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諸葛亮選擇沉默,趙雲卻極力勸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為關羽報仇的劉備,孫權的第一反應是選擇求和,在向蜀漢求和不成後,孫權陸遜率軍應戰。
結果,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陸遜在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
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早在劉備決定興兵伐吳的時候,蜀漢內部就形成了兩大陣營,也即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
那麼,問題來了,劉備決定討伐東吳,諸葛亮選擇沉默,趙云為何極力勸阻?
一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章武二年(222年)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八月,劉備撤退至永安。
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陛下東征之舉。
」在劉備遭到夷陵之戰的失敗後,諸葛亮嘆息法正如果在的話,可以勸阻劉備不去征討東吳。
但是,在劉備決定討伐東吳的時候,沒有史料記載孔明曾經勸阻過劉玄德。
由此,在很多史學家看來,劉備決定討伐東吳,諸葛亮選擇了沉默的態度。
那麼,對於謀略過人的諸葛亮,為什麼在這麼關鍵的時候保持沉默呢?
二
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之所以沒有勸阻劉備,是因為荊州在《隆中對》中的重要地位。
根據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徐圖天下的戰略方針,劉備集團必須占有荊州、益州,等到天下有變的時候,兩地同時出兵伐魏,方可戰勝強大的曹魏。
對於劉備建立的蜀漢,荊州不僅是北伐曹魏的根基,也是蜀漢人口、人才、物資的重要來源。
在失去荊州和關羽後,蜀漢不僅無法興復漢室,連自保都是一個問題了。
正是因為明白荊州的重要地位,所以諸葛亮對於劉備興兵伐吳,奪回荊州這一決定選擇了沉默。
三
那麼,同樣作為劉備的手下,為什麼趙雲要極力勸阻劉備不要征討東吳呢?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
對此,趙雲勸諫劉備:蜀漢的主要目標是擊敗曹操,恢復漢室。
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
在趙雲看來,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
不過,劉備沒有聽從趙雲的勸諫,依然選擇了興兵伐吳,並且沒有讓趙雲跟隨在身邊,而是選擇留趙雲都督江州。
四
最後,就趙雲來說,不僅勇武媲美關羽、張飛、呂布等名將,而且見識高遠、直言不諱,比如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給益州百姓。
一定程度上,趙雲作為劉備手下的中護軍,不僅承擔著護衛劉備的職責,也有經常勸諫劉備的義務,如同唐太宗李世民身邊的魏徵。
而這,應該也獲得了劉備的認可,不然也不會長期讓趙雲跟隨在自己身邊。
總的來說,在興兵伐吳上,趙雲之所欲極力勸阻,是因為蜀漢的主要對手是曹魏,而不是東吳,一旦伐吳,只會兩敗俱傷,並且讓曹魏坐收漁翁之利。
當然,相對於趙雲,諸葛亮更加了解劉備,並且也對奪回荊州抱有一定的希望,所以選擇了沉默。
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怎麼滅亡的?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
長坂雄風系列之七:趙雲的終生遺憾,或許是這件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劉備大軍的頑強阻擊下,曹操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出漢中。漢中這個戰略要地也從此落入了劉備的手中。同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劉備集團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形成了與曹操、...
如果說劉備不挑起夷陵之戰,蜀漢有希望統一三國?真相已經很明了
三大巨頭,都曾懷有萬全的把握,主動進攻他人,最終卻慘敗而歸,使自己遭遇了巨大的打擊——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想要一統華夏,結果被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公元215年,孫權親率十大軍,進攻只有七千守...
這場戰爭不僅賠上了劉備的性命,更葬送了諸葛亮的幻想
夷陵之戰也被稱為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歷史階段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夷陵之戰不僅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前兩場分別是官...
不惜與劉備意見向左,諸葛亮為何堅持先打曹魏,後伐東吳?
諸葛亮,是智慧、忠臣的代名詞,在東亞文化圈內人盡皆知。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流傳至今。然而,縱然是智謀過人,諸葛亮六出祁山卻未建功勳,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對其戰略方向產生了懷疑,...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
蜀漢發兵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大敗,諸葛亮為什麼不勸阻劉備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夷陵之戰,蜀漢由盛轉衰,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失衡。夷陵之戰,是劉備主動發起的東征,諸葛亮...
為何劉備執意伐吳?原來是深思熟慮過的,我們錯怪劉備了
公元221年7月,因關羽、張飛先後遇害,憤怒的劉備欲起傾國之兵,準備為兩個兄弟報仇雪恨,並馬踏江東,一舉殲滅孫權,與曹魏劃江而治,待力量壯大後,與曹魏決戰天下!三國時期最後一場決定天下態勢的決戰...
此人見證蜀漢興亡,不待見姜維,卻忙著巴結諸葛瞻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關羽發動荊襄之戰,遭到曹操與孫權的兩面夾擊,最終不僅將荊州丟了,自己也沒了性命。經此一役,劉備在荊州的數萬大軍全軍覆沒。不過,戰後卻有兩位將領奇蹟般地從荊州逃回了益...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站在劉備的角度,來看他為什麼不顧一切要興兵伐吳
看三國,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為何在赤壁之戰中還能聯合孫權一起對抗曹操的劉備,為何奪取西川稱帝後,不是優先選擇結盟東吳共同對抗曹魏,而是調轉槍頭,興兵伐吳。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不帶趙雲?
關羽被殺,劉備舉蜀漢全國之力討伐東吳。在這場事關生死的戰鬥中,劉備並沒有帶他的軍師諸葛亮,也沒有帶五虎將軍趙雲(關、張、黃已死,馬超鎮守蜀北),因而成為了劉備伐吳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劉備本來就不...
劉備起傾國之兵伐吳,為何諸葛亮沉默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公元221年7月,因關羽、張飛先後遇害,憤怒的劉備欲起傾國之兵,準備為兩個兄弟報仇雪恨,並馬踏江東,一舉殲滅孫權,與曹魏劃江而治,待力量壯大後,與曹魏決戰天下!三國時期最後一場決定天下態勢的決戰...
劉備興兵討伐東吳,為何諸葛亮沉默不語,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在三國歷史上,有著三大戰役,一是官渡之戰,二是赤壁之戰,三是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分別有著不同的影響,袁紹和曹操發生的官渡之戰,使曹操統一北方,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曹孫劉發生的赤壁之戰,確立了三分...
劉備為何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僅為關羽復仇?夷陵戰敗的鍋誰來背?
公元221年的四月份,劉備在成都稱帝,六月份,就開始調兵遣將,七月份,劉備親自率領數萬蜀軍討伐東吳,雙方在荊州地區展開激戰。結果蜀軍大敗,劉備自己也憂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