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與劉備意見向左,諸葛亮為何堅持先打曹魏,後伐東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是智慧、忠臣的代名詞,在東亞文化圈內人盡皆知。
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流傳至今。
然而,縱然是智謀過人,諸葛亮六出祁山卻未建功勳,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對其戰略方向產生了懷疑,為什麼諸葛亮始終堅持先打曹魏,後伐東吳?
在對待先攻打哪一方這個問題上,諸葛亮與劉備顯然是有分歧的。
劉備是主張伐吳的,而且他也確實這麼幹了。
很多人認為劉備打東吳是報仇心切,這有些說不通,作為一國君主,劉備肯定不會這麼意氣用事的。
之所以討伐吳國主要還是統一的戰略選擇問題。
歷史上很多戰爭都採用遠交近攻、先易後難的策略。
秦始皇統一中國採用的就是遠交近攻,後來劉邦也是讓韓信先收拾其它諸侯才形成戰略包圍,最後打敗項羽的。
就戰爭距離而言,東進荊州不管是從陸路還是水路,都要比出祁山更方便些。
就國力而言,魏國勢力最強,吳國其次,蜀國最弱。
這兩方面總結為一點,打東吳更有勝算。
此外,當時吳蜀矛盾已經很深,兩國表面上結盟,但內里卻勾心鬥角,孫權、周瑜無時無刻不在打荊州的主意,而劉備更是無時無刻防著荊州被搶。
這種關係最是磨人,我好不容易有個地方落腳,你東吳非逼我打借條,而且老是像賊一樣的惦記著。
我千防萬防,最後還是被呂蒙這個賊小子耍了個白衣渡江偷了去,而且還殺了關羽,劉備心裡當然不愉快。
日積月累的矛盾加上殺關羽的仇恨完美的與戰略方向相結合,所以劉備就帶著五六萬軍隊討伐孫權了。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反對先打東吳,所以劉備東進的時候沒有讓諸葛亮隨行,而是讓他留下來鎮守益州。
諸葛亮之所以反對伐吳肯定不是因為他反戰或是懼戰,而是因為他自始至終的戰略方向就是先伐魏國,再居高臨下掃平吳國一統天下,所以劉備死後,他就與東吳恢復同盟,一心北伐。
那麼,統一天下的戰略路線,諸葛亮為什麼堅持先打曹魏,後伐東吳呢?
在玩計謀方面,諸葛亮是祖師級別的,周瑜多次設計謀奪荊州都被他一一化解,所以相對於劉備,諸葛亮對東吳相對友好。
另外,諸葛亮家族世代為漢朝官員,他本人更是鐵桿漢粉,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棄曹操而選劉備。
後來姜維因「心存漢室」而得到重用也體現了諸葛亮對漢朝的忠誠。
所以占領益州後,諸葛亮首要目標就是光復中原,曹操就成了他最直接、最大的敵人。
另外一點是吳蜀兩國有合作的先例,諸葛亮六次北伐與東吳是有合作的,或者說已經形成戰略默契了。
諸葛亮心裡很明白,魏蜀吳三家折了其中一家對剩下的一家都可以說是災難,現在魏國對吳蜀兩國威脅最大,如果伐吳,魏國肯定會趁機進犯。
若是伐魏,吳國來攻的可能行不大,甚至吳蜀還可以聯合出兵,讓魏國兩線作戰。
事實上孫權也是這麼想的,所以諸葛亮攻打魏國時,孫權沒有對蜀國形成壓力,反倒還聯合出兵伐魏。
比如說建興16年北伐魏國,諸葛亮二月出斜谷,孫權六月就打合肥。
除了以上兩點,王業不偏安也是諸葛亮興兵伐魏的目的。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提到「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
惟坐而待亡,熟與伐之?」。
大致的意思就是討伐曹魏很難,但不去討伐,蜀國遲早會被滅亡,與其坐等滅亡,還不如進取去征討。
另外陳壽在三國志也提到,諸葛亮北伐是因為擔心自己死後,沒人有實力對抗北方,所以才屢次興兵。
從這種觀點來看,諸葛亮屢次北伐是對後人負責。
不過,現在也有一種觀點比較流行,認為諸葛亮根本沒有那麼高尚,他先討伐曹魏主要是因為兄長在東吳,擔心孫權一怒之下誅殺諸葛瑾全家。
至於屢次北伐,主要是為了用戰爭保保住自己的權利。
大家覺得這種觀點可信嗎?
註:本文由頭條號作者原創,禁止轉載!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曹魏不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被罵的狗血噴頭!那篇文章叫:若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是封王還是殺掉?主要是我在裡面提出先滅東吳的看法,於是吐槽聲一片,比如:小編你懂個屁!腐儒紙上談兵!還談什麼先滅東吳。智障...
因為他蜀、吳兩國滅亡,張飛、關羽、黃忠等人更是因他而死!
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社稷之臣」,他跟隨孫權四十多年,掌管吳國軍政大權十餘年,一生出將入相的陸遜,他在吳國可以說位高權重受人敬仰,但是四川的蜀漢政權對他可謂恨之入骨了,因為劉...
假如劉備、諸葛亮和五虎上將沒死,蜀國是否可以一統天下?
漢朝末年三國鼎立,三國指的是曹丕建立的魏國,孫權建立的吳國和劉備建立的蜀國。當時諸葛亮和姜維對曹魏進行了多次的北伐,但是都無功而返,最後在263年的時候司馬昭決定滅掉蜀國最後蜀漢正式滅亡。
關羽死後,劉備攻打東吳,不單單是為了給二弟報仇
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抓住並殺害。劉備知道了,作為大哥,他要為關羽報仇。公元221年,劉備率大軍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當時曹丕、劉備先後稱帝,實力最強的還是魏國。劉備真的就像演義里講的,攻打東吳,...
劉備討伐東吳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小貓膩,又折損了多少人才?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
隆中對策,荊州必取,為何諸葛亮五次北伐均不出兵荊州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策,跨荊,益兩州,修整兵馬,待天下有變,兩州同時出兵,大業可成。劉備如聞天籟之音,眼前迷霧散盡。在經歷赤壁之戰,益州之戰後,劉備初步實現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
三國里,要是劉備如果聽取諸葛亮建議不伐吳,結局會是怎樣
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歷史在不停地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我們可以嘆謂歲月的無情與當局者的執迷,但不...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
站在劉備的角度,來看他為什麼不顧一切要興兵伐吳
看三國,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為何在赤壁之戰中還能聯合孫權一起對抗曹操的劉備,為何奪取西川稱帝後,不是優先選擇結盟東吳共同對抗曹魏,而是調轉槍頭,興兵伐吳。
真實的諸葛亮究竟有多厲害?
諸葛亮,三國演義里,神一樣的存在,他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操、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那麼真實的諸葛亮...
劉備不顧諸葛亮和趙雲反對,舉兵伐吳的真正原因
一:時代背景建安二十四年冬天,一代名將關羽在荊州遭到曹仁和呂蒙大軍兩面夾擊,敗走麥城,兵敗殉國。次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稱魏文帝,封劉協為山陽公,改年號為黃初元年,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