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國為什麼會滅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由於當代王朝宦官十常侍和外戚之臣兩邊相互鬥爭,導致了漢家王朝的加速滅亡,所以最後分成了三個國家,魏、蜀、吳,三家天下,這三家之君主,各有身份歷史,咱們簡單說一下。
曹操:曹操的祖父曹騰,是一位挺厲害的宦官,曹操能夠成功,他祖父的威望和他父親曹嵩的門生也有一定的關係,特別是曹操在當官的時候,立下殺威棒,這個咱們以後再說。
孫權:孫權十八歲就撿漏,孫策一死,孫權接哥哥的位置,但是,他及時籠絡住了江東士族,得到了江東士族的支持,所以孫權雖然年少,但是江東四大家族也將自己家族中的人才全部出仕。
張昭、陸遜、等紛紛來為孫權效命,所以孫權在江東也算太平。
今天咱們重點來說,處處炫耀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織席販履之徒的劉備,劉皇叔。
劉備究竟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這一點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劉備一沒權利,二沒士族支持,他最後只能用這點家底,以「拱衛漢家天下」來為自己招兵買馬。
最後,收荊州,平益州,滅漢中,終其一生,也終於可以做一個昭烈皇帝。
但是,劉備的蜀漢政權為什麼會成為三國之中最早滅亡的呢?有人將責任全部歸攔在劉禪身上,其實,蜀漢滅亡,劉禪責任也有,但是,也不全是。
荊州丟失,蜀漢政權開始走向衰敗
關羽丟失荊州,這一點,咱們以後開文再講,
諸葛亮在隆中對曾寫道「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
當時關羽提荊州兵馬,快要打到曹操遷都了,這不是符合了諸葛亮隆中對的對策嗎?可是,劉備這個時候,卻沒有如諸葛亮所說,率益州之眾,出秦川。
導致關羽兵敗,荊州丟失,而荊州一丟,蜀漢僅僅只占有益州之地。
無法像諸葛亮所說的,兩路出兵。
諸葛亮專政,蜀漢後期人才匱乏
曾經有人想要論證,諸葛亮為什麼不給劉禪軍政大權,要知道,孫權十八歲就已經統領江東,而劉禪二十二歲,還是只能一口一個相父。
難道劉禪真的是蠢嗎?這點,咱們以後開文來說,諸葛亮的專政,事無大小,事必躬親,導致蜀漢的人才得不到鍛鍊,在一眾老臣死乾淨之後,竟然「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有可用的將領,最後在諸葛亮死後,鄧艾鍾會滅蜀之時,也只能是開城投降了。
常年征戰,蜀國民不聊生
諸葛亮曾經在隆中對寫道「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可是,諸葛亮長年北伐,導致蜀國國力,民生,根本負擔不起這樣的征途,據說,當時在蜀國,三個百姓就要養活一個士兵的口糧,當時東吳派人出使蜀國回國之後,對孫權說蜀國快要滅亡了。
孫權問為什麼?那出使的人說,每個人面黃肌瘦,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這樣的國家怎麼會有希望呢?
蜀漢內部派系鬥爭
蜀漢內部派系有很多,主要的還是益州派、荊州派、最後兩派之間的鬥爭在諸葛亮死後,無人可以壓制住,益州派代表樵周更是每天在蜀國大肆放言蜀國將要滅亡的言論。
在鄧艾,鍾會攻打成都的時候,更是極力勸說劉禪投降。
當然,今天我列舉的或許只是蜀漢滅亡原因的一部分,看在辛苦碼字的份上,請點擊關注吧。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蜀失關羽,魏失夏侯淵,吳失周瑜,誰的損失最大?
三國亂世里,豪強梟雄們要是有想逐鹿中原的想法,要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招賢納士。畢竟很少有人能像劉邦、朱元璋一樣,還是布衣平民的時候,身邊就有一幫相當能幹的人。蜀國失掉關羽,也失去了荊州。我們知道諸...
