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料事如神,卻犯下這一大失誤,直接埋葬了蜀國統一夢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四十五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司馬遷記載道:「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這麼一句話,大家都經常用在形容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身上,但是,客觀來說,真實歷史裡的諸葛亮,並非大家所想像的那樣厲害,諸葛亮沒有魯迅先生所稱讚的「多智近乎妖」,只不過是個比較出色的模式,今天陳老師就來帶大家細數一下,諸葛亮「遁入凡塵」的重大失誤。
首先,諸葛亮身為一名受到器重的軍師,在軍事方面,諸葛亮並非《三國演義》中的神機妙算,事實上,諸葛亮相比於蜀國其他的謀士比如龐統,法正,馬良等人都是相形見絀。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後,依舊是屢戰屢敗,只不過敗得沒有那麼慘罷了。
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的時候,東吳豪傑還就此嘲笑過他。
或者大家會想,劉備能夠成就大業,最大的功臣不就是諸葛亮嗎?沒錯,諸葛亮的戰略水平的確是當時一流,隆中對中設計的三分天下之計對劉備集團十分有針對性,但是,光有計劃,沒有執行,也是無濟於事。
而諸葛亮在執行戰略方面,著實沒有什麼突出貢獻。
三分天下的第一步,荊州的成功占領,是依靠荊州當地大族馬家的幫助,其中,馬家的馬良,才是為劉備設計先奪取荊南,再圖謀荊北,避開東吳和北魏的紛爭,先積攢足夠的實力,亂中取勝,到時候便可坐收漁翁之利的妙計;戰略的第二步,就是西取益州。
大家可能要說了,那麼龐統,法正,馬良三人都去世後,諸葛亮屢屢北伐有功,這不是他能力的體現嗎?實際上,陳老師並不這麼認為,因為,早在北伐之前,諸葛亮獨掌大權的時候,他所犯下的失誤,就使蜀國早早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
那就是北伐平定漢中之後,次年法正便因病去世。
這樣一來,蜀國可堪大用的謀士又只剩下了諸葛亮,諸葛亮卻就此犯下一個極大的錯誤。
他認為,蜀軍新下漢中,在荊州防守的關羽正是對荊州北部曹操的地盤發動攻擊的最佳時機。
表面上看,曹操新敗,銳氣盡喪,這的確是個好的進攻機會。
可是,諸葛亮過於天真了,因為,天下三分,荊州並不是只有曹操想要,東邊的孫權還不是想要,因此,沒有考慮到東吳的因素,關羽受命出征也不會多加提防,雖然關羽自己占主要原因,但身為主帥的諸葛亮的錯誤決定也是失卻荊州的一個原因。
其次,蜀國雖然大勝,但是漢中一戰,曹操的元氣沒有收到過大的損失,畢竟魏國的地盤要比蜀國吳國加起來都不差多少,恢復十分迅速,依照曹操之能,舉國之力守住個荊北,並非難事,而反觀蜀國,此時益州已經耗費了積攢多年的人力物力,難以對荊州戰事有多少幫助,直接的證明就是關羽死後,劉備過了好些年才能御駕東征。
因此,諸葛亮的正確決定,應該是繼續休養生息,安撫孫權的同時也要提防他。
隆中對真的可以作為教科書般的戰略學習,但是,還是略帶些書生氣息罷了。
戰場之勢瞬息萬變,今天的盟友也許明天就變成了敵人,諸葛亮東和孫權的戰略指示在初期劉備孫權弱小,曹操獨大的局勢下能夠得到孫權的認同。
所以,孫權會留著劉備來對抗曹操。
而漢中一戰後,劉備的實力急劇提升,甚至有吞併孫權的,獨自抗拒曹操的能力了,身處三分天下局勢中的孫權所走的每一步就像是博弈,為了生存,必須聯合弱者,削弱強者,從中取勝,所以,蜀國壯大後,諸葛亮再一廂情願地想要與孫權和平相處,這是不切實際的。
因此,荊州的丟失因此諸葛亮的錯誤想法而發生,這是必然的,這也是諸葛亮一生當中最大的失誤。
好了,陳老師的三國課堂今天就說到這裡了,喜歡三國的讀者朋友們可以點一下訂閱,陳老師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最新的三國趣談,感謝你們的觀看,也祝願讀者們都有美妙的一天。
六位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奇才,卻都英年早逝,你最為誰惋惜?
