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隆中對是諸葛亮的失誤?其實是替人背黑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近在看《三國志》,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先從傳統上《三國演義》最核心的角色諸葛亮說起。
說起諸葛亮,就不能不說隆中對,這是諸葛亮為劉備集團定下的宏偉藍圖。
但是最終沒有實現。
有人說是諸葛亮背鍋,有一些關鍵的失誤,導致了隆中對未能實現。
其實還真不是這樣。
仔細分析隆中對的核心內容,主要是三點:
第一,占領荊州,讓劉備集團有自己的第一塊根據地。
第二,占領益州,讓劉備集團有自己的第二塊根據地。
別看只有兩個州,荊州和益州的面積,在三國時代,都是最大的幾個州之列。
第三,從荊州和益州出發,北擊洛陽和長安,占領中原地區,大業可成。
這三條是隆中對的核心,占領荊州和益州為前提的情況下,第三條才能實現,而第三條里最重要,也是所有隆中對里最重要的,則是「天下有變」這四個字。
後面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未實現這四個字的基礎上,強行進行的。
違背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核心思想,這才導致荊州的丟失。
當然,也有人說諸葛亮在荊州用人和局勢分析上,出現了失誤,其實這一切還真和諸葛亮關係不大。
1、用人方面
留關羽守荊州,在當時的情況下,絕對是最優人選。
可能最開始,守荊州的人選里有諸葛亮,但是打西川的時候,龐統率兵攻城,中流失而死,局面一度對劉備很不利。
這種情況下,自然要有人去支援西川,只留一上將守荊州。
守荊州的人選其實就三個人:諸葛亮、張飛、關羽。
諸葛亮肯定不行,要過去接替龐統,畢竟大謀士,打仗不能沒有支招的人。
張飛,這哥們在徐州的表現,加上酷愛喝酒鞭打士兵,也讓人不放心。
所以只能是關羽留守荊州了,至於趙雲——正史里的趙雲還真沒有那麼傳神,估計都沒在考慮範圍之內。
後來的事情都知道了,關羽先是威震華夏,打的曹操差點要遷都,緊接著就丟失荊州,被殺。
如果讀《三國志》統計一下的話,殺掉關羽,曹吳兩家,一共派出了多少軍隊,多少大將參戰,又用了多少奇謀詭計(比如呂蒙白衣渡江),你就知道荊州丟的其實並不算太「冤」。
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多關羽的原因,拒絕了孫權的政治聯姻,不顧後方去打襄樊,加上被糜芳傅士仁擺了一刀,簡直讓已經惡化的局面雪上加霜。
但是這一切不能怪在諸葛亮頭上。
2、局勢方面
其實從局勢上來說,隆中對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儘管有人說,魯肅在和孫權分析天下大勢的時候說過,東吳肯定要拿到荊州才會有前途。
也就是說,荊州是孫劉兩家的必爭之地,但是這和隆中對的思想,其實沒有任何衝突。
因為按照隆中對的思想,一個重點就是結好孫權,主要的攻擊目標是曹操,孫權都沒有在考慮範圍之內,或者說孫權是隆中對要打擊對象的附屬品。
東吳打荊州可以說是提前了,而且還是建立在幾個因素上。
第一、關羽拒絕了孫權的政治聯姻,順手羞辱了孫權一把,這有點太不給人面子。
第二、關羽去打襄樊,水淹七軍,幹掉了龐德,打的曹操差點要遷都。
這一切看似威猛無敵,但是和隆中對的策略大相逕庭。
隆中對一個重要策略,就是在占領荊州和益州後,等待天下有變,在命一上將出宛、洛。
這裡面天下有變的意思,就是曹魏發生大的動盪,但是關於出兵的時候,曹魏非但沒有發生大的動盪,反而是空前的團結。
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再進一步異常艱難,還給了東吳可乘之機。
而這一切,其實都不在諸葛亮的計劃範圍之內。
不管怎麼說,關羽毀敗丟了荊州,劉備征東吳夷陵被陸遜打的抱頭鼠竄,幾乎全軍覆沒。
從此之後,劉備集團就再也沒有染指荊州的能力了。
加上天下也沒怎麼變(曹魏集團沒出過很內亂的事),諸葛亮的隆中對,自然也不可能實現了。
還是那句話:這一切,不能怪在諸葛亮頭上。
另外,夷陵戰敗後,諸葛亮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南征,南征後,在不可能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窮兵黷武。
其實這也是最優解,而且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以當時蜀漢的實力,正常情況下被魏國滅是一定的,畢竟實力和別人差太多,無論從地盤,人口還是經濟上,簡直不是一個數量級。
大家都休養生息,被魏國滅是遲早的事。
不如我以弱小而攻擊強大,沒準還可能讓你國內亂上一亂,這樣我就可能有機會了——其實這還是隆中對最重要的思想:天下有變。
