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說後主劉禪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不公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人們都認為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真的是嗎?說劉禪不該投降司馬昭,可不投降壯烈殉國了又能怎麼樣呢?更不該在司馬昭面前看歌舞時說他「樂不思蜀」,應該當著司馬昭的面,聲淚俱下地大講復國之志,那又會怎麼樣?
蜀漢壓根就不是強國
三國鼎立的局勢中,蜀漢壓根就不是強國,是三國當中實力最弱的一個。
按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說:「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說明曹魏占盡天時,將士如雲,又有「人謀」,是三國中的最強者。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說明孫吳占有地利,又有賢能輔佐,也比較強。
至於劉備則就靠算是個「帝室之胄」,靠「信義著于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說明只是占一個人和。
要成事還靠借荊州不還,施計謀奪取益州以取得地利,「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方針是「北拒曹操,東河孫權」。
起初靠「五虎上將」東征西討,南征北剿,有人說諸葛亮其實沒打過多少勝仗,赤壁之戰大敗曹兵,按《三國志》說的應該是周瑜的功勞,並不像《三國演義》說的是靠諸葛亮草船借箭、裝神弄鬼借東風火燒戰船。
諸葛亮認為守住荊州是關鍵,「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這樣「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但是關羽卻「大意失荊州」。
毛主席也認為諸葛亮存在一個致命問題就是劉備的領土問題,雖然取得了荊州,作為立足之地,後來又攻取了西蜀等地,才有了和東吳以及曹魏有了抗衡的能力。
但是劉備的領土過於分散,荊州和益州隔的太遠,如果有敵情,因為蜀地的崇山峻岭,益州的兵救不了荊州的兵,荊州的兵力也到達不了益州。
毛主席預見到荊州是守不住的。
而沒有了荊州,蜀漢實力更加弱小,再加上後期無人可用,即便諸葛亮再多活十年,統一也是極難的。
毛主席對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等歷史功績是肯定的,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態度。
一是選錯將帥,不該讓關羽守荊州;二是不懂關鍵時刻主帥應親自臨陣調度以策應戰事,失街亭諸葛是有責任的;三是軍事戰略的失誤,毛澤東在讀蘇洵《權書·項籍》中有關評說諸葛亮「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一條時,寫下了精彩的批語:「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
大意失荊州使得蜀漢元氣大傷
本來是諸葛亮讓關羽鎮守荊州,而關羽「大意失荊州」。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即今日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包括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五郡。
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
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算是相當於還了南郡。
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導致劉備的荊州三郡都失陷,即所謂「大意失荊州」。
荊州失陷,讓蜀漢損失了許多文臣武將,元氣大傷。
三年後劉備北伐孫吳,說是為關羽報仇,實際也是劉備登基稱帝後想占據江東擴充實力,小有勝利之後遭受慘敗。
蜀漢國力進一步式微。
諸葛亮六出祁山遭受失敗更讓蜀漢損耗國力
劉備死後,作為託孤之臣,諸葛靚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劉禪稱他為君父。
此時五虎上將只剩下趙雲,他個人是能征善戰,若論統兵布陣,還看不出有多大本事。
還有個魏延,諸葛亮又看不上,魏延也是與諸葛亮總是意見相左,得不到諸葛亮的信任。
諸葛亮在接管蜀漢政權後,先後一共進行了六次北伐,卻都是功虧一簣,白白造成國力損耗。
據說劉禪投降曹魏的時候,人口九十六萬,諸葛亮「六出祁山」出兵就有十萬多,這很明顯是人民很大的負擔。
這十萬軍隊吃了敗仗,可以說是蜀漢政權失去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這樣,諸葛亮死後留給後主劉禪的蜀漢綜合國力當然是非常虛弱的。
劉禪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提到,聽射君說諸葛丞相誇讚劉禪有智慧,劉備很高興予以勉勵。
諸葛亮不是個阿諛奉承的人,劉備也有知人之明,可見劉禪絕不是個魯鈍之人,而且還是個像諸葛亮說的很有智慧的人。
劉禪十七歲即位,在位時間有41年之久,這是其他各國皇帝所沒有的。
而且他接手的蜀國跟本就是一個爛攤子,而劉禪繼位後不過短短五年時間,說是「務農殖穀,閉關息民」,也就是說農業生產恢復了元氣。
說是「南征四郡,四郡皆平」,也就是說蜀國國內局勢實現了平定。
還說「吳王孫權同恤災患,潛軍合謀,掎角其後」,也就是說吳蜀聯盟得以重修舊好。
還說「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也就是說友邦良將紛至沓來入朝相助,蜀漢的外交成果令人矚目。
這說明不但使危機四伏的蜀漢政權徹底走出低谷,反而使國家呈現一種中興的氣象。
如果說這是諸葛亮主政的功勞,諸葛亮主政11年後於公元234年就死掉了,他死之後,劉禪在位一直到公元263年還不是靠劉禪任用蔣琬、費禕等賢臣取得的。
如果拋開以蜀漢為正統的觀念看法就不一樣
過多責備劉禪都是因為以蜀漢為正統的觀念在作怪。
三國都說自己是正統,那不算數。
陳壽《三國志》尊曹魏為正統,《魏書》為曹操寫的是「本紀」,《蜀書》寫劉備只有「先主傳」、《吳書》寫孫權只有「吳主傳」。
有人說那是因為陳壽是晉臣,晉國是繼承曹魏而有天下。
《三國演義》卻以劉備為正統。
誰是正統都有後來的統治者說了算,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本來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之玄孫」有多大可靠性也難說。
拋開以蜀漢為正統的,就會覺得劉禪失敗了就承認,歸降司馬昭有利於晉國的統一天下。
如果只考慮劉家私利而頑抗到底,只不過是讓更多的士兵和百姓遭受塗炭而已。
那麼當著司馬昭的面,回答說「樂不思蜀」,明知道司馬昭的問話隱含殺機,何必中計,愚蠢到自討苦吃。
那樣看來,正說明劉禪還是有自知之明,是個聰明人就不做傻事。
綜上所述,我以為真實的劉禪不應該籠統地扣上「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大帽子,把蜀漢失敗都算在劉禪的頭上。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自海河網。
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關羽不失荊州,劉備能夠在「隆中對」戰略下一統三國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從涿郡起兵以來,一直就顛沛流離,沒有固定地盤,直到依附劉表之後,在新野三顧茅廬之後,請出諸葛亮,從而得到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東連孫吳,北拒曹操,赤壁之戰,占據荊州五郡...
諸葛亮不能一統三國,是否因為天意?毛主席兩句評語揭露謎底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對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宰相諸葛亮的評價。他讚揚了諸葛亮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的功績。眾所周知,劉備死後,蜀國只剩下益州一塊地盤,國力衰弱。後主劉禪昏庸懦弱,整個...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關羽之死:幕後黑手諸葛亮,借刀殺人之計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在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後,「大叫一聲,昏厥於地」,那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
關羽之死:幕後黑手諸葛亮,借刀殺人之計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在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後,「大叫一聲,昏厥於地」,那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