諸葛亮隆中對說益州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在出師表中卻說益州疲弊
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對劉備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而在北伐前夕上表劉禪卻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似乎有矛盾之處,益州為何由最初的天府之國淪落為"益州疲弊"呢?
大意失荊州背後是諸葛亮的戰略失誤造成的
話說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時,提出了很多戰略目標和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取的荊州和益州的控制權,以此為基礎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最終達到復興漢室的目標。然而這些目標的基礎,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就是...
劉備有五虎將和臥龍鳳雛 為什麼統一不了天下
三國里人才濟濟,文的也有,武的也有。那裡是群雄割據的年代 ,各路大神舉旗占山為王,誰與爭鋒,看各路的人馬互有打殺,誰都想在這個大蛋糕里爭一塊。但拼到最後,三分天下已經越來越明朗,曹操分到了最大的...
蜀漢的滅亡其實是必然的,諸葛亮的隆中對本來就有著致命的錯誤
受羅貫中尊劉抑曹思想的影響,每次讀到蜀漢滅亡時候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遺憾之情,我們尊敬一輩子忠心耿耿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也佩服亡國之後仍舊有著復興大業志向的姜維,也為創下蜀漢基業的劉備感到惋惜,至...
諸葛亮,徒有「智聖」虛名,歷史功績看的最清楚
在人們的心目中,諸葛亮是一個「多智而近神」的非凡之人,在民間被稱為「智聖」。但是,仔細地閱讀《三國演義》及《三國志》,筆者卻發現,諸葛亮充其量只能說是「聰明」,在許多地方離「智慧」還差了一截。 ...
內部鬥爭激烈?蜀漢為何會走向覆滅
蜀國為何會走向滅亡?有人說是姜維的戰略失誤,有人說是鄧艾圍困成都,劉禪不能堅守,也有人說諸葛亮應該占主要責任。那麼蜀國滅亡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1、人心的向背是決定戰爭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漢朝...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使劉備不能統一中原,毛主席如何評價他
諸葛亮之才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其輔佐劉備,從四處流走的困境,到割據一方,同曹劉三足鼎立,著實不易。而這一切,誠如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在《隆中對》的一番規劃。可見當時候的...
為什麼諸葛亮不等「天下有變」時再北伐呢?
隆中對選自陳壽的《三國志》,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去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向劉備表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隆中對」其實是千古失策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劉備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諸葛亮躊躇滿志,制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戰略,劉備遂開創了蜀漢一方霸業。千百年來,這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人們被諸葛亮的曠世奇才所折服。殊不知...
三國蜀漢的滅亡,誰的責任最大?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個國家最先滅亡的就是劉備建立的蜀漢,其次是被司馬氏取代的魏國,最後就是吳國歸入到晉朝的統治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集團,蜀漢在人口和經濟實力是最弱小的,這是其最先滅亡...
司馬懿:諸葛亮的《隆中對》存在致命錯誤,諸葛亮一死蜀國必亡
導讀:公元207年,被曹操打敗的劉備無處可去,只能南下荊州投靠了劉表。多年的寄人籬下讓劉備經常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難道自己就要這樣一事無成的老去。正當劉備心灰意冷的時候,劉表的身邊的謀士徐庶向...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論諸葛亮《隆中對》之成敗
論諸葛亮《隆中對》之成敗 內容提要:《隆中對》是諸葛亮軍事思想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觀察和解決戰爭問題的典範。它對劉備勢力的發展及三分天下的局勢起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然而,近年來不少學者對《...
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為何在鄧艾奇襲下不堪一擊?
蜀漢(221—263年),三國之一,為漢皇室後裔劉備所建立,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淵追諡)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二年。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諸葛亮:蜀漢沒能問鼎天下,是因為他錯了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初次登入政治舞台就是以《隆中對》給劉備描述了一個戰略遠景。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