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他不是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諸葛亮,相信給大家最多印象是在《三國演義》里。

不過,《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色彩濃重的一部小說。

而且作者羅貫中先生,他的觀點是抑魏揚蜀的,在蜀中,他最欣賞的是諸葛亮,所以在演義里,不是諸葛亮的事也加給他,是他自己的事就更加神話他。

像空城計,火燒博望坡等等都是這麼來的。

但是呢,歷史上的諸葛亮他真有這麼神嗎?

諸葛亮,字孔明,生於徐州琅琊縣。

他叔父諸葛玄,是徐州有名志士,並且做過官。

當時,通常要是做過官,一般都會有一條很廣的朋友圈。

加上他叔父是個名士,讀書人,所以交的朋友自然也是名士。

所以,諸葛亮雖然家中較為清貧,但從小就有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與氛圍。

小時候的諸葛亮受叔父諸葛玄的薰陶,有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並且諸葛玄也是一個地方父母官。

所以傳授給了諸葛亮較多的內政管理理念。

這就給後來他向水鏡求學做了鋪墊。

公元194年,曹操以喪父為藉口舉兵大舉進攻徐州。

徐州境內均被戰火所染,諸葛玄為了保護全家老小安危,提前幾天便收拾好了物資,進行了搬家。

一路上諸葛亮經過的皆是被洗劫了的村莊,橫屍遍野,牆傾屋塌。

這些景象在諸葛亮的心中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所以諸葛亮由此發誓,有生之年,誓死不入曹營。

不然在荊州陣營投降之後,他完全有理由進去曹營。

關於諸葛亮不入曹營,不入江東。

我剛才說的是從心理上分析的。

但從一名政治家的角度來講,劉備當時幾近流離失所,但他手上有猛將,做人有也吸引猛將的魄力,並且他有名頭有潛力,在百姓中有威望。

就差一個核心軍師了,既然有這麼好的前途,那還去人才濟濟的曹魏、孫吳那邊就顯得划不來了。

到了荊州,諸葛也有十七歲,長大成人了。

他從自家脫離出來,獨自到一個名為南陽隆中的小村中,自食其力,半讀半耕。

專門研習《周易》《術藏》以及五行八卦等等這些奇門遁甲之書。

名冠天下的八陣圖就出自他手中。

不過大家放心,八陣圖是真有,不是演義虛構。

雖然現在已經失傳了吧!同時他憑藉自己超強的智商以及情商,結交了諸多隱居名士:龐德公、黃承彥、司馬微。

他也曾向三人求學,向龐德公學內政,向黃承彥學八卦,向司馬微學軍事及風水。

在南陽過著的這十年農耕生活,諸葛亮除了習得一腦知識,認識了三個名冠荊州的大學者,也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崔周平,徐庶、龐統等。

也完成了一項人生大事--娶妻。

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是大學者黃承彥的女兒。

關於黃月英,不少正史是公認其為醜女,但很多野史卻描述是美女,至少不醜。

於是,關於諸葛亮娶妻就也有兩種說法:一是黃承彥對諸葛亮說:「我有一個女兒,才學知識和你一樣,就發黃臉黑,我想將她許配給你,怎樣?」諸葛亮聽後想了想,點點頭;二是黃承彥說他女兒不僅漂亮且有才華,正好你單身,我想將她許配給你,不過你得經過我的考驗。

諸葛亮不假思索的點點頭,過關後,卻是一個醜女走出了。

黃承彥問孔明,她其實是醜女,你願意嗎?諸葛也沒多想,點點頭。

於是黃承彥爽朗一笑,讓女兒洗乾淨臉,變回原來漂亮樣。

雖然有好多記載黃月英是醜女的正史,但我還是默默的擦了擦鼻涕,心中還是希望野史是真的,畢竟我還是挺崇拜諸葛亮的,如果黃月英太醜,那違和感太強。

拋開相貌,在能力與學識上,黃月英的確是一名賢內助,能工巧匠,幫諸葛亮一起研發了後來的木牛流馬以及諸葛連弩。

公元208年,諸葛亮的名主,劉備終於來了。

三顧茅廬,這事是真的,但貌似不止三次,因為諸葛亮在出師表說道,「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三」在古文里意思為多次,所以,劉備見諸葛亮,還不止三次(架子真大)。

第三次張飛就說直接綁人得了,估計這麼多次三爺早把諸葛亮在心裏面砍了十幾遍了。

反正不管幾遍,終於是見到了。

這幾次劉備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很巧的運用了心裡戰,先從徐庶那給劉備下迷魂湯,接著自己便趁劉備對自己的迫切鑽空子,先擺出高人的架子(諸葛亮的確有這資格)然後終於在劉備的心理承受極限的時候出現,並且給出了一份名傳天下的隆中對。

