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都不會讀?還在說讀書無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一個人,在學生時期非常討厭讀書,閱讀能力也基本為零。
後來當他開始創業時,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所以產生了想模仿成功人士經驗的想法,實現讓自己成功創業的目標。
於是近乎瘋狂的在一年時間讀了300本書,可謂在讀書這件事上下足了功夫。
收穫與付出是成正比的。
故事說到這,你覺得他努力讀了那麼多的書後,最後成功創業了嗎?
答案是:並沒有。
因為不管他再怎麼拚命讀書,就是記不住書里的知識,更別提應用書里的知識了。
後來他為了徹底找出問題,參加很多讀書討論會,經過一番認真研究,最終成為了一個真正會讀書,也通過讀書實現夢想的人。
他就是大岩俊之,是日本的Role Job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
創業成功後,他成為了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以及廣受好評的指導教學講師。
大岩俊之通過反覆實踐「高效率閱讀書籍—內化知識—付諸行動」,創作了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在書里詳細講解了如何高效率閱讀一本書,並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以及如何將書中的知識付諸行動。
作者更是精心總結了一些實用性技巧,讓你學會有效率的閱讀,縮短閱讀時間,同時將書中知識切實轉化為自身能力。
結合《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提煉出3個步驟,讓你的讀書不再只是「讀書」。
一、設定讀書目標
1.讀書要確定目的
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我們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想買一件東西時,會特意關注與之相關的信息,會覺得似乎周圍同樣的東西一瞬間變多了。
但其實這個數量並沒有增加,只是由於你的關注,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變得很在意。
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 帶著主動意識去閱讀會更加專注,因此會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穫。
那麼主動意識從何而來?
總得來說就是先想好關於書本的問題,然後在書本中尋找對應這些問題的答案。
可以通過下面三步來實現:
首先清楚自己閱讀這本書的目的,其次概覽序言、目錄和後記,大概了解書本的內容最後。
最後確定幾個問題。
序言對書來說很重要,凝縮了一本書所有的要點,所以一定要認真閱讀,這有助於把握一本書的概要。
目錄體現了書的整體構成,沒有其他任何部分能將目錄一樣對書的內容有如此全面的整理。
最後是後記,後記也會有作者對全書的總結,先行閱讀這一部分,有助於把握書的概要。
只要有了問題,人類的大腦就會自動尋找答案。
所以利用這個特性,帶著問題去閱讀,也會提高閱讀效率。
什麼是問題呢?比如在閱讀時,「思考哪些信息對我達成目標有幫助?」「這本書最重要的三點是什麼?」
落實以上步驟,可以明確目的和問題,知道自己想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
這樣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2.讀書要學會果斷捨棄
很多人對讀書有誤解:認為一本書必須從頭讀到尾,全部理解才行。
這樣做不僅會讓人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讀書容易半途而廢。
而且這樣讀完全書,也是不會真正記住多少內容。
高效的閱讀要學會果斷捨棄不必要的內容。
十九世紀末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了「二八定律」,即「世界上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
這個定律也可以應用在閱讀中,即「一本書重要內容只占20%,而對自己不怎麼重要的內容就占到80%。
而這20%中至關重要的僅有4%」。
關於二八定律,《槓桿閱讀術》里也有相關的解釋:如果是一本200頁的書,就只有23頁的關鍵內容。
也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要堅定的丟棄書本中不需要的內容,確實有些困難。
但是對於一本工具書來講,如果你抱著想要時間書中所有內容的想法,勢必會陷入頭腦混亂的場面,反倒什麼都沒掌握。
倒不如找出書中對你重要的內容,在生活中實踐起來,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自身能力。
當你發現自己終於能記住書中的內容時,你會真正體會到果斷捨棄書中非必要部分的意義。
所以,想要高效閱讀,請一定要學會毅然決然的捨棄書中80%的內容。
3.讀書要有時間意識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這樣的體會:今天有事不想加班,想早點下班回家,那麼工作時就格外在意時間,工作效率也變得特別高。
也就是說做事情有時間意識的話,效率便會迅速提高。
所以,也請將這點應用在讀書上吧。
有時候碎片化閱讀效率會更高,會幫助大家加深對書的記憶。
因為知道自己時間有限,沒有整段的時間看書的機會,於是就有了「就讀**分鐘」的時間意識。
比起漫無目的、讀到哪算哪的閱讀方式,不如事先針對一本書制定閱讀時間,規定自己讀完這本書需要多長時間,然後分幾次完成,靈活且嚴格的控制自己讀書時間。
將慣有的讀書方式轉變為安排時間閱讀的話,那麼對內容理解度、注意力集中以及讀書速度都會得到提升。
二、製作思維導圖
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於忘記,看過的書如果放任不管,忘記書中的內容也不足為奇。
那麼很有必要通過做讀書筆記來整理知識和信息,達到幫助記憶和加深印象的效果。
大岩俊之最推薦的讀書筆記方法是思維導圖法,把一本書的內容濃縮在一張紙上。
把重點部分用詞語或短語概括出來,配合簡介的頁面,多樣的色彩可以更好地刺激大腦,來加深對書中內容的記憶。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區別於普通的筆記,擁有眾多優勢。
比如:整理思路,大幅度提高構思水平,提高記憶力,可以簡短地總結大篇幅信息等。
思維導圖製作的方法可以手繪,也可以用電腦軟體製作。
如果選擇手繪,要準備A4的空白紙和6種顏色以上的彩色筆;選擇電腦繪製的話,直接在相關軟體里進行操作可以了。
那麼讀書思維導圖怎麼製作呢?大岩俊之在書中介紹了三種方法。
以讀書目的為主的思維導圖
這類思維導圖有四個步驟:書的基本信息,閱讀目的,尋找的答案以及自己的所感所悟。
首先關於書的基本信息:在思維導圖的一個分支寫上「書名」、「發售日」、「出版社」等信息。
這樣做的目的,對於書的信息就會一目了然。
接下來,根據「讀書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在另一個分支上繼續完善思維導圖。
「讀書目的」在這裡寫個大概就好了,「深入思考目的」請繼續深挖下去至少3個目的,也就是你從這本書里想要真正了解什麼?
