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鼎盛的時候到底有多少兵馬?由盛轉衰又是因為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時期,實力最弱的蜀國又是怎麼樣的,最鼎盛的時期蜀國到底有多少兵馬?蜀國又是為什麼逐漸衰落的?

蜀國實力可以說是三國裡面最弱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三國當中當屬蜀國的領土最小,而且蜀國領土在我國的西南部,那裡的條件、地勢環境同魏國和吳國相比算惡劣的。

領土小,人口也就少,蜀國人口總共加在一起也才百萬左右而已,而魏國和吳國人口都至少在二百萬以上。

人口少,地區偏僻,而且人才也少,劉備最早的時候很可憐,就只有關羽和張飛追隨左右,直到後來才慢慢壯大起來,可是到了蜀漢後期,蜀漢實力下降,蜀國人才也是屈指可數。

據史料記載,蜀國鼎盛時期,人口達90餘萬,而三國時期,男性處於壯年,也就是參軍的年齡,占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如果不算上那些老到不行也不退休的老兵,蜀國鼎盛時期兵力大概為30餘萬。

順便說一句,三國演義中劉備為關羽報仇發的兵力是誇大了,因為小說情節需要。

還有當時因為要分出相當大的一部分兵力鎮守漢中以防大敵曹操,還有分配到個城池的兵力,劉備使用蜀中主力戰場附近的城市內的兵力,他撐死了打孫權只用了15萬兵力,史書可查。

大家都知道,劉備伐吳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成敗可以直接決定三國未來的走向,那麼在這場至關重要的戰役之中,劉備帶了哪些人呢?歷史上知名的那些個猛將謀臣之類的有沒有出場呢?

劉備伐吳形勢圖

首先從兵力上來說劉備當時大概也就是帶了6-8萬的兵,而且因為路線太長了中途需要留人防守,所以真正在前線的其實也就是4萬多的樣子。

而東吳的人反而要相對多一點,再加上有城可守,所以其實總體上還是東吳占上風。

至於說到劉備到底帶了哪些謀臣武將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問的是他還能帶誰,當時的情況是早年跟著劉備打天下的老臣死的死,老的老,幾乎沒有幾個完好無損的,諸葛亮不用多提,他本來就不支持攻東吳,再加上諸葛亮必須坐鎮後方,所以沒有跟去,而趙雲其實一直沒有再正面戰場上帶兵打仗過,一直不受重視(畢竟我雲哥出生太低了),至於馬超則是鎮守邊疆,防禦羌人,所以也不能出動。

而關羽作為出兵的理由,自然是早死了,張飛也被手下人弄死了,黃忠病死了,龐統很早之前就死了,法正這個最受信任的軍師也已經去世了,可以說當時劉備陣營中真正最能帶兵打仗的就是劉備他自己了。

因為沒有什麼猛將謀臣能帶,劉備最後帶了一些在歷史上不怎麼有名的人,文有馬良(不是神筆馬良哦),黃權;武有馮習、張南、傅彤等人,路上又招攬了當時的一些南越異族比如沙摩柯等人一起攻打東吳,可以說這次出征真的是「星光黯淡」,縱觀雙方陣營,軍事才能真正突出的也就是陸遜一人罷了。

眾所周知,劉備一生之中最後一次出征打仗就是東征伐吳之戰,而這場戰役最後也以慘敗告終,對於三國鼎立的局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可以說這一場大戰對於吳蜀兩國都沒有好處。

對於劉備的這次失敗,很多人都不解,為什麼不帶諸葛亮前去,這樣肯定不至於落得這麼慘敗的下場。

劉備伐吳的路線圖

首先需要說的是在歷史上的諸葛亮沒有演義中的那麼神,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稱得上是一個全才,但是相比來說他的軍事能力比之他政治後勤等方面來說還是差了不少,而且縱觀歷史上諸葛亮自從跟著劉備,幾乎就沒有指揮過什麼戰役,演義中所謂的諸葛亮博望坡之戰的妙計其實都是羅貫中編的,那場戰役其實是劉備指揮的,和諸葛亮沒有多少關係,所以說其實對於劉備而言諸葛亮是一個內政上的人才,而不是出去帶兵打仗的,真正的軍師反而是龐統、法正等人,但是很可惜龐統法正早早地就死了,而在這場戰役失敗之後諸葛亮還感嘆:「若是法正尚在,決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