不僅給劉備驚喜與如釋重負的感覺,還有莫大的希望,也加深了給劉備的印象,鋪平了諸葛亮日後的不必要麻煩。

關於隆中對,總體有三部分:一取荊州,聯吳抗曹,二取益州,得蜀望隴,三滅曹魏,入主中原。

其實隆中對很早的時候,袁紹的謀士田豐,曹操的謀士郭嘉,孫權的謀士魯肅都有提出過。

所以隆中對有四版:蜀版、魏版、吳版、袁版(田豐是最早向袁紹建議的,有資格叫原版)。

我在這和大家分享一下魏版和吳版。

魏版是:一滅袁紹,統一河北,二滅劉表,拿下荊州,三趁熱打鐵,下東吳,四兵分兩路,一邊西涼一邊隴蜀。

吳版:滅黃祖,舉兵荊州,二整兵力,北上中原,三取漢中,得隴望蜀。

所以,隆中對其實也就是一個大局策略,一個對未來的美好想像罷了,至於為什麼這麼出名?你說呢,或許建議你問問老羅。

諸葛亮加入劉備軍中後,軍隊里的一群大老粗肯定不服他。

博望坡又不是他燒的,那怎麼使這個首席軍事家有名又有實呢?別忘了,立威不一定要打仗。

所以,這不是有一個隆中對嗎?於是劉備就添油加醋將這個美好藍圖展現出來。

不過呢,當眾人開始佩服諸葛亮時,徐庶就開始偷笑。

因為,這計劃還算有難度,加上劉備不果斷的性格就更難。

接下來,諸葛亮就開始根據隆中對, 謀取荊州的第一步。

拿下與東吳對接的門戶,江陵、江夏。

所以,劉琦從襄陽跑去江陵,有一半是諸葛亮指使的。

隨後,他就開始治理新野,幫劉備募集軍隊,以至於到赤壁之戰時,劉備能有近三萬的軍隊。

不過,曹操的兵貴神速,大出諸葛亮的預料。

本來諸葛亮預計,以曹操多疑的性格,應該會在次年四月進攻,那麼那時候劉備就可掌握荊州,於是就可合縱連橫,結盟東吳,使東吳兵出合肥,劉備拒敵於南陽, 打持久戰。

沒辦法,曹操在年底就殺到了,所以只好被迫撤退,為什麼撤退要帶上新野百姓,我在這以戰略角度解釋一下,這應該是劉備與諸葛亮一起商議的,目的在於掩護主力軍撤退,保存日後收復荊州,西進益州的生力軍,然後再阻止曹操軍隊前進。

劉備到達江陵,諸葛亮繼而前往東吳。

到了東吳,並沒有想像中的古戰群儒等,那時候,周瑜是東吳第二人,掌握軍事大權,而且從他之才也明白不抗擊曹操的後果,所以,待到諸葛亮來到東吳求結盟後,周瑜就同意了。

考慮到劉備的軍隊戰力(當時劉備只有一萬水軍,一千多艘小型戰船而已),所以就讓諸葛亮負責後勤而已,赤壁的整場戰事,其實和諸葛亮關係不大。

公元209年春,曹軍由於水土不服,不慣海戰,加上軍中瘟疫橫行,於是曹操與他的謀士程煜與 想到了將戰船用鐵索連環起來(所以,這事也和龐統無關,龐統原本在東吳當任一個小官,然後被諸葛亮挖走了),想與周瑜來一場決戰,結果那天的西南風突然變東風,結果被燒得一塌糊塗,說一下,借東風呢,這事肯定是假的,那為什麼那天就會變成東風呢?我也不知道,但歷史中總是存在處處機遇,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的確是會觀天象,這事任何學習奇門遁甲,風水相術的必修課,正史上也有記載這一類的事件人物,如袁天罡,劉基(劉伯溫)等。

但改變天氣,諸葛亮就根本做不到了。

經此一敗,曹操連忙組織成兵敗將向南陽撤退。

當然華容道那些也是沒有的,,當時那些地曹操都派兵把守,而且赤壁西岸是曹操的海防線,以一萬水軍根本突破不了。

所以,諸葛亮只是趁周瑜打掃戰場,自己帶人以追趕曹操為藉口,收復荊州。

隨後於八月份,除長沙,南陽以外整個荊州全收入劉備勢力版圖裡。

這時候,隆中對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諸葛亮就開始著手第二步,取益州。

計劃完成後劉備正好也收復了長沙,得了魏延,黃忠兩員大將。

正好加上另一個軍師龐統。

於是西征的軍隊就出來了,劉備、魏延、龐統、張飛等,其餘的關羽、趙雲就和諸葛亮一起守荊州。

所以,跟了劉備一年多,劉備也看出了諸葛亮的長處,善內政。

軍事這方面,孔明雖多有涉及,但具體能力的確不如專攻軍事的龐統,也同樣不如東吳呂蒙,周瑜和曹魏的司馬仲達。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龐統卻出人意料的死在了一個名叫落鳳坡的峽谷,這個落鳳坡也算是頗有爭議的,有的說是羅貫中為了配龐統的雅號 鳳雛,有的認為真有此地,但不管怎麼說,這一死,又打亂了諸葛亮的計劃,這下,使得劉備變成了一隻深入敵後的孤軍了。

