他說錯了,他就永遠沒當上丞相
我們都知道張昭是東吳老臣,最早跟著孫策混的,可以說為東吳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可是他卻一直都沒有當上東吳集團的丞相,其中各種原因讓後人不斷猜測。公元200年,孫策終於拿下了江東,為東吳立國奠定了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