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讀書,將書中的知識轉化成提升自己的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讀一本書總是有原因的,比如:現在很流行這本書;想了解書中的內容;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目的。

但很多人讀完就忘,認為是自己記性不好。

其實,讀完就忘的人,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也不能將書中的知識用於實踐。

想要將書中的知識轉化成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要深度閱讀一本書,理解、記憶、內化書中的知識,我們可以從閱讀方法、思維導圖、寫讀書筆記、寫書評、重讀筆記、行動六個方面出發。

一、 採用正確的讀書方法。

讀書並不是說從頭看到尾就完了,讀書就像練習書法一樣,是講究方法的,《溝通聖經》中介紹了SQ3R閱讀法,共有五個步驟:

步驟1 .縱覽(Survey)

就是用瀏覽和略讀的方法閱讀。

有些人看書,直接看正文,這樣是不對的,應該先瀏覽封面、封底、序言、目錄、後記等部分,大致了解書中的內容。

這些地方,濃縮書中的要點,序言有作者的自我介紹,寫這本書的原因,以及對書中內容的概括。

按目錄部分是全書的框架結構,看完能夠知道一本書要說什麼。

如果不仔細閱讀這些地方,是很可惜的。

步驟2 .問題(Question)

縱覽後,對內容有了大致了解,就要帶著問題去讀書。

比如,這本書的主題內容是什麼?用了幾個分主題?具體有哪些事例來說明?對我有什麼價值?

帶著目的去讀書才會有所收穫,有問題時,我們的大腦才會去主動思考,沒有提出問題,大腦處於漫無目的狀態,閱讀就沒有收穫。

讀書就像去超市買東西,先想好買什麼,然後直接去買,如果不知道沒什麼,最後逛了一圈什麼也沒買到。

步驟3 .閱讀(Read)這一步是仔細閱讀。

在最開始縱覽的時候,頭腦中會有一些問題,對全書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仔細閱讀時要確認每個段落的主題,尋找支撐主題的細節和說明。

第一次閱讀時不要做筆記,會干擾閱讀的思路。

第二次閱讀時,也不要做筆記,但可以在重要的地方畫下劃線。

步驟4 .回憶(Recall)

讀完以後,合上書,回憶讀過的內容,有哪些重要內容,用了什麼具體的案例,如果想不起來就再讀一次,然後憑記憶寫出讀書筆記,或者畫出思維導圖。

這種主動回憶的方法,可以使我們的大腦得到鍛鍊,記憶的能力會更持久。

步驟5 .檢查(Review)

這一步就是分別檢查前面4個步驟。

縱覽:把整本書再縱覽一遍,確定已經了解內容的邏輯結構,沒有不清楚的地方。

問題:回想閱讀時提出的問題,是否都找到了答案,如果沒有答案,就想辦法去其它地方找。

閱讀:用略讀的技巧把整本書在再讀一遍,看有沒有漏掉重要的內容。

回憶:檢查筆記是否符合原文的邏輯結構,所列的提綱和思維導圖能夠在邏輯上是連貫的。

二、 畫出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教育家托尼·博贊,提出的思考方法,是將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展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思維導圖的形狀是從中間呈放射狀向周圍擴散出去,類似腦神經細胞的形態。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整理思路,加深記憶,簡短地總結大量信息,增加視覺效果,讓人如一目了然。

思維導圖能幫助我們了解書中的結構,吸取自己認為的重點,看到思維導圖,能夠立刻回想起書中的內容。

畫思維導圖首先需要提煉出書中的重要內容。

我們可以按順序整理出書中的章節、標題、小標題,也可以按邏輯結構整理出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

思維導圖的基本規則:將紙張橫放;用彩色筆;正中央的圖像要用三種以上顏色;從中心開始呈放射狀伸展分枝;分支曲線上只寫關鍵詞;多利用圖畫符號等形式。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電腦上利用軟體製作思維導圖。

三、 寫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書,我們不可能記住書中的全部內容,寫讀書筆記的是為了消化吸收書中的知識。

