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曾說法正能阻止劉備伐吳?其實這句話後半句才是他真實想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三國演義,似乎劉備帶著七十多萬人馬伐吳,在夷陵之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而劉備失敗的原因,就是沒有聽趙雲和諸葛亮的勸諫,以至於被火燒連營,還搭上了老將黃忠的性命。

但是翻遍史料,也沒找到諸葛亮反對劉備伐吳的記載,倒是裴松之注《三國志》的時候,在《關張馬黃趙傳》中引用《雲別傳》,確切記載了趙雲極力勸諫:「"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三國志》中《先主傳》和《諸葛亮傳》,無論是正傳還是注引,都隻字未提諸葛亮反對伐吳。

那麼諸葛亮對劉備伐吳是贊成還是反對呢?我們先來看看「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是怎麼說的:「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的戰略規劃是當有可乘之機的時候,荊州和益州兩個拳頭一起打出去,一定會打得曹操滿地找牙,劉備也就能夠一統三國「興復漢室」了。

但是孫權襲取荊州,對劉備來說,關羽被殺是折斷了自己一條臂膀;而對諸葛亮來說,是丟了一隻能打出去的拳頭。

荊州一丟,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戰略」,就已經破產了一半。

所以我們可以想見:在收復荊州這件事上,諸葛亮和劉備的心情同樣迫切。

我們再來看看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是否得到了劉備的授意和諸葛亮的支持。

其實別的都不用看,只要看一看劉備給關羽的任命就知道了:「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

」也就是說,關羽並不是荊州牧,而是以襄陽太守的身份權且並且是全權代理荊州地區軍政一把手。

也就是說,如果關羽不打下襄陽,那麼他就是一點沒有地盤的空頭太守——襄陽還在曹操手裡呢。

荊州一開始是以諸葛亮和關羽共管(亮與關羽鎮荊州),而且兩個人都是雜號將軍,關羽那個「蕩寇將軍」似乎比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還高上一點點。

諸葛亮被劉備一句話調往益州去幫著自己打劉璋,事實上也告訴了關羽:荊州一把手是隨時都可以換的,你還是襄陽太守,要想名副其實,那得你自己去打下來。

而且史料記載,關羽也並不敢欺負糜芳,這個劉備的大舅子或小舅子,是給關羽管後勤的,同時可能還肩負著監督作用——糜芳的哥哥糜竺正被劉備「待之以上賓之禮,賞賜優寵,無與為比。

」作為劉備的姻親兼嫡系,糜芳也曾經拋棄彭城相(也算是一鎮諸侯,十八路聯軍討董卓的時候,其中一路就是濟北相鮑信)職務而追隨劉備,並且與哥哥帶著「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

而糜芳當時是有實權有地盤的南郡太守,關羽的一舉一動,他是一定要派人飛馬報知劉備的,所以拋開關羽對劉備的忠誠不說,就是按照常理,也不可能擅作主張傾荊州之力去發動襄樊戰役。

所以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認為:關羽攻打襄樊,是劉備和諸葛亮早就交代給關羽的戰略任務,至於何時發動,關羽可以視情況決定。

而關羽襄樊戰役失敗,芝麻沒撿到,西瓜也丟了,劉備和諸葛亮自然有被人抽了一記響亮耳光的感覺。

惱羞成怒之下,這「魚水關係」的君臣二人拼了老命死磕孫權,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雖然劉備無愧一代梟雄,諸葛亮目光遠大,但他們畢竟是人不是神,「算無遺策」的完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而諸葛亮要是反對劉備伐吳,等於在被孫權打臉之後自己又扇了自己一記耳光,他也怕劉備反問一聲:不伐吳奪回荊州,你的「隆中對」豈不是一番空話?

諸葛亮不反對劉備伐吳,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當時劉備已經稱帝,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

這就像劉備成立了一個集團公司並自任董事長,諸葛亮當了總經理。

董事長提出的戰略發展規劃,總經理只能去執行,而不能公開反對——兩個一把手頂起牛來,這個企業就該破產了。

所以作為丞相的諸葛亮,只能為皇帝劉備的決策查缺補漏,而不能釜底抽薪。

按照正史的記載分析,諸葛亮只是認為劉備伐吳有點倉促。

在諸葛亮看來,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是消滅的對象,所謂的聯姻、結盟都是權宜之計。

但是消滅曹操和孫權,是要選擇一個有利時機的,劉備剛稱帝就出征,似乎有些準備不足:馬超、魏延暫時都脫不開身,趙雲又曾經公開反對,恐怕到時候出工不出力,黃忠已經病逝了,所以劉備伐吳奪回荊州之前,要先在集團內部統一思想,調集得力幹將。

那麼諸葛亮到底贊不贊成劉備伐吳呢?現在是該揭開謎底的時候了。

其實《三國志 ·龐統法正傳》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其中記載的諸葛亮的一句話道破玄機:「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

」這句話很好理解:法正法孝直是可以表示反對的,而法正的話比諸葛亮好使(亮知先主雅愛信正)。

很多人引用史料中這句話都說諸葛亮當時處於「想勸阻但又知道勸阻不了」的尷尬境地,但是卻忘了諸葛亮的話後面還有半句九個字:「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這九個字才是諸葛亮真實想法,也是真正的玄機所在:劉備伐吳並不是戰略決策失誤,只是他缺少一個優秀的前敵參謀長,如果法正還在,並且讓他給劉備出謀劃策,那麼夷陵之戰就一定能打贏!也就是說,諸葛亮其實本心是不反對劉備伐吳的,而且認為劉備也是有機會打贏的,他只是惋惜劉備沒有個好參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之死:幕後黑手諸葛亮,借刀殺人之計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在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後,「大叫一聲,昏厥於地」,那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

關羽之死:幕後黑手諸葛亮,借刀殺人之計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在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後,「大叫一聲,昏厥於地」,那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