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先簡單交代一下關羽失荊州的大概情況。

荊州七個郡。

魏、吳各占幾個郡。

關羽據守的荊州實際只有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對劉備指出:「占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霸業可成」。

的戰略方針,荊州可謂是兵家的必爭之地,關羽丟失荊州之後,諸葛亮只有祁山一條路可走,六出祁山不成直接導致諸葛亮的失敗,可見荊州對蜀國的影響有多大。

那麼關羽真的是大意失了荊州嗎?絕不是關羽大意這麼簡單,其實乃各方原因造成的。

當時關羽的處境已經非常危險。

身前是曹操,身後是孫權。

劉備去取西川,使魏吳有機可乘。

曹操在明,孫權表面是盟友其實內心早對荊州虎視眈眈。

但是在關羽的心目中,一直都是瞧不起東吳並無防備。

當時魏吳蜀三國鼎立之勢已經成型,曹魏赤壁之戰後元氣大傷,還在積極的恢復之中,只能收縮兵力固守城池地盤做防守。

東吳的方針就是西征,對荊州志在必得,而此時蜀國的目標是北伐中原,恢復漢室。

精兵強將都被劉備帶走了,留下關羽守荊州實力並不強。

時關羽手下的可用之人十分有限。

219年8月,關羽水淹七軍。

大獲全勝,俘虜于禁,斬殺龐德。

關羽被勝利沖昏頭腦,以為可以藉助勝利的士氣一舉攻下樊城。

但他忽略了實際情況,曹操也不會眼看荊州之地落入蜀國之手,所以他不斷增增援兵,關羽孤軍作戰,東吳,魏國能調動援軍,但是漢中路途遙遠,遠水救不了近火,敗走麥城後被東吳所擒,蜀國並無援兵,依然派將屯兵夷陵,守峽口以備蜀。

東吳方面可謂步步為營、文武兼施,志在必得。

所以說,荊州之失不能全賴關羽的大意,乃東吳籌謀已久,剛好借關羽北伐戰事焦灼而背後奪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失敗的開始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我們都很了解。赤壁之戰後,劉表的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進攻益州,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劉備在入主益州以後,將長沙、桂陽...

痛哭已晚,他們倆用錯兩個人 斷送一個國

蜀漢政權歷史上,有兩次重大錯誤,正是這兩次錯誤斷送了蜀漢的前途,這兩次錯誤都與用人有關。 第一次是劉備用關羽鎮守荊州。曹魏集團想聯合孫吳集團攻打荊州,相約打下荊州後共分荊州,孫權有點動心。屬下諸...

關雲長大意失荊州,到底是誰的錯

 民間有句俗語叫「關雲長大意失荊州」。說的是三國時期大將關羽據守荊州力攻樊城時被東吳呂蒙白衣渡江襲了荊州,而自己也被迫敗走麥城,最終遭擒被殺。那麼,荊州之失,僅僅是關羽一人之過嗎?或又是誰的錯?

關羽改變了三國的兩次歷史進程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跟隨劉備轉戰南北,為劉備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三國演義中更將其尊稱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由於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完美刻畫,...

劉備不死,三國統一漢室可匡扶

東漢末年,諸侯混戰中,劉備集團的力量相對較弱,沒有自己的地盤和根據地,被對手打得東藏西躲,始終處於顛沛流離的境地。當時劉備資源匱乏,文官不過諸葛亮,武將不過關、張,劉備一度寄人籬下,曾經投奔過...

關羽大意失荊州,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三國演義》里,我們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自己兵敗被殺,同時也打亂了諸葛亮的軍事戰略構想,那就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待天下有變,關羽帶領荊州兵馬收復中原,劉備帶領益州的兵馬出祁山,平定...

揭秘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原因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一大失誤,是足以致命的失誤。荊州十分重要,它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據天...

諸葛亮與司馬懿第一次交手,十人有九人猜錯!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交手,是《三國演義》的重頭戲。一談到這裡,有人立馬會想到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司馬懿鬥智鬥勇。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手,卻並不只是六出祁山。諸葛亮二出祁山時的對手,並不是司馬懿。而在他...

諸葛亮為什麼堅持北伐?這兩個原因很無奈!

劉備三顧茅廬後,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兩人相談甚歡,制定了劉備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並在其後幾年共同努力,實現了『霸業可成』的先決條件。但是,沒想到關羽一時失意,致使隆中對的『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

從失荊州,看用人失誤

《三國志》中形容荊州的戰略地位「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亮隆中對也指出,若成大事必奪荊州。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劉備用盡計謀從東吳挖走了荊州這塊「肥地」。通過近二十餘年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