其次當時劉備伐吳主要是為了緩和自己內部荊州、益州兩大勢力的矛盾,而諸葛亮應該算是不屬於兩者的超然存在,所以說劉備這次出征不帶上他也是很有可能的,再加上劉備自己已經親征了,諸葛亮這個丞相再走,成都靠誰來處理政事,靠誰來安撫留下來的那些人,也是考慮到這一點,劉備才把諸葛亮給留下來了。

劉備伐吳失敗最關鍵的一場戰役就是夷陵之戰,可以說這場戰役是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齊名的戰役,對於之後的三國格局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當時孫權方趁著關羽攻打曹操的時候,從後方偷襲的了關羽,結果關羽一戰敗北被殺,整個荊州幾乎都落入到了吳國的手中,這樣一來吳蜀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掀起了夷陵之戰。

在公元221年的時候,劉備先趁機稱帝,然後一個多月的會見就召集了自己的大量人馬準備攻打東吳,要奪回荊州,孫權幾次派人求和都未能讓劉備打消這個念頭,在7月份左右的時候劉備主動出兵,對東吳發動了戰事,當時雙方的國界線已經是到了長江三峽一帶,可以說是地勢狹窄,非常不利於作戰,陸遜作為全軍總指揮認識到當時劉備軍氣勢太盛不能和他們硬拼,所以就決定放棄馬上決戰,通過防守反擊的方式來獲取勝利,陸遜果斷指揮吳軍避過漢軍的鋒芒,一路有秩序的敗北後撤,麻痹劉備的精神,到了夷陵一帶就在那兒駐紮了下來,和漢軍僵持,那兒地理位置比較好,易守難攻,劉備軍不好打,而陸遜也非常沉穩,就是拖時間,找機會,等到了6月份的時候,天氣太熱了。

劉備手下都忍不住了,所以劉備只好將兵力分散在當時的山路上,結果被陸遜找到機會一把火燒掉了蜀軍的主力,劉備自己也大敗而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三國時期,蜀國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歷史在不停地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我們可以嘆謂歲月的無情與當局者的執迷,但不可...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夷陵之戰憑什麼被列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

夷陵之戰是在三國歷史上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合稱為當時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指揮權,袁氏一族失去立錐之地,從此以後再也不能與曹操抗衡。赤壁之戰更是人所共知,這是孫劉在草創時期聯合...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會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劉備伐吳所帶的兵馬真的有70多萬嗎

劉備伐吳用多少兵力劉備伐吳是歷史上有名的事件,而這場戰役最後帶來的結果也是非常關鍵的,所以歷史上對於這場戰役的研究非常的多,其中除了失敗原因和該不該打等重要因素之外,最受重視的就是劉備當年那場戰...

這場戰役之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徹底形成

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主政時期,他唯才是舉,秉承「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這一用人原則,使當時的漢末時期的軍事實力得到了較大規模的發展。三國時期,大家為了爭奪地盤,打了大大...

劉備的惡夢:決定蜀國滅亡的三次戰役!

三國時期,劉備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帶著一幫文臣武將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創建了蜀漢政權。可惜的是,三國最後被司馬家族歸為一統,劉備復興漢室的理想未能獲得成功。蜀國為何失敗,這裡說說決定蜀國成敗的三個重...

劉備不得不打的最後一戰,何以慘敗收場?

三國劉備為報弟仇伐吳成功了嗎劉備的一生是比較坎坷的,可以說經歷了很多的磨難,可以說三國眾多英雄豪傑之中就屬劉備的稱霸之路最為艱難,而且好不容易稱雄一方,還來了個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原定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