(加盟作者龍七公子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流傳於世,用以形容蜀相諸葛亮壯志難酬的缺憾之情。.事實上,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已是五十有四。相比於三國時期四...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諸葛亮《隆中對》對不對,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最終奠定三國鼎立局面,諸葛亮一生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公元207年,劉備駐新野,頭號謀士徐庶因母親被曹操俘虜,只能隻身赴曹營,徐庶臨走前給諸葛亮推薦諸葛亮,曾言:若得...
龐統的一句話,說出了諸葛亮一生最嚴重的失誤,可惜劉備不聽
「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天下可定」。《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話,形象地說明了三國蜀漢兩大謀士的才能和水平。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當時第一流的濟世良才,上了戰場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廟堂之上能經邦濟...
書評,《三國演義》關羽是怎麼一步步隕落的?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混的是風生水起,一路是被神話到了豬腳的地步。斬華雄,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死後化為厲鬼向呂蒙索命,這樣的英雄人物怎麼會遇上對手,怎麼會敗走麥城?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大家都耳熟能詳。另外有一場戰役,雖然沒有擠進前三,但是從這場戰役的結果來看,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這場戰役就是蜀國關羽和曹魏之間的襄樊之戰。
三國歷史上,最能影響歷史走向的英豪
中華五千年,普通大眾耳熟能詳的一段歷史,,估量即是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那段故事了。小說《三國演義》,以及電視劇的熱播,讓不少兄弟都知道,曹操是梟雄,孫權是英豪。
諸葛亮為何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澤東三句話點破緣由
三國時期,是一個三足鼎立的舞台,這裡有過無數個性張揚的英雄、這裡演繹過無數的傳奇、這裡還有過無數智者的比拼。諸葛亮就是三國時期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之一,小編在這裡引用杜甫《蜀相》一首:丞相祠堂何處尋...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
三國智者盤點:誰才是三國第一智者?廖化有沒有誤殺自己人?
我們都說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大概是我國出能人志士最多的國家,光名傳千古的謀士就多的數不清。三國演義的小說和電視劇的流傳也為這些謀士故事的傳播提供了途徑。劉備手下大將廖化雖然名氣遠不及關羽張飛諸葛...
三國傑出的五大戰略家,魯肅排名第三,第一毫無爭議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段戰亂風雲的歷史歲月之中,有運籌帷幄、算無遺策的名臣謀士,也有衝鋒陷陣,勇冠三軍的無敵猛將,更有著眼整個戰局,能夠制定戰略方針的戰略家,那麼三國有哪些傑出的戰略家呢?什麼是...
三國有四大戰略構想,有一個尚未實施已宣告破產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三國時期,天下大亂,不少智謀之士提出了結束亂世的戰略構想。例如沮授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毛玠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魯肅的榻上對、諸葛亮的隆中對...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四——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最終既喪命又丟荊州
阿超聊文史:有態度地寫歷史,有品位地看文學。前三篇有興趣的也可以看一下哦。《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一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二龐統「掛」得太早》《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三法正和劉備的...
三國哲理:劉備沒能完成復國,有三點原因!
蜀國在三國中,一直是比較令人惋惜的國家。文有諸葛亮這絕頂的謀士,武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個個有萬夫不當之勇,論策略諸葛亮不遜於三國中的別的謀士,論武力五虎將更是遙遙領先別的武...
寒硯三國:季漢北伐與隆中對戰略的放棄
犯了左傾機會主義錯誤的關羽北伐,試圖在本應戰略防禦的時期將西線的勝利拓展到整個漢水流域,莽撞地衝破了曹孫劉三方在漢水、湘水地區形成的短暫戰略平衡態勢。關羽北伐,在招致以關羽為首的劉系荊州方面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