讀書筆記的方法多種多樣,

但都有共同點,記錄:日期、書名、作者和精華部分。

有一種實用的筆記,《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蔥鮪式火鍋讀書筆記法,就是摘抄書中的精華內容(魚肉),用O標記,並寫下自己的感想(蔥),用☆標記。

可能有人會說,摘抄太慢,不如複製粘貼在電腦里,複製粘貼在電腦不是不可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收集處理很多信息。

但是,摘抄雖然慢,卻可以加深記憶,促進理解和思考,而複製粘貼是存在電腦里,而不是人腦里。

四、 寫書評。

寫書評是輸出的過程,是按照邏輯結構,用自己的語言將書中的重要內容表達出來。

寫書評加深了我們對書的記憶和理解,鍛鍊了我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日積月累以後,就能將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智慧。

寫書評也有固定的格式,按照土豆老師的要求:破題、引題、全書梗概、作者介紹、亮點解讀、總結共六個步驟。

五、 重讀筆記。

人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如果要把所有看過、聽過、吃過的東西全部記住,5幾分鐘,大腦就會崩潰。

所以,遺忘不是沒有好處,人的大腦天生就會遺忘,可以忘掉一些沒有用的、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也會忘掉一些有用的信息。

100多年前,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就發現,人的記憶在1小時後就會遺忘56%,一天後遺忘74%。

大腦要長期記憶,只有反覆閱讀,才能記住書中的內容,只讀一遍很是難記住的。

但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要讀幾遍,我們只要重讀筆記、書評就可以了。

六、 將書中的知識付諸於行動。

我們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將知識落實到實踐中,如果只是想以後再去做,就是在做白日夢。

比如,你讀了怎樣閱讀的書,就要改進自己的閱讀方法;讀了心理學方面的書,就要去分析人的行為背後形成原因。

不管讀了什麼書,一定要落實到行動上,將書中的各項技能活用在自己身上,進行自我指導,這樣讀書才會有所成果。

如何進行自我指導?可以按照SMART法則來設定自己的目標

就是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預見的)、Achievable(可達到的)、Realistic(實際的)、Time-bound(有期限的)。

制定的目標要清楚詳細,可以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努力有可能實現。

如果你設定的目標與現實的落差太大,沒有辦法順利完成,就會變成一件自己折磨自己的事情,這樣就沒有達到讀書的目的,所以,要適當修改行動目標,明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我們可以用5W1H的提問方法,就是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何時做完?通過這些提問,分析沒有達成目標的原因,不斷細化、修正目標,縮小差距,逐漸實現目標。

通過上面的SO3R閱讀方法,畫出思維導圖,寫下讀書筆記和書評,反覆閱讀,將書中的知識用於行動,就可以將書中的知識轉化成提升自己的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無目的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

胡適先生在《怎樣讀書》中寫過:讀書的功用,從前的人無非是為做官,或者以為讀了書,「顏如玉」、「黃金屋」一類的東西就會來;現在可不然了,知道讀書是求智識,為做人。自古以來,讀書都有

真正會讀書的人,都是帶著「目的」去閱讀的

前陣子朋友圈被一張頭頂冰霜的小男孩照片給刷屏了。畫面中,小男孩衣衫單薄,頭髮、眉毛、睫毛全部凍出冰花,臉蛋也凍得通紅。據網上消息,照片中的孩子是雲南昭通魯甸縣的一個小學生,他頭上的冰霜是由當天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如何才能將自己讀過的書變成自己前進的燃料?

讀了那麼多書,最終都會忘,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在我看來,這屬於放著寶藏不用,以為光看著就能為自己帶來諸多好處的行為。《實用性閱讀指南》教你用3個步驟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即如何有效率地讀書並牢...

破除「讀書無用」困局,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書真的有用麼?這是困擾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記得剛上大學時,關注各種名人訪談,印象特別深刻地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他大學的時候讀過800本書,而且還把讀書200本作為新東方的錄用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