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戰略方針到底是諸葛亮信口開河,還是有理有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闡述了自己對劉備統一霸業的藍圖規劃。
這段話原文是這麼說的: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隆中對》的宏偉藍圖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夷陵兵敗等多重打擊下變得無法實現。
諸葛亮最終也死在了北伐的道路上。
歷史的車輪無法倒退,但並無妨礙後人討論這段歷史。
小編今天就帶大家分析下到底《隆中對》的條件能否一一實現。
條件一:跨有荊、益,保其岩阻。
這個歷史已經實現的,雖然丟了,但是確實能夠實現,小編這裡就不做分析。
條件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字面意思就是,西邊聯合所有少數民族,南邊安撫蠻夷,吳越。
小編就從西邊分析起,西邊主要指隴右的羌族部落,羌族是古老而強大的少數名族,部落多而凌亂。
主要有十三羌之說。
東漢末年就常年與朝廷作戰,曾經的諸侯如董卓,馬騰,韓遂等都有與之合作,可謂是相愛相殺。
作為遊牧民族,生活條件堅苦,條件好-戰馬充足,幾百年以來都是燒殺劫掠,你讓他當乖寶寶可能嗎?小編認為北伐時候他們肯定會伺機而動,沒準北伐軍的菊花就給爆了。
南撫夷越主要證據來源諸葛亮的平定南中之役,他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方針和攻心為上的戰術,實行"以夷治夷"的辦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最後到蜀國滅亡他們也沒作亂過,這還算靠的住。
條件三: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外結好孫權。
為的是從荊州出兵,孫權不會背後襲擊,但是三國歷史上荊州丟失,就是由於關羽傾巢出動取攻打襄樊,被呂蒙偷了後備。
很多人說,關羽太傲不太會搞關係,吳蜀關係沒搞好。
那小編就撇開關羽因素分析。
孫權到底會不會襲擊荊州?小編認為絕對會!原因如下:
- 荊州之爭的道義缺失。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主力是東吳。
戰果被蜀國偷去了,劉備給的藉口是借荊州,結果大家都知道死借不還,說劉備背信棄義絕對不為過,和這樣的人打交道,孫權還會相信劉備嗎?所以於情於理孫權都會拿回荊州。 - 荊州之地關乎東吳存亡。
赤壁之戰能夠勝利的很大因素是長江天塹所為地利也。
魏滅蜀後,從長江順流而下,一路向東就這麼把東吳拍死了。
作為一國之君的孫權,整麼可能放著蜀國和自己一起擁有長江天塹呢? - 取荊州乃孫家三代的強烈願望。
孫吳於荊州的恩恩怨怨從孫堅時代就已經落下了。
裡面寄託了太多孫吳的情感,有種此生不取荊州無臉見列祖列宗的意思。
周瑜的二分天下的戰略方針也是必須取得荊州才能實現。
作為野心家的孫權,能看著劉備長期握有荊州之地嗎?
條件四: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天下有變最好條件是魏國內亂。
那魏國會內亂嗎?小編認為不會,因為那時候魏國屬於最強盛時期,曹操,曹丕,曹睿都是有作為的統治者,內亂機率為0啊。
再說兵分兩路出兵的願景。
荊州軍由關羽帶兵出擊魏國,歷史已經給與重重的打擊,東吳鐵定會偷襲。
這一路等於出不去了。
益州出於秦川。
巴蜀易守難攻,道路崎嶇不已。
諸葛亮多次北伐常掛嘴邊的話就是軍糧補給,巴蜀補給運不出來,一旦戰線拉長耗都耗死你。
劉備取巴蜀當時通過水路運糧,才解決糧草問題。
還有諸多困難,小編會在往後的文章重點分析益州難以進兵中原的原因。
《隆中對》的條件,在小編看來只是諸葛亮的一廂情願,根本沒可能實現啊。
司馬懿:諸葛亮的《隆中對》存在致命錯誤,諸葛亮一死蜀國必亡
導讀:公元207年,被曹操打敗的劉備無處可去,只能南下荊州投靠了劉表。多年的寄人籬下讓劉備經常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難道自己就要這樣一事無成的老去。正當劉備心灰意冷的時候,劉表的身邊的謀士徐庶向...
蜀國這個大將的大意導致劉備滿盤皆輸?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我們都很了解。赤壁之戰後,劉表的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進攻益州,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三國之蜀漢興衰——成也此人敗也此人
蜀是三國里起家最晚、滅國最早的國家,但並不代表它是最弱的一個,全盛時期的蜀國實力超越孫吳,直追曹魏。那麼為何天平傾斜的如此之快呢?一切的開始只因一人————
荊州不失,諸葛不死,蜀國還是不能統一三國
劉備作為蜀漢開國皇帝,可謂是歷盡艱辛,在未遇到諸葛亮時不斷依附各個諸侯。這其中包括幽州公孫瓚、河北袁紹、兗州曹操、荊州劉表,這過程中5次丟失妻子兒女。自從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後,可謂是如魚得水,...
為什麼諸葛亮不等「天下有變」時再北伐呢?
隆中對選自陳壽的《三國志》,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去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向劉備表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諸葛亮為什麼不執行《隆中對》的戰略,等到「天下有變」時再進行北伐?
隆中對中曾言:「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之後劉備的戰略也基本按照隆中對執行,還比較順利,拿下了荊州、益州、漢中,甚至超過了江東孫權集團。魏蜀吳短暫...
關羽進攻樊城完全是違背隆中對規劃,也註定隆中對無法實現
在我國,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後,荊州被瓜分,劉備按照隆中對規划進軍益州,於是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集團進軍益州時,荊州形勢很微妙,三方形成了一個平衡。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南...
蜀漢有荊州也未必會實現《隆中對》的規劃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將軍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給劉備畫的一張大餅,其中一句話說明問題
《隆中對》,這個千古名篇,他為劉備描述出一個遠大的戰略藍圖,分析了天下大勢,提出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建立根據地,之後圖取中原。這個計劃曾讓劉備熱血沸騰。
「隆中對」其實是千古失策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劉備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諸葛亮躊躇滿志,制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戰略,劉備遂開創了蜀漢一方霸業。千百年來,這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人們被諸葛亮的曠世奇才所折服。殊不知...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必然還是偶然?
失去荊州當時真要說也只能算是意外。從軍事角度來看待當時那場戰役的布局,可以說那是正確的選擇方式。關羽帶主力部隊圍攻曹操,而荊州外面沿途又布置的烽火台,荊州城雖然兵不多,但是城池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
諸葛亮北伐的現實考量:蜀漢立國之本是正統性
有些人一直以為諸葛亮的北伐誤國誤民,使得蜀國民生凋敝,最終亡於晉。其實結合當時的環境分析,北伐是必須的。公元221年秋7月,蜀漢章武元年,即位不久的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奪回荊州,不顧諸葛亮等大臣反...
軍師聯盟中關羽北伐曹操被孫權奪荊州身死,其違背諸葛亮便註定
《軍師聯盟》最新劇情,劉備大將關羽北伐曹魏,奪襄陽攻樊城,終被孫權抄襲後路所敗,失荊州孤立無援,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下被東吳斬殺,關羽的出擊實際上嚴重違背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構想,在開始之初就必敗。
諸葛亮隆中對高明之處以及劉備關羽有違背戰略之處
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