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為何在鄧艾奇襲下不堪一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221—263年),三國之一,為漢皇室後裔劉備所建立,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淵追諡)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二年。

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

蜀國是怎樣一步一步地走向滅亡的?

痛失荊州,戰略破滅,荊州是長江防線承上啟下的關鍵,歷史上凡割據江南半壁江山者,多以揚州為核心、以荊州為門戶、以益州為屏蔽,戰略要衝的意義不言而喻。

諸葛亮當年隆中對的設想中,就是以益州為基地,荊州為支點,東出荊州直取中原,西出奇兵橫掃關中,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可見,荊州對於西蜀政權意義極重。

從此,蜀國一蹶不振,荊州之失,及之後的夷陵慘敗,令蜀國生存的空間極度壓縮,戰略的構想無從實施,實力的對比永遠處於下風,可以說蜀國的衰敗從失去荊州的那一刻便註定了。

架空劉禪。

劉備死後,由於劉禪年幼,由諸葛亮執政。

當劉禪長大成人後,諸葛亮理應把大權移交給劉禪。

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干,而是把軍政大權進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更派人監視後主的一舉一動。

令劉禪敢怒不敢言,劉禪想搶回大權,但滿朝都是諸葛亮的親信,只好信任宦官黃皓,造成千古遺憾。

窮兵黷武,禍國殃民。

諸葛亮在執政期間,僅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對」的策略而不顧國力民力,六出祁山。

由於力量相差太遠,無法收復中原,反而令國家背上一個大包袱,並直接影響他的繼承人姜維,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劉備死後,諸葛亮不挖掘,培養新的人才。

造成人才青黃不接,造成了「既然蜀中無大將,那就廖化當先鋒」的可悲局面。

諸葛亮對魏延和楊儀的矛盾,採用兩邊安撫的方法,使兩人矛盾無法根除,為魏延造反埋下禍根。

在五丈原,諸葛亮臨終前將大權交給一介書生楊儀,而楊儀與宿將魏延有極大的矛盾。

楊儀獲大權後剝奪魏延兵權,逼使魏延反亂,無人附和而逃亡,後被馬岱追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要選蔣琬為接班人

諸葛亮生前,曾經對劉禪有過交待,希望以後由蔣琬繼任。蔣琬雖然沒有直接擔任丞相一職,最初也沒有開府,但無庸置疑,蔣琬就是蜀漢國的宰相,第一執政大臣。就當時的情況來說,三國還處於交戰狀態,作為執政...

蜀漢後期諸葛亮手握大權為何不稱帝?

諸葛亮是歷史上著名的名相之一,杜甫詩讚曰:「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伊尹是商湯時代的大臣,協助商湯治理國家,成就商朝盛世;呂尚,即姜子牙,年七十齣山,輔助周文王,後事武王,攻滅商湯六...

「中華智慧的化身」:謀臣諸葛亮

3成 就諸葛亮首先提出「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把用人放在治理國家的首位。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建言「親賢臣,遠小人」,並向後主推薦了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些人都是當時的賢士。他提出選拔人才時要...

三國時期蜀國為什麼會滅亡

東漢末年由於當代王朝宦官十常侍和外戚之臣兩邊相互鬥爭,導致了漢家王朝的加速滅亡,所以最後分成了三個國家,魏、蜀、吳,三家天下,這三家之君主,各有身份歷史,咱們簡單說一下。曹操:曹操的祖父曹騰,是...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諸葛亮一生的十大敗跡,人無完人臥龍亦如此!

諸葛亮對蜀國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苦苦支撐數十載本應值得表彰。可是他獨攬大權,派人監視後主的一舉一動,以長輩自居教導劉禪,對一個君王來說,是何等感受?由於滿朝都是諸葛亮親信,導致劉禪聽信於宦...