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東吳的諸葛亮,臨危受命託孤,一生卻無緣相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成就了一段君臣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而諸葛亮後來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讓他名垂千古。

然而東吳政權也曾發生過類似劉備託孤這樣的事件,並且東吳的這次託孤要比劉備白帝城託孤要早了許多年,因為這次託孤的人是孫策,接受託孤的人則是後來的東吳名臣張昭。

孫策可以說是後來東吳政權的實際奠基者,他憑藉者自己的人格魅力招攬一批人才並且通過戰爭兼并的方式短短几年就稱為雄踞江東的諸侯了。

不過孫策還沒有還得及鞏固在江東的統治就被仇人的門客所行刺了,在孫策病危之時他將自己的弟弟託付給了張昭並且據《吳歷》記載孫策還交待給張昭一句非比尋常的話。

按照《吳歷》的記載孫策在病危時曾交待張昭說道:「假如孫權不能勝任江東之主的位置張昭就可以取而代之,如果不能控制江東之地就帶著孫氏一族離開江東回到中原。

從孫策和張昭的對話可以看出孫策對張昭的器重和信任絕不遜色於劉備對諸葛亮。

策臨亡,以弟權託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

【吳歷曰:策謂昭曰:"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裴松之注引《三國志 吳書 張昭傳》

那麼為什麼作為託孤大臣的張昭後來在孫權稱帝後始終無緣丞相之位呢?同為託孤大臣張昭為何和諸葛亮的命運相差這麼大?

有人說張昭對東吳的貢獻沒有諸葛亮對蜀國的貢獻大,這個做法我時不認同的。

首先我們看孫策託孤於張昭的時候東吳是處在什麼樣的形勢下。

我們說孫策在世時的江東地區是十分不穩定的,一方面孫策消滅江東諸軍閥才不過短短几年時間,這些軍閥的殘餘勢力對孫氏政權還是處於敵對或者仇恨的狀態的。

另一方面孫權當時還不過是一個少年對於江東的群臣來說威信不足難以服眾。

而張昭在江東正好是德高望重的人,有了張昭的表態支持其他人對於孫權繼位也就不敢有意見。

在孫權成年親政以前東吳的內部政事可以說幾乎全是有張昭處理,所以說張昭和諸葛亮一樣都是在國家危難之時臨危受命並且成功的維持了政權內部的穩定。

還有一種看法是張昭之所以後來沒能當上吳國的丞相是因為在赤壁之戰時他主張孫權投降曹操,這個看法我認為並不是主要原因。

在赤壁之戰爆發前夕曹操不僅占據了荊州還統一了北方及中原廣大地區,按照當時的形勢來看東吳幾乎是很難和曹操抗衡的。

所以曹操在荊州訓練水軍準備南下時已經將東吳內部搞的人心惶惶了,當時東吳內部主張投降曹操的決不止張昭一人。

孫權如果要對這些主降的人都加以追究那恐怕江東的大臣就要被清理掉一半。

事實上張昭難以出任吳國丞相的主要原因是孫權不喜歡張昭,史書記載張昭這個人儀表威嚴為人又剛烈耿直所以孫權每次和張昭談話的時候都不敢口出妄言。

孫權稱帝之後張昭經常直言勸諫,孫權曾多次和張昭發生爭執而張昭對孫權卻絲毫不讓步。

有一次孫權和張昭發生爭執氣急之下甚至拔出了刀差點殺了張昭。

昭容貌矜嚴,有威風,權常曰:"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舉邦憚之。

《三國志 吳書 張昭傳》

從張昭後來在吳國的表現來看他並非是一個貪圖富貴眷念生死的人,所以說孫策當初看人還是很對的。

赤壁之戰時張昭主張投降可能也是為了順應當時東吳一部分大臣的人心,而他後來無緣於吳國丞相之位主要的原因是他不受孫權的待見。

當時東吳的大臣都舉薦張昭出任丞相,而孫權卻違背眾願任命其他人為相併不是孫權懷疑張昭的能力和對東吳的忠心而是純粹的不喜歡張昭這個人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策後代 歷史上孫策被誰殺的

孫策的後代是誰沒有享受到榮華富貴的孫策,在弱冠之年便擔起大任,即使有才能,成為當時的一方軍閥。但由於天妒英才,使他還未成就,就早早的過世了。不過,儘管孫策英年早逝,但他在家庭這方面,還是挺美滿的...

周瑜,官二代的典型代表,為什麼會死的那麼早

周瑜,官二代的典型代表,人生贏家,長得帥、有學識,赤壁之戰全國側目,他的存在對於穩定東吳老中青三代人才,以及爭霸天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更令人羨慕的就是三國最有名的美女,小喬,是他老婆。

孫策的託孤大臣為何當不上丞相

帝王死的時候,因為繼位者年幼,往往會讓一些信得過有能力的大臣輔佐這個繼位者,這就是所謂的託孤大臣。三國時期,三國都有一個這樣的大臣,東吳的張昭和周瑜就是孫權留給弟弟孫權的託孤大臣。又因為周瑜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