這麼做是確保在之後的閱讀過程中,你能非常清楚自己一路是以什麼樣的目的閱讀的,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接著,根據「讀書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在新的分支上寫得出的「答案」。
值得謹記的是,一方面認真要總結根據「閱讀目的」得到的「答案」,另一方面不要將答案寫成「文章」,而是要用關鍵詞來呈現。
同時這也是思維導圖的基礎。
最後一部分,可以加上自己讀完書後的感想等內容。
這個是以讀書目的為主的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確定自己讀書的目標,然後順著這一目標在書中尋找答案,是一個高效的閱讀方法。
它的好處在於對自己閱讀的目的以及收穫一目了然。
以全書結構為主的思維導圖
如果你在想儘可能多的保留書籍信息,那麼同時大岩俊之介紹了另外兩種將書的全部內容整理成一幅思維導圖的方法。
如果要製作這種思維導圖,就必須花時間通讀全書,認真讀書的過程比較花費時間,但之後回顧的時候,卻能更好的把握這本書的內容。
首先是以全書結構為主的思維導圖,做法是按順序總結一本書的章節、標題以及小標題,也就是粗體字。
這個方法的好處能全面了解書的結構,一看到思維導圖就能立刻回想起書中的內容。
以閱讀重點為主的思維導圖
其次是以閱讀重點為主的思維導圖,做法是按順序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的部分。
這是一種個性化定製的思維導圖,對全書的重點進行歸納總結,優勢在於看到後能立刻明白自己認為很重點的地方。
具體做法是通讀完一遍書,對全書內容有個整體把握。
對重點內容進行標註,可採用「折角」「劃線」「做標註」等方法。
然後一邊對著一本做了很多標記的書,一邊製作思維導圖。
上面就是3種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通過思維導圖,你的記憶、整理和構思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從而幫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高效的實現目標。
三、迅速行動起來
羅曼·羅蘭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
如果每次讀完書,從書中反思自己,在現實中落實行動,那讀書的樂趣和興趣也大大增加了。
通過前面實踐高效率閱讀書籍,以及內化知識,目的就是將書中的知識付諸行動,進一步轉化為自身能力。
首先要從書本中設定自己的行動目標。
所謂「行動目標」就是「讀完書後具體要做些什麼?」可以按照SMART法則,來設定自己的目標。
確定目標是具體的、可預見的、可實現的、實際的以及有時間期限的。
大岩俊之在讀完《周末創業》後,給自己設定的行動目標是:三個月內不收取任何費用,以研討會講師的身份出道。
這就是個足夠清晰具體的行動目標。
其次要思考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比如狀態最好的時候是100%,現在的狀態是40%,那麼這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是差距所在。
明確了現狀與目標之前的差距,下一步就是填補差距。
人是一種害怕失敗,容易止步不前的動物。
如果目標與現實差距太大,往往很難堅持完成目標。
所以要逐步縮短差距,消除內心的落差感,方法就是在目前狀態的基本上加上10%。
然後採用自我提問的方式:「為了達成加10%以後所在位置的目標,我要做些什麼?」儘可能多的寫出具體的行動方案。
可以採用「5W1H分析法」,進行更深入的思考,發散思維,寫出更具體的行動。
最後要將行動細分成明天就能行動的小步驟。
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通過前面的「制定目標」和「填補差距」,現在開始進入「行動」模式。
在此之前,最好將你的行動目標告知家人或公布在社交平台上,這樣可以起到監督的作用,更利於你目標的實現。
接下來,根據行動目標進行自我提問,並細化近一周乃至明天就可以行動的步驟。
比如「為了能達到目標,這一周里我可以幹些什麼?」
舉個例子,作者大岩俊之對自己的目標:「一年後,想以研討會講師身份創業」,提出的疑問是「去東京與速讀講座的講師見面」,近一周可以做的事,包括確認該速讀講師的研討會行程安排,根據研討會日常安排申請參加講座等。
朱熹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如果你苦於記不住書里的內容,仿佛看過的書都如一個個閒適的午後消失不見,更困惑如何轉化書里的知識為自身能力,那麼請跟隨大岩俊之的提示,閱讀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相信會讓你對閱讀有個全新的認知。
實用性閱讀指南:年讀300本書的他是這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巴菲特說,每天閱讀500頁,然後你會發現知識是如何起作用的,它的威力就像是複利。這句話里,巴菲特告訴了我們長期讀書積累的重要性,但是並沒有給出如何讓讀書所獲得的知識如複利一樣改變我們的人生的實踐...
