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孔明多次北伐均未獲成功 真的是因為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劇照
陳壽在「表」里說,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
他不僅榮膺劉備的三顧,也深受孫權的「敬重」。
到了劉備死後,後主繼位。
諸葛亮綜攬軍政,「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辦到了「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
據正史記載跟一些佐證,諸葛亮其實並不像三國演義小說中寫的那麼美好。
他很有可能對關羽的死都要負上一定的責任,具體的可以翻閱時間相關的資料,關羽死後將近2年蜀才報復吳,很不合理。
也就是他考慮到一些會威脅到劉備江山的人加以剷除。
而祁山之戰慘敗更是很奇怪,魏延不被委以重任,最後輸的一塌糊塗,出祁山途中很多倒戈蜀的地方全被魏處理了。
整軍再出祁山的時候當然沒上次那麼容易了。
所以諸葛亮才華是有的,但是並不像小說寫的那麼神。
這幾句「論定」諸葛亮的治績的話,是當時一般人的「公論」。
陳壽並未「過甚其辭」。
事實上,出於陳壽之口,更為客觀。
陳壽的父親,曾經是馬謖的參軍,於馬謖戰敗以後連帶地被諸葛亮處罰。
陳壽本人,也曾經為了某一件事,被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處罰過。
後代的史論家,卻頗有批評陳壽不夠客觀,責備陳壽,說陳壽為了「私怨」而在「表」里寫了下列幾句話:「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
陳壽的批評是否恰當,為另一問題。
他確是並設有為了「私怨」而作出如此的批評:他不曾為了父親的被罰,而說同時被治罪的馬謖好;也不曾為了自己被罰,而說諸葛瞻不好。
陳壽不曾否認諸葛亮有「治戎」之長,所批評的只是諸葛亮短於「奇謀」、「將略」。
蜀國自關羽戰敗失了荊州,被東吳所誅;張飛復仇心切被部下所殺;劉備征伐東吳,六十萬大軍被陸遜火燒聯營七百里;接二連三的軍事外交戰略失敗,導致了蜀國的直接衰敗。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基於蜀國擁有荊州的基礎上,聯合孫吳,待天下有變,北伐滅魏。
而失了荊州之後,使得蜀國偏安一隅,每次北伐只能出祁山。
而此路山路崎嶇,後勤供應困難,每每使得北出祁山無功而返。
蜀國的統治者對於當地來講屬於外來戶,蜀國的政治頂峰人物是跟隨劉備的老一代,二級政治人物是跟隨諸葛亮的荊州知識分子,當地蜀人處於政治底層,階級矛盾尖銳,司馬昭滅署之後,為了緩解這一矛盾,讓當地實現了蜀人治蜀。
諸葛亮是位傑出的政治家,他深深了解這些矛盾,劉備死後,他提拔了一些當地人,緩解這種矛盾。
諸葛亮是位傑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去東吳修好,調整外交政策;
政治上治理國家遵從法制,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並且他帶頭執行,使得蜀國有一批廉潔官員,因此蜀國得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但是蜀國的根本已經疲軟,劉備的軍事失敗已經令蜀國元氣大傷,諸葛亮已經無力回天,實力上已經無法滅魏,但為何每每出祁山北伐?也許他是要轉移國內的矛盾化為外部軍事矛盾,以此來穩定國內民心,再者,伐魏也是諸葛亮隆中對的對劉備的承諾。
諸葛亮千古以來被人尊為智慧的化身,只可惜他謀人不謀己,以至於被累死。
而司馬懿則不同,壽命也很高,二十年磨一劍,諸葛亮苦心經營的蜀國還是被司馬懿的兒子所滅了
諸葛亮五次北伐,單以戰爭本身來看,諸葛亮都戰勝了魏國,對手不一定是司馬懿。
我不否認諸葛亮是個有能力的人,他能把蜀漢治理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第二次北伐的時候,帶著10萬大軍,嚇得司馬懿40萬大軍不敢應戰,在滿寵的勸說下,司馬懿才勉強應戰,一戰即潰。
可見諸葛亮的個人能力不容質疑。
關鍵在於戰略,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隆中對」,這個被無數人認為是個正確的策略,依此讚揚諸葛亮。
實際上,諸葛亮僅僅是想走韓信的老路,且先取荊州,後拿益州。
