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隆中對是諸葛亮的失誤?其實是替人背黑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在看《三國志》,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先從傳統上《三國演義》最核心的角色諸葛亮說起。

說起諸葛亮,就不能不說隆中對,這是諸葛亮為劉備集團定下的宏偉藍圖。

但是最終沒有實現。

有人說是諸葛亮背鍋,有一些關鍵的失誤,導致了隆中對未能實現。

其實還真不是這樣。

仔細分析隆中對的核心內容,主要是三點:

第一,占領荊州,讓劉備集團有自己的第一塊根據地。

第二,占領益州,讓劉備集團有自己的第二塊根據地。

別看只有兩個州,荊州和益州的面積,在三國時代,都是最大的幾個州之列。

第三,從荊州和益州出發,北擊洛陽和長安,占領中原地區,大業可成。

這三條是隆中對的核心,占領荊州和益州為前提的情況下,第三條才能實現,而第三條里最重要,也是所有隆中對里最重要的,則是「天下有變」這四個字。

後面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未實現這四個字的基礎上,強行進行的。

違背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核心思想,這才導致荊州的丟失。

當然,也有人說諸葛亮在荊州用人和局勢分析上,出現了失誤,其實這一切還真和諸葛亮關係不大。

1、用人方面

留關羽守荊州,在當時的情況下,絕對是最優人選。

可能最開始,守荊州的人選里有諸葛亮,但是打西川的時候,龐統率兵攻城,中流失而死,局面一度對劉備很不利。

這種情況下,自然要有人去支援西川,只留一上將守荊州。

守荊州的人選其實就三個人:諸葛亮、張飛、關羽。

諸葛亮肯定不行,要過去接替龐統,畢竟大謀士,打仗不能沒有支招的人。

張飛,這哥們在徐州的表現,加上酷愛喝酒鞭打士兵,也讓人不放心。

所以只能是關羽留守荊州了,至於趙雲——正史里的趙雲還真沒有那麼傳神,估計都沒在考慮範圍之內。

後來的事情都知道了,關羽先是威震華夏,打的曹操差點要遷都,緊接著就丟失荊州,被殺。

如果讀《三國志》統計一下的話,殺掉關羽,曹吳兩家,一共派出了多少軍隊,多少大將參戰,又用了多少奇謀詭計(比如呂蒙白衣渡江),你就知道荊州丟的其實並不算太「冤」。

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多關羽的原因,拒絕了孫權的政治聯姻,不顧後方去打襄樊,加上被糜芳傅士仁擺了一刀,簡直讓已經惡化的局面雪上加霜。

但是這一切不能怪在諸葛亮頭上。

2、局勢方面

其實從局勢上來說,隆中對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儘管有人說,魯肅在和孫權分析天下大勢的時候說過,東吳肯定要拿到荊州才會有前途。

也就是說,荊州是孫劉兩家的必爭之地,但是這和隆中對的思想,其實沒有任何衝突。

因為按照隆中對的思想,一個重點就是結好孫權,主要的攻擊目標是曹操,孫權都沒有在考慮範圍之內,或者說孫權是隆中對要打擊對象的附屬品。

東吳打荊州可以說是提前了,而且還是建立在幾個因素上。

第一、關羽拒絕了孫權的政治聯姻,順手羞辱了孫權一把,這有點太不給人面子。

第二、關羽去打襄樊,水淹七軍,幹掉了龐德,打的曹操差點要遷都。

這一切看似威猛無敵,但是和隆中對的策略大相逕庭。

隆中對一個重要策略,就是在占領荊州和益州後,等待天下有變,在命一上將出宛、洛。

這裡面天下有變的意思,就是曹魏發生大的動盪,但是關於出兵的時候,曹魏非但沒有發生大的動盪,反而是空前的團結。

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再進一步異常艱難,還給了東吳可乘之機。

而這一切,其實都不在諸葛亮的計劃範圍之內。

不管怎麼說,關羽毀敗丟了荊州,劉備征東吳夷陵被陸遜打的抱頭鼠竄,幾乎全軍覆沒。

從此之後,劉備集團就再也沒有染指荊州的能力了。

加上天下也沒怎麼變(曹魏集團沒出過很內亂的事),諸葛亮的隆中對,自然也不可能實現了。

還是那句話:這一切,不能怪在諸葛亮頭上。

另外,夷陵戰敗後,諸葛亮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南征,南征後,在不可能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窮兵黷武。

其實這也是最優解,而且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以當時蜀漢的實力,正常情況下被魏國滅是一定的,畢竟實力和別人差太多,無論從地盤,人口還是經濟上,簡直不是一個數量級。

大家都休養生息,被魏國滅是遲早的事。

不如我以弱小而攻擊強大,沒準還可能讓你國內亂上一亂,這樣我就可能有機會了——其實這還是隆中對最重要的思想:天下有變。

所以才會有諸葛亮屢次出兵,後繼者姜維也屢次出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