一年讀300本書的超實用閱讀方法,讓你讀過的書都有用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怎麼才能讓我們讀過的書融入身心變成無形的財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畢竟,我們成年人的閱讀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消遣娛樂,而是希望通過閱讀自我學習提升。讀得快...
如何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古人言:書非借不能讀也。也就是說,書不是借的就不會認真去讀。這聽上去挺有道理的,我們常常買了一堆書回來卻束之高閣,而偶然向朋友借的書卻因為惦記著要還,也想跟朋友討論書中內容而很快就讀完了。然而...
書評|如何高效讀書,將所讀知識轉化為能力?
在這個知識更迭極快的時代,終身學習成為了我們必然的選擇。而閱讀,則是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一個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有一個名人,他在學生時代不愛讀書,語文成績也不好。工作後,他仍然不喜歡看書。當他...
提高自身能力,只用三步
看完《西遊記》,我們都特別羨慕孫悟空能擁有72變的能力,如果現在有一本書告訴你:看完之後,照著做就可以為你增加一種學習的能力。通過這種能力,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技能,你會不會心動?沒錯,這本書就...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終於找到有效讀書的好方法
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幾乎每個人在讀書上面耗費的時間都挺多,有些人一本書讀完甚至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是少年時期,有時間去慢慢研究書中精髓的話,那麼成年以後,在工作、人際交往中如果還要花費大量的...
讀100本書,不如用好1本書!
當面前有一桌豐盛的菜餚時,你光看能飽嗎?不吃飽能有力氣幹活嗎?讀書也一樣,光看書但不用書中所傳授的知識,即使你一年讀300本書也沒用。道理就跟吃飯一樣,光看著好吃的食物我們不會飽,讀書後不能將知...
讀書|怎樣有效緩解知識焦慮
在信息傳播如此發達的時代,公眾號、問答網站、知識付費平台應運而生,這些平台在繁冗複雜的眾多信息中為我們篩選出了更具有價值的內容,同時也拓寬了很多人的知識領域;但過多的知識領域突然全部呈現在眼前時...
每年閱讀300本書的知名講師教你三步讀書法則
讀過很多書,卻不記得書中講了什麼?不知道如何才能立刻實踐書中內容?你的每一次讀書,是否都成了無用功?帶著這三個問題,翻開《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教你只用三個步驟,牢記一本書的內容,切實將其轉化...
一本書讀完就忘?你需要這本閱讀指南
俞敏洪在大學裡讀了800本書,他說他在新東方面試時提的問題不多,第一個就是「你大學讀了多少本書」。他心目中的最低標準是200本,如果面試者只讀了幾十本書是肯定不會要的。很多人都建議你多讀些書,可...
做學生16年,你知道怎麼把書里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嗎?
從上小學開始,我們跟著老師學習教科書里的知識,相對順利地通過各種各樣的小考、大考,以及後來的中考與高考,直到大學畢業。十六年的學習生涯,表面上看,似乎獲得了很多知識,比如語文課知道如何更好地表達...
你有一份實用性人生指南,請注意查收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台灣作家高陽寫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說胡雪岩是大清首富,可人到中年卻得了抑鬱,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胡雪岩派手下到各地開拓市場,租房、僱人、各種稅費打點,還要做慈善事業...
三個步驟,讓你的知識變成能力
以前常常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讀書,我都會說,嗯,這些年其實也讀過不少書。但要講到書中的內容,卻會發現很多都想不起來,就算能想起某些細枝末節,還常常張冠李戴,把這本書里的情節當成那本書里的內容...
讀了就忘,看書越多越焦慮,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想讓閱讀變得有價值,第一步就是要有目的的去閱讀。我的目的是明確的,因為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如何將知識轉化能力?」我想通過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找到答案,這就是我閱讀的動機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