為了免使劉備受包圍,於是諸葛亮立馬帶趙雲、黃忠入蜀。

終於,經歷快兩年的作戰,諸葛亮終於幫劉備拿下益州,使得四處流浪的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公元215年,劉備拿下漢中之後,由諸葛亮等文武大臣聯合上書,於是在益州、成都稱帝。

稱帝完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諸葛亮正式冊封為丞相。

由此看得出諸葛亮在劉備心中地位之重,不過呢,次年,劉備就因在夷陵犯了一個極小的軍事失誤,幾十里的軍營在同一片森林紮寨,而且又在夏天,風向向西,又對劉備極為不利。

所以,和曹操一樣,被燒了個精光。

只不過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曹操挺過來了,而劉備卻氣死了,死後白帝城託孤,留下了一堆爛攤子給諸葛亮。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了不使曹操繼續趁機而入,於是,諸葛亮便開始了長達12年對蜀漢的打理。

在治理朝政的這段時間裡,《三國演義》無疑是描述的最詳細的了,不過呢,由於太過神話,很多人都出現了逆反心理,將這段打理朝政的十幾年,認為是架空了蜀漢,大臣謀反並且專政的罪人,這種想法真的很可笑。

關於劉禪,這個人說壞也不壞,好也不是好,但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是實實在在的,諸葛亮對劉備特別忠心,他不是像曹操那樣的權臣,而是如霍安,劉基那樣全心全意為自己國家著想的人,並且,這片江山,實質上有一半的功勞算諸葛亮的,他沒必要敗壞它。

養國三年,待蜀國的經濟與實力見見走出與東吳交戰失敗後的陰影后,諸葛亮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北伐。

不過,在此之前,他得先將後方安定下來,也就是,南征孟獲。

至於七禽孟獲是不是真的,我想應該是,因為這場戰鬥的目的在於,徹底解除南方蠻族騷亂,以德服人。

所以,七擒孟獲應該是真的。

搞定了孟獲,稍稍整頓了一年,浩浩蕩蕩的北伐,拉開序幕。

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這五次北伐中最好的一次,因第一次。

至少,第一次北伐,有老將趙雲坐鎮軍中,有打到天水,收了一個弟子姜維,有打到子午谷,有魏延留下的子午谷奇謀。

而且最後撤退有趙雲壓陣,擺了一道空營計,一兵一卒,一糧一草未損的擊退魏軍,安全退回漢中。

這空營計也就是空城計的原型。

因為以諸葛的謹慎,連魏延的子谷奇謀都不採納,怎麼那麼冒險堵上性命擺個空城計呢?

第一次北伐,最好的戰果應該是打下天水悄悄威懾了一下魏軍,就因糧草不足撤退了,似乎這五次北伐都是因為糧草不足跟不上。

不過這也不能怪諸葛亮,畢竟他連木牛流馬都發明出來了。

實在是蜀中地勢太險峻。

崇山峻岭。

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也說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所以,也是沒辦法的。

剩下幾次就慘不忍睹了,第二次丟了街亭,第三次被追著打,雖然差點燒了司馬仲達,第四次好像還沒出現祁山就撤了。

第五次就因操勞過度,命隕五丈原,年僅五十二歲。

有人說,諸葛亮的這五次北伐,大大消耗了蜀國的生力軍以及經濟發展,實則沒有,雖說打戰耗人耗時,但每次北伐完,諸葛亮都有幾年的時間進行調整和緩衝。

真正消耗蜀國經濟實力的,是姜維的那十幾次北伐,不僅抽幹了蜀國的人力物力,還葬送了蜀國的發展前途。

不是說姜維這個人不行,而主要是沒從蜀國現狀出發,那時蜀國應該是要十年臥薪嘗膽,而且曹魏東吳那時候內部也漸漸腐敗,再過幾年就是司馬氏奪權,所以,如果姜維能夠安心幾年發展實力,打敗曹魏,北伐成功完成諸葛亮的心愿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諸葛亮也只是個地地道道的一個普通人,他沒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他只是會觀察天象,他沒有神兵天降般的 敵先機,他只是會打心理戰術。

他也有自己政治上的政敵也有討厭的人,他不像世人所說的那樣仁厚無私,他也有自己的感情,會弄死政治上與他敵對的人,也沒有常常料敵千里之外,兵出致奇等,他的軍事能力也咩有三國第一,他並不是神,他只是一個普通人。

——一個初中生對歷史的看法。

屬於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他。

屬於個人看法,歡迎各位評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創」《三國演義》人物各代表什麼?

劉備——是一位封建時代理想的「明君」形象,是「三國」中蜀國之主。劉備早年就抱負不凡,有爭王圖霸的胸懷和膽略。他敬重義氣,與關羽、張飛患難與共,誓同生死。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特別是對諸葛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