再圖漢中、涼州的戰略思想,魯肅早就向孫權說過。
連武將甘寧也向孫權說過,可見這在當時不算是什麼了不起的戰略規劃。
只不過當時劉備集團,能完成孫劉聯盟的,只有諸葛亮一個人,因為他哥哥在東吳當官,多少能和東吳扯上點關係。
好,那我們就來完成劉邦的老路。
可是,劉邦手下有三傑為首的一批各類人才,而諸葛亮,特別是在關羽、劉備先後死去以後,想以一人之力,完成三傑之事,那根本不可能。
諸葛亮甚至比蕭何要強點,但是陳壽說諸葛亮少奇謀,這個是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
韓信每戰必用「奇」,而諸葛亮打仗基本只用「正」,導致他打來打去,雖則勝多負少,但是一點成果都沒有。
這點,諸葛亮比韓白衛霍差遠了。
而張良是劉邦戰略的總設計師,也是危機公關的好手。
諸葛亮在這方面雖然做的也還算不錯,但是比起張良來,他在隆中對策失敗以後,沒有拿出一個可行性計劃,只知道死板的執行已經不可能的任務,失敗也是難免的。
劉邦還有陳平,陳平的小「奇計」,令劉邦受益匪淺。
而劉備集團缺乏這樣一個人物。
我們再看魏國,在曹丕時期,司馬懿、賈詡就告訴曹丕,說如果要打漢吳,不如先打吳,打吳要先打夏口。
但是,諸葛亮、孫權都是當時英才,魏國沒有一個人能超過他們,不如做一個防禦姿態,等到諸葛亮、孫權一死,漢吳人才凋零,再滅掉漢吳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曹丕雖然打了兩次東吳,但是基本上執行了這一策略。
之後司馬懿掌權,更是很好的執行了這一策略。
實際上,在諸葛亮和陸抗死後,漢吳就沒有什麼像樣的人才,魏晉的統一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既然魏國有這個戰略,那麼諸葛亮你打得越多,死得就越快。
因為你蜀漢消耗不起。
除非你能真的占領一些類似長安、洛陽的戰略要地。
即便如此,魏國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鄴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
司馬懿既然敢實行這個戰略,也就早做好了可能丟掉長安、洛陽的準備。
只要許昌和鄴城還在,魏國是大國,打一個反包圍,切斷你的補給,你還是得撤軍,或者全軍覆沒。
諸葛亮也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才不敢輕舉妄動。
毛澤東說∶隆中對只是誤談,諸葛亮北伐必敗
說起諸葛亮那可是三國演義中的靈魂人物,智慧的化身。初出茅廬便輔佐劉備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劉備死後又輔佐後主,北伐曹魏。雖然沒有成功,他卻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毛澤東說...
品味不一樣的歷史之三國謀士篇
前面已經寫過了武將篇,今天給大家帶來三國的謀士篇,整個三國時期有很多關於謀士的故事,也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字,我們隨口一說就能說出諸如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郭嘉等等,下面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三國時期...
本以為劉備不是個短命皇帝呢,三國魏蜀吳各家的皇帝都做了多久?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時期之一,更是有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來述說,從東漢末年到蜀吳覆滅,這是一個英雄豪傑並立於世多姿多彩的時代,恨不能親身經歷,與英雄豪傑共舉杯戰沙場!看三國演義,說實話,孔明一...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什麼諸葛亮堅決不用?其實跟孫權有很大關係
諸葛亮出身茅廬,跟隨劉備東征西伐一生鞠躬盡瘁。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寫下千古名篇《出師表》一心要興復漢室,完成統一大業。公元228年 ,諸葛亮進行了第一次北伐。在北伐前,蜀將魏延提出了一條「子午谷奇...
司馬懿費勁心思要殺此人,諸葛亮的一大功臣,他死北伐註定失敗?