所以才會有諸葛亮屢次出兵,後繼者姜維也屢次出兵。
隆中對明明不能實現,為何劉備還相信?其實諸葛亮早看穿劉備
三國中最經典的一段就是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臥龍諸葛亮出山,而諸葛亮也在茅舍內對劉備闡明了未來的藍圖,稱為隆中對,隆中對怎麼說呢?為什麼最後隆中對的內容只實現了一部分呢?真的是關羽破壞了隆中對的實現嗎?
諸葛亮為什麼不執行《隆中對》的戰略,等到「天下有變」時再進行北伐?
隆中對中曾言:「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之後劉備的戰略也基本按照隆中對執行,還比較順利,拿下了荊州、益州、漢中,甚至超過了江東孫權集團。魏蜀吳短暫...
關羽北伐與《隆中對》不符,諸葛亮要借吳人之手除掉關羽?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初期,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
關羽進攻樊城完全是違背隆中對規劃,也註定隆中對無法實現
在我國,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後,荊州被瓜分,劉備按照隆中對規划進軍益州,於是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集團進軍益州時,荊州形勢很微妙,三方形成了一個平衡。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南...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軍師聯盟中關羽北伐曹操被孫權奪荊州身死,其違背諸葛亮便註定
《軍師聯盟》最新劇情,劉備大將關羽北伐曹魏,奪襄陽攻樊城,終被孫權抄襲後路所敗,失荊州孤立無援,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下被東吳斬殺,關羽的出擊實際上嚴重違背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構想,在開始之初就必敗。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如果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那蜀漢的命運會逆襲嗎?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君主,早年以賣鞋織鞋為生,喜歡結交豪俠,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後相繼投奔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雄主,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地盤,前半生可為是顛沛流離,三顧茅廬後劉備...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怎麼滅亡的?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
劉備攻打孫權替關羽報仇,諸葛亮不勸劉備,原因有6點
當時劉備的手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集團,起家的中原集團張飛,趙雲,糜竺,簡雍等,以及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荊州丟了,荊州集團就第一個不答應,益州集團也不答應,因為沒了荊州,原荊州集團的人就要進入益州...
劉備為何傾國伐吳?背後戰略眼光非諸葛亮所能逆睹也!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
10年之內,即使沒有關羽的失誤,劉備也無法長期占據荊州
219年,在漢中之戰後,劉備擊敗曹操取得了漢中地區的控制權。就在這年的秋天,劉備自封漢中王,並冊封了四虎大將(沒有趙雲)。但是劉備的快樂並沒有持續太久,在這年的冬天,鎮守荊州的關羽出動了荊州地...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為何靠益州劉邦能統一天下,劉備卻亡國,其實龐統早已看穿
三國志中,劉備經常稱自己為中山靖王后代,漢室宗親,俺麼劉備自然也是劉邦的後代。相比較來說,劉備與劉邦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知人善任、都願意放權、都施行仁政,這是兩人的相似之處。但是劉備和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