陳老師趣說歷史第一百五十四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三國演義》里寫到,諸葛亮初出祁山的時候,已經攻略了魏國的西涼三郡,蜀軍已是有如滔天之勢,直接威脅到魏國的長安。而在魏國內部,曾經...
毛主席評價「六位三國時期人物」!每一位都言簡意深!入木三分!
毛主席深入的研讀過二十四史,對歷朝歷代的歷史人物有過深入的分析,見解獨到,鞭辟入裡,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毛主席評價過的「六位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
諸葛亮:我也真不是謙虛,司馬懿只能被我吊打······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三國十大謀士,郭嘉只排第三,司馬懿屈居第五,第二太有爭議了
第十名:法正 法正,蜀漢的『郭嘉』。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本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提起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諸葛亮.其實當時諸葛亮主要管理內政和籌措糧草,在劉備...
荊州不失,諸葛不死,蜀國還是不能統一三國
劉備作為蜀漢開國皇帝,可謂是歷盡艱辛,在未遇到諸葛亮時不斷依附各個諸侯。這其中包括幽州公孫瓚、河北袁紹、兗州曹操、荊州劉表,這過程中5次丟失妻子兒女。自從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後,可謂是如魚得水,...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還會是三分天下嗎?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劉備要回荊州,三國又會重新取得另一種平衡,不會出現變數。劉備不可能滅掉吳國,如果一旦把吳國滅掉,那麼魏國勢必會攻擊,到時候獲利是魏國。
《隆中對》戰略方針到底是諸葛亮信口開河,還是有理有據?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闡述了自己對劉備統一霸業的藍圖規劃。這段話原文是這麼說的: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諸葛亮的失誤導致了蜀國最先滅亡?
有些人把蜀國最先滅亡的根源的大鍋丟給了諸葛亮,說諸葛亮沒有培養好人才沒有利用好人才,人才要這麼容易培養這麼容易利用還打什麼?諸葛亮又不會克隆,培養自己利用自己好了,所以這無疑是最好笑的,這鍋非...
廖化厲害嗎 廖化當先鋒是怎麼回事
廖化厲害嗎「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是一句耳熟能詳的中國俗語。意思是說,某個團體缺乏能幹的人,只好讓能力並不出色的人來擔任重要職務。這句話中有個主角,就是廖化。目的在於諷刺別人能幹一般,像廖化一樣。
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後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遺願,先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然而,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北伐中原,諸葛亮勞累成疾,病逝五丈原。至此,蜀國偏安一隅,之後雖然有姜唯北伐中原,但...
諸葛亮為何不能一統江山?爭論千年的問題,如今終有答案
熟讀三國的朋友,必然直到川蜀後期主要靠諸葛亮一人維持,他曾經六出祁山,多次北伐終於還是沒能成功,對於這一點的記載,小說《三國演義》跟歷史基本是符合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逝於五丈原。
三國有四大戰略構想,有一個尚未實施已宣告破產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三國時期,天下大亂,不少智謀之士提出了結束亂世的戰略構想。例如沮授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毛玠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魯肅的榻上對、諸葛亮的隆中對...
諸葛亮與司馬懿第一次交手,十人有九人猜錯!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交手,是《三國演義》的重頭戲。一談到這裡,有人立馬會想到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司馬懿鬥智鬥勇。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手,卻並不只是六出祁山。諸葛亮二出祁山時的對手,並不是司馬懿。而在他...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
我們先簡單交代一下關羽失荊州的大概情況。荊州七個郡。魏、吳各占幾個郡。關羽據守的荊州實際只有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沒能實現?荊州之失並非關鍵,只因為這一點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一番戰略構想,自古便為人們所稱道。然而,這番戰略規劃雖然幫助劉備建立了帝業,實現了魏蜀吳鼎足而立的局面,但卻沒能幫助劉備克復中原。對此,自古以來人們大多認為是...
不惜與劉備意見向左,諸葛亮為何堅持先打曹魏,後伐東吳?
諸葛亮,是智慧、忠臣的代名詞,在東亞文化圈內人盡皆知。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流傳至今。然而,縱然是智謀過人,諸葛亮六出祁山卻未建功勳,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對其戰略方向產生了懷疑,...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